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诗的传承与当代形态
——评原创民族歌舞剧《玛纳斯》
栏目:品味
作者:朱冬梅 马洁  来源:中国艺术报

歌舞剧《玛纳斯》剧照 朱代桂 摄

  歌舞剧《玛纳斯》是新疆克州歌舞团以歌舞剧的方式重述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的“艺术新编”,3月参加了全国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4月作为首届新疆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在新疆人民剧场连演两场,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剧中,当代视角的切入与歌舞剧的叙事、阐释方式,赋予了千年民间传说繁复的精神意蕴和当代的高度。

  英雄精神:民族英雄到戍边英雄的英雄谱系传承

  由英雄史诗改编的民族歌舞剧《玛纳斯》以英雄玛纳斯的生平经历为线索讲述了玛纳斯的诞生、各部族的结盟、与卡妮凯大婚、离别远行开辟新天地以及最后回归驻守祖国西陲的故事,分为《诞生》《结盟》《大婚》《远征》四个篇章。“你总是奔向远方,为了安居的故土;你总是奔向前方,为了和平的家园。”当柯尔克孜族面临生存与延续问题时,英雄玛纳斯带领部族勇士义无反顾去征战,向远方开辟新天地、创造新成就。在波澜壮阔的战争中,玛纳斯威武的英雄形象带给人们力量支撑和精神鼓舞。舞剧中玛纳斯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英雄精神与新时代中华民族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劈波斩浪、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时代精神紧密契合。“英雄主义”精神纵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英雄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永恒的亮点,从不曾褪色过。

  值得关注的是,在歌舞剧《玛纳斯》第一幕和最后一幕舞台背景中加入了哨所元素。这个哨所名为斯姆哈纳边防哨楼,是“西陲第一哨”,也是如今帕米尔高原上的“明星哨所”。在舞台上,“西陲第一哨”的背景作为一个象征性的文化符号,是时代精神传承的载体,承载着柯尔克孜族人民深厚的爱国情怀,向观众传递守卫边防这一共同信念。最后一幕的背景凸显出主题《回归》。在尾声《回归》中,玛纳斯奇吟唱:“哎,哎,玛纳斯,柯尔克孜永远的纪念……新时代我们仍将英雄眷恋。看吧,戍边的红旗冉冉升起,绿色浸染铁壁铜墙的边防线。”歌声向观众传达了在爱国、包容、团结的民族精神的引领下,雄浑的帕米尔高原孕育出体格强健、意志坚定的柯尔克孜族人民世代驻守祖国西陲这一主题。从古至今,戍边情怀在柯尔克孜族人民心中生生不息、赓续传承。史诗的时代早已消逝,但是英雄的时代始终在前行!

  兼容并包:舞美设计展现民族之美和交融之美

  歌舞剧《玛纳斯》中舞美设计在保持本民族传统风貌特征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兼具民族之美与交融之美。雪岭冰峰、草原盛景、华美婚房、多彩服饰和刺绣……精致的舞美设计高度艺术地还原了帕米尔高原的自然景致和民俗风情。歌舞剧《玛纳斯》第二章《结盟》中叼羊舞、马奶舞都是柯尔克孜族传统的舞蹈,是极具辨识度的民族特色的文艺形态符号。“摔跤见力气,叼羊见勇气。”叼羊比赛的过程中塑造了玛纳斯有勇有谋、骑术高超的英雄形象。女主角卡妮凯公主出场时跳的马奶舞是柯尔克孜族劳动舞中的一种,展现的是柯尔克孜女子挤奶、酿制酸奶和马奶的过程。姑娘们的日常劳动生活图景艺术化地通过舞蹈表现出来,反映出柯尔克孜族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特点。

  当然,这部歌舞剧不仅具备柯尔克孜族自身的民族舞蹈元素,还结合歌舞剧的现代形式传情达意。如《大婚》一章中,女性舞者头戴羽毛,身着白色纱裙,在舞动的过程中臂部动作轻柔、舒缓,辅之以展开的白色裙摆,就如同天鹅在水面荡漾的碧波中展翅。在展现玛纳斯和卡妮凯两情相悦的场景时,舞者的手腕常是“下折”的姿势,使人联想到天鹅的造型,从而形成柔媚、含蓄、深情的天鹅般的形象。新形式的天鹅舞使得这一部分显得极为新颖,舞剧也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获得生命力和渗透力。

  守正创新:以现代性立场阐释传统

  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形成,又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吐故纳新、繁衍发展的。歌舞剧的开头序歌和结尾部分由《玛纳斯》非遗传承人用柯尔克孜族语言演唱,以当代叙述者的视角讲述故事,连接全篇。当洪亮苍凉的声音从一个睿智的玛纳斯奇那里传出来,古老史诗的传唱性得到具体呈现。其唱腔时而高昂、时而平静、时而悲哀、时而欢欣、时而慷慨、时而温存,一会儿似万马奔腾,惊天动地,一会儿又如春风拂面,柔情绵绵,这种融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充满了柯尔克孜族“诗性智慧”的光芒。歌舞剧在开头和结尾部分保留了这一点,从而让观众一睹“史诗”之原汁原味风采。

  在中间叙事部分,歌舞剧《玛纳斯》采用国家通用语进行演唱,而且唱词也进行了现代改编。生活环境的改变、外来文化的冲击、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对于史诗的延续均产生影响。英雄史诗《玛纳斯》也面临着走向衰弱的威胁。歌舞剧《玛纳斯》的这种创编,在很大程度上让《玛纳斯》走向大众,扩大当代观众对英雄史诗的认知。可以说,歌舞剧《玛纳斯》站在一种现代性的立场上,对传统的玛纳斯的故事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口头文学艺术与歌舞剧中的唱词之间既保持着密切的“互文性”,又经历着逐步疏离自身文类独有形态的差异性,体现了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精神与现代理性的审美错综。

  互动共鸣:构建民族交流的文化纽带

  2022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观看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指出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歌舞剧《玛纳斯》结合时代精神的改编在赓续中华民族文脉的同时,也成为了民族间交流的文化纽带。

  克州歌舞团艺术总监杨花明提到《玛纳斯》在北京的演出时说:“我们在北京演出受到很多赞誉,北京市民很热爱,在北京掀起了一股‘《玛纳斯》热’。《玛纳斯》演出不仅仅是一场歌舞剧,也展示出一种勤劳、勇敢、爱国、戍边的精神,这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这种精神生生不息。”

  《玛纳斯》不断传播与发展,从克州走向全国,从民族走向世界。作为精神财富,《玛纳斯》如同文化纽带也将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紧密联系起来。歌舞剧《玛纳斯》也将赴吉尔吉斯斯坦进行演出。我们相信,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依托我国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阶段,歌舞剧《玛纳斯》以其深厚的民众文化根基和底蕴,必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特殊的文化交流作用。

  (作者朱冬梅为新疆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马洁为新疆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