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移民文化保护,创建全国移民文化基地
栏目:两会聚焦
作者:马慧娟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移民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部分,重大移民运动同时又都是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对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说:“离开了移民史就没有一部完整的中国史,也就没有完整的经济史、人口史、疆域史、文化史、地区开发史、民族史、社会史。”可以说,没有移民,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移民,也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成就。

  宁夏作为西北边地,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繁,少数民族和汉族移民不断地在这里迁移居住,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宁夏移民文化。而宁夏的移民文化就是一部移民开发建设和民族迁徙史,外来人口的迁入和民族的迁徙为宁夏带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成就今天宁夏五方杂厝、风俗不纯的多元文化结构。宁夏最早的移民历史是从秦代开始的,此后在所有的朝代中,宁夏都有移民的足迹和可追溯的历史。但在王朝的更迭中,所有的移民都是为了巩固王朝的边疆,成为了统治阶级保卫王朝的一种主要方式和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的移民工作也逐步拉开序幕,和历朝历代的移民不同的地方在于,移民是为了改变山大沟深、自然资源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彻底解决贫困的一种模式。上世纪90年代,党中央在红寺堡兴建了扬黄灌溉水利枢纽工程,把黄河水上扬了305.8米,开发出更多的土地,集中安置了23万移民,把红寺堡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单体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这项工程使红寺堡从“天上无飞鸟,地上砂石跑”到“荒漠变绿洲,沙丘起高楼”的美丽景象,移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80年开始,宁夏共计移民123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红寺堡作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地,这里有保留得最好的移民旧址,有展现几千年移民历史的宁夏移民博物馆,有明朝庆王的家族陵墓,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里靠近《西行漫记》的途径地同心,也距离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不远。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现代移民文化,都能在红寺堡得到极好的体现。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看望移民搬迁群众时指出,“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要求,红寺堡区移民群众踔厉奋发,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奋力谱写着新时期宁夏移民的壮丽史诗,广泛传唱着“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的时代赞歌。

  因而,建议文化和旅游部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授牌,将这里打造成为全国移民文化研学基地、移民文化教育基地,对宣传移民文化、带动宁夏旅游发展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同时,建议国家文物局将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宁夏移民博物馆提升为中国移民博物馆,重新规划布展,完整呈现中国几千年移民史,突出展示新时代移民文化。

(马慧娟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移民博物馆名誉馆长、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