《营盘镇警事》:小警察的大智慧
栏目:品味
作者:宋萍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时,文化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梯,是社会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一部好的文化精品,对引领社会风尚、启迪激励人民、服务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拍摄的30集电视连续剧《营盘镇警事》 (以下简称《营》 )就是这样的一部精品力作。

  《营》剧是根据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派出所所长、全国“十佳民警” 、二级英模范党育生前事迹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当红明星张嘉译饰演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治安民警,他在剧中既没有与歹徒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也没有机敏神奇的智破奇案,更多的是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调解处理邻里纠纷、夫妻关系等“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这位在同事们眼里看来有些“婆婆妈妈”的警察,却能把“清官难断”的百姓家务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营》剧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凡的警察和一件件跟刑事案件似乎不沾边的普通小事,生动诠释了公安干警执法为民的理念,倡导了人性化、艺术化做好群众工作的新型警民关系。 《营》剧一经播出,便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好评,在今年5月举办的上海国际电视节上荣膺“白玉兰奖” ,并成为即将举办的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的获奖热门剧。在笔者看来, 《营》剧叫好又叫座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以细节服人。 《营》剧的创作深度挖掘和再现范党育凡人小事的闪光点,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以小见大,没有刻意的拔高,而是“贴地飞行” ,把人物原型的感人事迹置换为故事中的点滴细节,让人折服。用细节塑造人物依靠的是扎实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功底,往往具有以小博大的冲击力。 《营》剧中并没有慷慨激昂的道理宣讲,而是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和立场来表达情感,着力表现了一个平常朴实,但又具有丰富性格的小人物。

  一说到公安干警,且是英模人物,人们通常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一定破获了大案要案,抓捕了重量级的罪犯,但范党育偏偏是个例外。论身份,他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基层派出所所长,他做的工作也都是实实在在的小事,但他忠于职守,心中对百姓充满了爱,不嫌其小、不厌其烦地一桩接一桩给群众“了事” ,人送外号“范大了” 。

  在这些繁复的小事中,一个小警察的大智慧却凸显了出来。上河村缺少一个好的带头人,长期落后的局面改变不了,他就通过细心的工作拉能人回村,对村子面貌的改变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其二,以情动人。范党育怀揣着一颗火热的心,设身处地为百姓包括“落后分子”办事,用行动感化人,只要有一线挽救的希望就绝不放弃。他牢记党的“执政为民”理念,用情感去融化当事人心中的疙瘩,人心换人心,所以才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特别是化解梁万全、梁守德之间的对立冲突的情节,范党育不偏不倚,秉公办事而又能够为双方设身处地去想问题,这种调解方式自然会很有效,并因此化解了很多即将激化的矛盾。

  范党育办案,向来都是与说服对象将心比心,从和谐与大爱的观念出发。这种大爱不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而是他从警20多年的一种深刻体验。 《营》剧就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选取的每个事件都是源于生活,并在意义上巧妙加以提升,从而使这部戏既有生活的质感,又上升到了一种艺术审美的高度。

  剧中有一个细节很值得回味。范党育喜欢喝酒,这既是他作为一个男人的真实需求,也成了他拉近与百姓距离的方法。因为参加大柱子、二柱子的婚礼喝了酒,回到派出所后,他被前来调研的县局领导误会;因为在招待从广东来的同行时,一张桌摆两样酒,他又被同行误会。这些其实都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亲民爱民和勤俭节约的品格,也由此表现了他作为普通人不算完美的一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种细节的展现,却使范党育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与丰满起来。

  其三,以志励人。“警察。警在前,察在后。如果做好了预防和警示,那么就会减少很多要查的案件。 ”范党育把解决矛盾、预防犯罪作为警察的首要职责和治理社会环境的首要工作。他不是把人一抓一关就算了事了,而是既能守住法律的底线,又能兼顾给嫌疑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把法理和人情结合在一起。

  《营》剧带给我们的是新时期的警务理念和价值追求,也契合了广大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普遍期待。人民警察就要学会用群众的眼光审视工作,用百姓的视角考量队伍,以敬畏之心向群众讨教,以谦恭态度向群众问计,使各项公安工作合民情、得民心、顺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