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浙江奇迹”
作者:本报记者 张璐  来源:中国艺术报
<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
<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alt="" width="250" height="354" oldsrc="W020181219107428745805.jpg"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35/201812/W020181219107428745805.jpg" /></p>
<p>  12月9日,位于杭州滨江白马湖畔的“中国网络作家村”迎来了开村一周年的“生日” 。当天, 100多位作家村的“村民”齐聚白马湖畔,召开了第一次村民大会暨首个“村民日”活动。大会不仅总结了网络作家村过去一年的成绩,还为未来一年的发展敲定了规划。</p>
<p>  在村民大会上,“村长”唐家三少说:“回到这里,就像是回到娘家一样。 ”他说,网络文学发展20年来,正是有了中国网络作家村这样机构的大力支持,网络文学才有了阳光、土壤和水。</p>
<p>  让我们把目光回溯到20年前。1998年3月22日,台湾一位叫蔡智恒(笔名痞子蔡)的水利工程学博士,在台湾成功大学BBS连载爱情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一炮而红,网络文学第一次引发了社会轰动。在这20年里,网络文学的力量日益壮大,逐渐实现了从“野蛮生长”到“规整化”“精品化”的跨越,从文本衍生到漫画、游戏、影视等产业的开发, 20年,网络文学早已超越了文学的概念,通过与大IP的结合,实现了跨文学化的发展。</p>
<p>  而在浙江,网络文学所创造的“奇迹感”则更加显著,仅从改编为热门影视剧的作品看,浙江网络文坛近年来已涌现了《欢乐颂》 《盗墓笔记》 《仙剑奇侠传》 《步步惊心》 《甄嬛传》 《芈月传》等多部被改编的经典网络文学作品。此外,南派三叔、流潋紫、天蚕土豆、烽火戏诸侯、沧月、桐华等一众“大神”坐镇,更是凸显了浙江网络文学重镇的风范。</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alt="" width="250" height="350" oldsrc="W020181219107893153657.jpg"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35/201812/W020181219107893153657.jpg" /></p>
<p><strong>  三个“中”字头,打造白马湖畔的网络文学高地 </strong></p>
<p>  当记者走进坐落于杭州滨江白马湖畔的中国网络作家村,着实感到惊叹。中国网络作家村目前分为“神仙居”和“天马苑”两个区块,“神仙居”就隐藏在滨江区山一社区孔家里自然村中,被低矮的茶山环抱,背后是一处清澈的池塘,环境清幽。</p>
<p>  据杭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应雪林介绍,“神仙居”一期、二期共改建了3个组团16幢民居,主要提供给网文“大神”创作、生活。目前入驻“神仙居”的有唐家三少、月关、管平潮、蝴蝶蓝、猫腻、蒋胜男、我吃西红柿等作家。</p>
<p>  “天马苑”取意“作家文思天马行空” ,主要承担网络文学发展的成就展示、网络作家交流培训、培育孵化等功能。“天马苑”的一楼是活动区和展示区,在这里,记者看到“网络文学20年”的展览,还有《芈月传》 《甄嬛传》等影视改编剧的精彩片段、网络文学作品改编后的动漫作品等。“天马苑”的二楼三楼是为网络作家提供的个人创作工作室。</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alt="" width="250" height="363" oldsrc="W020181219108214206613.jpg"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35/201812/W020181219108214206613.jpg" /></p>
<p>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中字头’‘国字号’的网络作家村。 ”应雪林说。去年12月9日,中国网络作家村授牌仪式举行,应雪林回忆起“建村”初期的情景,他说,省里一直非常重视网络文学,希望能建个作家村,投入了最大的支持力度。“去年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把这个‘村子’建起来了。 ”</p>
<p>  中国网络作家村建成之后,对网络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到目前为止,申请入驻作家村的网络作家达172名, 107名作家已在滨江注册设立工作室。唐家三少是网络作家村的首任“村长”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的9名网络作家,有5名已是作家村“村民” 。</p>
<p>  据应雪林介绍,这一年来,包括杭州市文联在内的各合作共建单位对作家村作家推荐引进、作品研讨、教育培训、对外交流等方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中国网络作家村如今已成为中国网络作家集聚和交流的平台、创作和成果转化的平台,中国网络作家村的成立,是浙江网络文学发展近年来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应雪林表示。</p>
<p>  一年来,中国网络作家村已有24部作品通过IP转化改编为影视剧、漫画及手游,累计申报版权收入达3 . 81亿元,纳税近2000万元。其中根据我吃西红柿小说改编的同名动漫《星辰变》在腾讯视频上线播出6集点击率超3亿次,改编自唐家三少爱情自传体小说《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的同名电视剧播放量已突破11亿。</p>
<p>  此外,作家村成立这一年来,还产生了一批传播正能量、讴歌新时代的网络文学精品。牛凳创作的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的《春雷1979》在纵横中文网连载,大获好评。丁墨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推荐剧目。管平潮的《仙风剑雨录》更是一本完完全全在作家村里写完的书,从2017年12月开始筹备,今年4月写到11月, 42万字,每个字都敲落在中国网络作家村。</p>
<p>  “改革开放为中国文学打开了大门,改革开放40年来的硕果同样为浙江省网络文学的发展打开了大门。我们能在作家村感受新时代、新环境带来的新空气,这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巨大红利。 ”网络作家村的“村民” 、作家蒋离子如是感叹。在中国网络作家村成立一周年之际,作为“进村”成果,她的新作《蔷薇革命》也同期发布了。</p>
<p align="center">&nbsp;<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alt="" width="250" height="380" oldsrc="W020181219108762541574.jpg"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35/201812/W020181219108762541574.jpg" /></p>
<p>  在管平潮看来,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的网络文学能缔造如此盛景,跟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紧密相连。事实上,在中国网络作家村落地滨江前,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早已提前半年扎根于此。2017年4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花落杭州,这是国内首家网络文学专业研究机构,也是中国作协与地方作协、地方文联合作建立的唯一一家实体化运作的研究机构。</p>
<p>  应雪林兼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的院长,据他介绍,研究院目前聘请了白烨、欧阳友权、黄鸣奋等10位国内网络文学研究专家为首批特聘研究员,聘请唐家三少、酒徒、天蚕土豆、月关等15位知名网络作家为特约网络作家。依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中国网络作家村平台,今年5月中旬,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周”活动也顺利在白马湖畔举办, 4天时间里, 400余位网文“大神”和海内外网络文学研究者、评论家相聚于此。</p>
<p>  “2017年年底至今,浙江打造了三个网络文学‘中’字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中国网络作家村、中国网络文学周,三个‘中国’ ,就是把网络文艺里最稳定、最繁荣、转化率最高的板块在浙江做了一次纵层建设。 ”在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夏烈看来,改革开放至今,浙江的网络文学发展缔造了我国文艺界特色最鲜明、发展最繁荣的一块领域,造就了网络文学的“浙江现象” ,为文艺界带来了新现象、新问题、新挑战和新契机。</p>
<p><strong>  “大咖”聚集,这里住着一群“讲故事的人”</strong></p>
<p>  在应雪林看来,网络文学的发展,核心是创作者本身。所以浙江尽全力招揽“大咖”入驻,成为集中网文“头部作者”资源的凝聚地。唐家三少上任网络作家村的“村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三五好友都喊来杭州,让作家村热闹起来。他还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全版权运营的心得,还打算把手头的影视资源引介给“村友” 。</p>
<p>  “2004年2月开始的网络小说写作让唐家三少拥有了自己的‘知识资本’ ,后来才一步步迈上网文‘大神’的登顶之路。 ”夏烈评价道。“作家村感觉很好。 ”唐家三少畅想,以后大家可以一起在作家村讨论情节,甚至一起创作。</p>
<p>  管平潮是和唐家三少一样是首批签约入驻中国网络作家村的5位“大神”作家之一。2011年,管平潮来到杭州,在滨江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网游策划和原创文学创作。不久前,他辞掉了这份工作,“因为网络作家村要开了啊,我要进村来了。 ”</p>
<p>  作为网络作家村第一个选房、第一个签约的“村民” ,管平潮给自己的“家”想了一个名字和一副对联,名字叫“平潮书院” ,上联是“三生有幸左倚青山冠白马” ,下联是“十年无忧后凭碧水隔红尘” 。对于这个“家”未来如何使用,他打算把一层对外做会客和展示,摆放一些自己的作品和周边产品,二楼主要用来办公,三楼打造成一个独立的办公室加起居室。</p>
<p>  对管平潮来说,入驻作家村,有惊喜,也有压力。在他看来,浙江的网络文学是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迅捷步伐,萌芽、诞生、发展、繁荣起来的。要承担好这份接力棒的工作,自己责任重大。如今,管平潮已经进行了15年的网络文学创作,对于网络文学,他的一个体会是:“品质是对抗时间最好的防腐剂。 ”</p>
<p>  改革开放40年造就了庞大的网络作者和网民读者队伍。在中国网络作家村,像唐家三少、管平潮这样的“大咖”名单,还有一长串。今年4月, 《芈月传》的作者蒋胜男也正式签约中国网络作家村,“工作室一旦装修完工,我就打算长住村里了” ,蒋胜男说,“今后,我的生活、工作都将以作家村为主。 ”</p>
<p align="center">&nbsp;<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width="250" height="354"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35/201812/W020181219109065965309.jpg" OLDSRC="W020181219109065965309.jpg" /></p>
<p>  蒋胜男用“三个好”来形容如今的网络文学生态:环境好、氛围好、产业好。而中国网络作家村,也符合她所预期的这“三个好” 。蒋胜男说,到作家村,第一眼,她就喜欢上了这里,“很安静,推开窗就是大片的绿色,特别适合写作。 ”她说。</p>
<p>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浙江人,蒋胜男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已经快20年了,她见证并参与了网络文学20年的风雨历程。入驻作家村后,蒋胜男与唐家三少、管平潮、月关、猫腻等一批同行兼好友成了邻居,她希望未来网络文学作者们能立足作家村,开展各类形式的交流互动,“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让浙江的网络文学发展,不论是在今天的40年,还是在未来的50年、 60年,甚至永远,都能一如既往地蓬勃。 ”</p>
<p>  为网络作家盖房、设立工作室,浙江省对网络作家的关照和重视还体现在方方面面。据了解,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臧军曾远赴天蚕土豆的四川老家,帮助天蚕土豆入户杭州。去年,浙江省作协还为两名网络作家评作家系列的职称,用实际行动团结帮助网络作家。</p>
<p>  “90后”作家疯丢子正是在有关部门的引领下才加入到网络作家村这个大家庭的。虽然是一名“90后” ,但疯丢子的小说涉及的题材却极其广泛,从美食、校园、科幻到历史、战争、玄幻,而且“脑洞”一部比一部大。尤其是创作起厚重的历史题材小说,疯丢子实力惊人。疯丢子说,她从小跟着家长看各种历史题材、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晚上躲在被子里“挑灯夜读”金庸小说,她的脑子里有太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一会儿是外星人附体、一会儿是主人公穿越到欧洲战场。</p>
<p>  入驻中国网络作家村让疯丢子感到无比兴奋,“我以前是个十足的宅女,国庆7天都不带出门的,后来意识到不跟人交流可能会江郎才尽,于是加入到作协这个大团体,并且很幸运地入驻网络作家村。 ”疯丢子表示,在中国网络作家村,她还会参加“村里”组织开展的“白马荟”“好故事训练营”等活动,“虽然写作是一个人的事儿,但是在作家村里和大家聊天、相互学习,对我写作的启发很大。 ”</p>
<p>  对于整个浙江省的网络文学而言,唐家三少、管平潮、蒋胜男、疯丢子等作家的创作经历,正是浙江省庞大的网络文学作家群体发展的一个缩影。20年来,浙江网络文学作家群正在逐步实现从“高原”走向“高峰” ,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版图在这一阶段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p>
<p><strong>  产业矩阵,推动浙江网络文学更上一层楼</strong></p>
<p>  据了解,中国网络作家村成立一年来,已与网易文学、华数传媒、掌阅、咪咕数媒等一批网文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成立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相关企业或作家,全力打造多元素的泛娱乐产业链,使作家村成为网络文学优质IP的资源热岛。目前已有8家动漫影视企业在作家村周边集聚,联动形成高新区内文学创作、游戏动漫上下游优质企业,形成作家村特有的数娱产业矩阵,让浙江网络文学的发展借力发力不费力。</p>
<p>  “如今,行驶在快车道上的浙江网络文学,为社会带来的已绝非仅限于文学领域的单一成就,而成为影响社会风气、文化乃至产业经济的重要因素。 ”应雪林说。</p>
<p>  为更好地推动浙江网络文学更上一层楼,近年来滨江区政府在为网络文学创作者创造一流物理空间环境的同时,也出台了一套完善的扶持政策,让好IP在这里落地。比如制定出台了鼓励网络作家及相关企业落户的财政扶持政策、为在滨江区设立工作室或公司的创作者给予房租补贴和奖励扶持、对网络文学平台公司租用办公用房给予自设立年度起三年房租补贴……</p>
<p>  “未来,借着改革开放发展的东风,中国网络作家村将形成一条以网络文学为核心的IP产业链,并向外延伸。作家们接受培育、孵化、相互交流,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再由专业的经纪公司对接资源、联系出版及影视、动漫周边衍生开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网络作协副秘书长沈荣说,今后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浙江元素。也许将来,能代表中国文坛的大人物,会越来越多从浙江走出。</p>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