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贵探索
——读马建辉新著《走向当代的传统》
栏目:视线
作者:佘双好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如何在其当代化进程中不断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思想理论界必须回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建辉《走向当代的传统——论“两创”基本理论问题》一书,在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向当代、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

  始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是该著的一个鲜明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向当代,习近平总书记有很充分的论述,这些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内涵、内在机理、方式方法,等等,这些基本观点,构成了该著的立论基础。该著因文明道,在准确把握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涵、结合的可能性以及路径进行阐发,对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及其当代价值进行确证,对传统文化的自主创新、综合创新、守正创新展开解析,对建构中国话语体系进行系统勾勒,厘清了蕴含其中的事理、学理和道理。

  该著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回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化系列基本理论问题。该著以传统文化何以必须当代化为起点,系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统文化当代化的主体与方法、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传统文化的赋能功能等基本理论,系统回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何走向现代、何以走向现代以及走向现代的具体方法等基本问题。作为一部理论著作,该著在回应和探讨这些基本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新意的理论观点。比如,关于我国文化的主体,该著明确提出我国文化具有两个主体,即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并由此提出我国文化的两个鲜明特质,即中华性和人民性。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进当代人心灵,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积极力量,该著使用“文化赋能”的概念,并从文脉传承、文化润心、赋能中国之治、发展美育等不同角度,提出系统完整的方案。这些阐述给人鲜明印象和耳目一新的感觉。

  “简言以达旨,博文以该情。”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化问题,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又需要有深切的文化底蕴。该著选择从文化、文艺、美育等视角来个性化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化问题,展现了作者的文化情怀和理论视野。比如,关于中华民族主体性问题的阐述,作者就援引音乐教育、美术创作等方面的事例,来说明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说明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和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问题,该著专门选择美育这个视角,这既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提供方向,也为传统文化赋能当代中国人审美情趣和境界指明了路径。这些个性化内容和形象化阐述,增强了该著的生动性和可读性,而该著直面问题、追根溯源、简洁明快的叙述风格,也增添了其说服力和理论魅力。

  (作者系武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