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影视缘何异军突起?
作者:本报记者 李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海报

  为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近期电视荧屏上播出了一大批献礼剧。其中,无论表现互联网行业的都市情感剧《创业时代》 ,还是讲述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的《奔腾岁月》 ,抑或以小人物人生映射大时代变迁的《风再起时》 ,都是由浙江影视公司出品。影视“浙军”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纷纷贡献出了自己的智慧与创意。

  在中国影视行业中,“浙派”是一支实力强大且底蕴深厚的重要流派。“八八战略”实施15年来,浙江影视文化产业始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据统计,浙江电影、电视剧和动漫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13、1/4和1/5,其中浙产电视剧年产量、电影年产量和动漫年产量分列全国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二位。目前浙江影视行业呈现出国有民营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电影、视频产业以阿里影业为排头兵,电视剧产业以华策集团为龙头, 1400余家影视“浙军”呈拧绳之势,串联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广大影视工作者自觉承担起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创造者的历史责任,努力为时代和人民奉献精品力作,创作生产了电影《智取威虎山》 《美人鱼》 《捉妖记》 《烈日灼心》 《路边野餐》 《嘉年华》 、电视剧《子夜》 《中国商人》 《日出东方》 《天下粮仓》 《中国往事》 《向东是大海》 《温州一家人》 《鸡毛飞上天》 、动漫《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一大批优秀作品。

  历史延承:关注现实、风格独特、不断创新的“浙派”影视

  浙江广电集团原总编辑、著名编剧程蔚东是浙江影视崛起的亲历者与见证者。1979年底就介入影视剧创作的程蔚东,目睹过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影视行业百废待兴的局面,也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来“浙派”影视的蓬勃发展。程蔚东总结,就电视行业而言, “浙派”电视剧经历过三次发展的高峰期。

  第一次高峰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 1978年,浙江第一部电视剧《约会》诞生,故事取材自沙叶新的同名独幕喜剧,这部黑白电视剧仅有一集,长度为40分钟。 1979年,浙江第一部彩色电视剧《保险高兴》诞生。接下来,浙江第一部旅游电视剧《蜜月从现在开始》 、第一部传记电视剧《鲁迅》以及第一部为在世名人作传的电视剧《华罗庚》相继出炉,其中4集的《鲁迅》获得了1983年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特别奖。1988年,浙江成立电视剧制作中心,有了专业的制作团队, “浙派”电视剧迅速发展,相继产生了《女记者的画外音》 《新闻启示录》等影响力广泛的作品。

  第二次高峰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 1992年、 1993年,由程蔚东编剧、苏舟导演的《中国神火》和《中国商人》先后播出,分别以我国的“两弹”事业和民营经济崛起为表现对象。当年以现实主义视角关注国家宏观事件的电视剧作品尚属凤毛麟角,因此两部作品不仅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也获得了为数众多的奖项。 “当时我在深入体验生活后,在《中国商人》中写了不少商战戏,展现了杭州几大商场间的竞争。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新华社原社长穆青评价这部作品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他认为文艺工作者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和进行的预见性创作,往往比政治家和理论家更加敏锐。 ”程蔚东回忆道。

电视剧《天下粮仓》海报

  第二次高峰过后,浙江电视剧经历了一段低潮期,除《子夜》 《绍兴师爷》等几部佳作外,几年中没有诞生过其他特别有影响力的作品。 2002年初,吴子牛执导的浙产电视剧《天下粮仓》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 “浙派”电视剧终于迎来了第三次发展高峰并延续至今。在《天下粮仓》这声响亮的集结号之后, 《中国往事》 《国家行动》 《延安爱情》 《温州一家人》 《离婚前规则》 《那样芬芳》 《鸡毛飞上天》等一大批类型多样、风格各异的“浙派”电视剧佳作相继诞生,浙江也在此期间成长为中国影视产业一大重镇。

  在程蔚东眼中, “浙派”电视剧的成功,源于几个方面的因素。 “最重要的就是‘浙派’电视剧的创作者极为关注现实生活。从早年的《约会》《洞房》到近年来的《温州一家人》 《鸡毛飞上天》,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每一步历史的足音都在浙产电视剧中产生过审美的回响,并也因此形成了‘浙派’影视的鲜明特征。 ”程蔚东举例, 《女记者的画外音》 《新闻启示录》是上世纪80年代文艺工作者直面人生、反映改革的优秀作品; 《中国空姐》 《新房子老房子》《离婚前规则》等一批作品,则生动地将走进新时期的普通老百姓思想观念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演进、精神面貌的更新予以了符合电视艺术形式的表达。 “以鲁冠球为原型的《钱江潮》和以楼忠福为原型的《摩天鹰架》 ,在写时代人物的作品中融入了创作者的历史关怀和审美发现, 《中国商人》对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艺术呐喊和《十万人家》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思想的艺术阐释,无一不是浙江经济社会的创造。 ”程蔚东认为,浙江的影视创作者们总是能在塑造时代人物时反映重大的时代主题,也总能在波澜起伏的社会转型中结构扎实的戏剧冲突,实属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程蔚东认为“浙派”电视剧的创作者十分重视研究电视剧艺术的表现规律,因此常常能获得独到的审美发现。 “他们善于将宏大的时代主题融入生动的故事与鲜明的人物之中,也善于捕捉细致入微的社会情节进而步入历史的黄钟大吕,将史诗品格演义成如火如荼的壮丽活剧。他们的艺术风格往往在细腻婉约中不失豪放,在沉着深入的刻画中又见笔墨的粗犷以及疏密有致,在极具江南特质的意境营造中挖掘出生活的底蕴。 ”

  在程蔚东看来,红色题材是“浙派”电视剧的重要标识之一。 “表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日出东方》、表现‘两弹’上天的《中国神火》 、表现教育大师的《马寅初》 、表现伟人恋情的《毛泽东与杨开慧》 、表现革命女侠的《秋瑾》、为一代伟人立传的《鲁迅》 《华罗庚》等,都成功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对于历史的卓越贡献以及对当代中国精神品格的伟大塑造。 ”程蔚东表示。

  同时,历史题材也是“浙派”电视剧能够获得飞速发展的重要推手。“像写苍生社稷的《天下粮仓》 、写匡扶正义的《大宋提刑官》、写亦颠亦谐的《济公》 、写吴越春秋的《卧薪尝胆》 、写陈英士传奇的《中国往事》 、写蒲松龄的《聊斋先生》 、写岳飞的《精忠岳飞》等电视剧,都展现了浙江电视剧厚重的历史底蕴,也彰显了浙江影视工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程蔚东表示。

  此外,浙江电视剧艺术的繁荣也不能忽视名著改编的成就。 “《子夜》《为奴隶的母亲》 《春蚕·秋收·残冬》 《红日》等一批剧目,都从文学名著改编而来,此类作品总是从尊重原著出发,在阅读文字的时间艺术中寻找空间的造型元素,用电视剧的规律来完成艺术形式的改编,将文学名著已有的成功展示为屏幕上的历史。”程蔚东认为,“浙派”电视剧对名著的探索不仅停留在尊重原作,更在于主创努力寻找名著中属于当代意义的审美发现。“特别是对典型人物的性格刻画,‘浙派’电视剧总是从原著的已有成功出发,并予以适合电视剧艺术的改编,不仅使平面的叙述在视觉立体化的过程中趋向饱满,而且将人类对自身认识上的递进充分体现在改编后的空间造型里。于是,文学名著便在今天的屏幕上有了新鲜的意义。 ”程蔚东分析道。

电视剧《风再起时》海报

  产业探究:内容为王、产业为基、“华流”出海的华策集团

  在民营经济十分活跃的浙江,民营公司如今已是“浙派”影视制作生产的重要支撑力量。在这之中,华策影视集团是当仁不让的领头羊。与所有“万事开头难”的民营企业一样,华策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成长过程。1992年,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浙江传媒学院的新闻系毕业生赵依芳毅然放弃了浙江省东阳市广电局副局长职务,带着几件随身行李和几身换洗衣裳,来到杭州“下海” 。初到杭州,赵依芳加入位于浙江电视台旁的浙江华新影视公司担任总经理,并带队开发了中国首个证券类节目《今日证券》 。当时赵依芳的团队只有区区5个人,办公地点是杭州莫干山路一家小宾馆里的两个标准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民营公司还没有独立拍摄影视剧的权利,但在影视行业较为发达的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的电视台周边,已经有很多像华新这样专门为电视台制作节目的影视公司。因为电视剧投资较大,制作和回收周期又比较长,因此电视台愿意将一些电视剧项目交给专业公司制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电视台的成本与支出,另一方面对项目的管理也相对容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靠制作电视专栏节目起家的赵依芳与她的华新公司很快获得了进入影视行业的敲门砖。

  1995年,由程蔚东编剧、根据茅盾同名著作改编的14集电视剧《子夜》一经播出便引起轰动,并在不久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等诸多奖项。很多人并不知道, 《子夜》的制作方就是华新公司,而这部收视与口碑双丰收的佳作,也成为赵依芳进军影视行业的“第一桶金” 。1997年,华新影视改制,明确了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等投资股东的产权,开始自主经营。在与广厦连续合作了5年后, 2002年9月,赵依芳拿回了广厦保有的华新影视的全部股权。文化体制改革后,民营影视行业获得了大好发展机遇。浙江省对于民营影视企业,从允许到鼓励、支持、表扬、激励,为民营影视公司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2005年,浙江华策影视有限公司成立,赵依芳与原股东浙江广厦分家,开始专心投资制作影视剧。自此之后,《绍兴师爷》《中国往事》 《国家命运》 《海棠依旧》 《解密》 《全家福》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功夫瑜伽》 《刺客聂隐娘》 《地球最后的夜晚》等一大批精品影视作品相继推出,华策逐渐发展成为“浙派”影视公司的代表、中国影视产业的巨擘。2009年,华策影视变更为股份制有限公司。2010年,华策影视正式挂牌上市,在穿上了资本的“舞鞋”后,华策成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 。2014年,华策影视集团成立。

电影《刺客聂隐娘》海报

  赵依芳曾总结,华策之所以能在20余年来不断成长壮大,根本原因在于始终以打造精品内容为基石与核心,致力于制作反映时代特色、弘扬中国精神、关注百姓生活的作品。浙江华策影视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项目合作中心总经理於敏表示,目前华策坚持围绕内容去构建企业实力、做大产业、整合优质资源的战略,“内容为王、产业为基、‘华流’出海,已成为华策的企业名片。 ”於敏介绍,目前华策集团年产电视剧1000集、电影数十部、综艺节目十余档,为了持续创造文化精品、不断开拓创新,华策研发了一套精品剧“质造”方法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数字化工业体系,力争实现文化产品层面的“优生优育” 。

  “所谓‘优生’ ,是指从研发阶段开始严格把关品质,遵循内容为王的准则,而衡量内容品质的标准是‘五性’ ,即思想性、政治性、艺术性、观赏性、市场性。所谓‘优育’ ,靠的是赋能体系:华策建立了大数据研发中心、创意中心、评估中心、营销中心、制作管理中心等一整套综合体系, 300多人的团队于立项开始层层打分,从几百个项目中精心挑选,在制作过程中及时调整,从而做到充分了解观众审美、精准把控制作流程。 ”於敏介绍。

  40年改革开放极大丰富了中国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文化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的过程。与此同时,题材和渠道的日渐多元化,让影视产品进入了多屏时代。於敏介绍,为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呼唤,华策集团以“内容+”为抓手,着力打造文化产业新生态,对新媒体运营、电子商务、影视教育、文化旅游、广告植入、 IP运营等领域都有涉及,近期推出了《甜蜜暴击》 《长歌行》 《老男孩》等新型文化产品,为推动新型文化产业生态发展提供了富有创意的新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文化产品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融入世界市场。於敏介绍,华策集团坚持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 ,投资的电影《刺客聂隐娘》摘得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地球最后的夜晚》赢得海外广泛赞誉;制作的电视剧《解密》 《何以笙箫默》 《大汉贤后卫子夫》在海外各大平台热播,成功地向全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国精神。

  与此同时,华策影视的快速发展也与公司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分不开。在日前举办的2018年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产业推介会上,由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组委会主办, 《中国电视》理事会、浙江传媒学院、华策影视高等研究院承办的首届中国影视新力量创意营正式启动,该创意营旨在发掘潜力创意人才,积聚业内资源支持,扶持一批有梦想、有追求、有能力的创作人才,培养影视创作新生代力量。赵依芳介绍,多年来华策影视先后落实了多个人才培养项目,如牵头成立华策影视育才基金、在集团内部设立华策克顿大学、与浙江传媒学院共建华策电影学院等。她认为,创意产业没有人才就没有一切,企业要有“人尽其才则万事兴”的发展核心理念。内容创作离不开大量优秀专业团队,而优秀团队的培养及就业,更离不开专业的高校实践教育和内容产业发展。华策影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就是希望影视内容与影视教育成为双轮引擎、双轮驱动。赵依芳表示,随着产业与学院合作的深入,华策影视还将邀请更多产业界的名师、名导、资深演员、电视台经营管理专家、国际同行专家、国际教育界合作伙伴等,以多样化的培养路径,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校企联合培养新机制,为中国高校培养应用型影视人才,为行业输送新鲜血液。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华策接连推出了两部献礼剧—— 《创业时代》与《奔腾岁月》 。“这两部作品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华策的制作风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传导主流价值观,既关注社会现实,又重视市场需求,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於敏表示。在制作主旋律题材与现实题材影视剧的过程中,华策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两类不同的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的传统电视观众和以年轻人为主的新媒体平台观众。“对于华策而言,创作主旋律题材与现实题材影视剧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坚信只要作品质量过硬,无论哪类观众都能获得各自的审美愉悦。 ”於敏举例, 2016年播出的华策谍战剧《解密》 ,就将青春时尚元素融入主旋律题材,既保持正剧的历史扎实、故事饱满、逻辑细密,又兼顾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革命热血青年形象,因此受到了广泛欢迎。未来一段时间,华策影视还将推出聚焦中国外交事业的电视剧《外交风云》 ,以及纪念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的献礼剧《绝境铸剑》 。

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海报

  个案分析:贴近生活、赞颂改革、献礼时代的《风再起时》

  除了备受关注的《创业时代》《奔腾岁月》,近期还有一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浙派”电视剧获得了良好的收视与口碑。由杭州嘉艺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风再起时》 11月5日起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作为一部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现实题材作品,这部剧跨越改革开放40年来的峥嵘岁月,囊括了改革开放、价格闯关、 “南巡讲话” 、亚洲金融危机、加入世贸组织、 “一带一路”建设、十九大召开等重要历史节点,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讲述时代浪潮下个人命运的变迁,还原了一代人的创业生活、奋斗历程和命运浮沉。

  在《风再起时》剧本研讨阶段,杭州嘉艺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辉曾组织召开过一次剧本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目前表现改革开放的影视作品不少,但基本都是展示改革开放的一个侧面,比如金融体制改革或农村体制改革等,从改革开放40年来的社会经济视角切入、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讲述整个国家面貌变化的作品并不多见。“最后,我们决定从经济的视角切入故事,通过真实的故事与人物来表现改革开放对普通老百姓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许辉表示。在剧中,方邦彦、何有邻、康宁三个出身、背景、性格各不相同的青年,在既面临发展机遇也经历时代挑战的情况下努力拼搏,然而在种种诱惑下,他们中有人能够坚守本心,有人却迷失于花花世界之中。 “我们抛弃了‘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方式,让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力争完整、丰满而立体地再现改革开放40年来有志青年的群像。 ”许辉说。

  《风再起时》既是在讲故事,也是在讲历史,剧中所有历史节点都有史实依据,所有人物的命运、情感和事业也都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息息相关。 “我们将这段历史讲给观众听,经历过改革开放的人会产生共鸣,他们看到的是情怀和历史;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下一代人则会更加理解父辈的艰辛,他们得到的是启发与激励。 ”在许辉看来, 《风再起时》的艺术魅力,来自它的现实价值。“比如今天出国,外国人不会再看不起中国人了。然而现在的年轻观众可能并不知道,中国现在的强大是怎么来的。其实,改革开放的成果真的来之不易,年轻人的父辈通过40年的努力,才创下了这片天地,当下年轻人要珍惜、传承,将改革进行到底。 ”

  《风再起时》的创作,正是“浙派”影视作品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一个缩影。浙江卫视制片人、一级导演顾俊杰认为,在新时代, “浙派”影视作品要从“高原”攀上“高峰” ,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增强责任意识,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增强精品意识,处理好主流价值引领与艺术化呈现的关系;增强原创意识,处理好引进模式与本土传承创新的关系。 ”

电影《捉妖记》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