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重构的风景”,
彰显摄影与时代生活的互文
栏目:视线
作者:吴吕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风景”,无疑是文学艺术长盛不衰的恒久主题,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文人墨客与当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主题。正所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对风景的理解与观赏,每一个时期、每一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见解。而从“中国风景40年”到“红色风景”,再到“重构的风景”,“风景”一直是多年来中国东莞·长安摄影周延续的主题。

  “重构”,本来是指一种以让系统更好为目的而重新拆分、排列、组合,甚至重写代码的行为,当代许多艺术家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新观念与方式诉诸实践。重构是创作时从立场、视角等方面出发,推翻原有的自然结构与认知模式,进行解构、重组、再造,达至颠覆性的突破。因此,“重构的风景”,不止于风景。前不久来到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厦岗社区螺山公园,观看以“重构的风景”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东莞·长安摄影周展览,笔者通过“艺文飘乡”“地域与策略——从碧山到大南坡”“新陈代谢:城市更新中的东莞影像再发现——作为个体的胡克嘉影像梳理”“我的西海固”“美丽潘庄振兴桑杭”“艺术活化乡村”等十余个展览,感受到乡村振兴“重构的风景”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互文。影像融入生活,使社区民众人人都能参与文化艺术的互动,切身感受摄影艺术带来的美的熏陶与愉悦体验。这种影像生产与时代互文的精彩展现,擦亮了长安镇“中国摄影之乡”的名片。

  厦岗社区,是长安连接深圳的第一个沿江高速出口,濒临东莞滨海湾新区,地理交通优势明显。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长安镇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社区完成城中村的全新蜕变。厦岗社区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打造特色精品村,挖掘特色资源,塑造了属于厦岗本土特色的“螺文化”,并以统一的视觉体系推出一系列螺文化文创产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有个性的文化社区,推动城中村成为城市更新项目。东莞本土摄影家钟致颖策展的“吹响新时代的‘螺号’ ”展览,收集老照片,把厦岗“海螺人”改革开放以来的奋斗历程,在热火朝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滨海湾新区进程中的辛勤付出,在乡村振兴向着现代化城镇的变迁潮流中砥砺奋进的生产与生活的日常场景,制作成具有文献价值的影像志呈现出来,让已经成为历史的场景再现,让过往与当下产生互文,形成不同一般的新时代“风景”。

  每一个图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都会展现出不同的含义。图像的语意是多样的,也会与放置的环境产生某种巧妙的互动,经过重置、重叠、重现,影像与环境产生互文,会由场域变化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新意义,生成让人料想不到的意象表达,带来影像观看的全新体验。

  在摄影周展览B区的厦岗螺山公园,还展出了李小红的《西村》、颜劲松的《丰收的码头》《松阳茶·香天下》、刘莉的《艺术活化乡村》、尹永宏的《重构——在140公里之外》、王悦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山西吕梁贾家庄的乡村往事》、罗金倩的《六畜兴旺》等作品。聚焦“艺术乡建”,以摄影介入、呈现优秀“艺术乡建”成果的“他乡的风景”展览,经过策展人的用心策划、精心设计,以不同的输出尺寸、展览形式,呈现出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更加显现出“重构”的意义。展览充分体现了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展现了各地乡村振兴带来变化的“重构的风景”。这批“风景”进驻到螺山公园,显然又形成了另一道“重构的风景”。在这个现场欣赏摄影展览,与在艺术场馆的观看有天渊之别。展览现场,社区民众沉浸其中,在观赏中收获,这让我深深感受到摄影走出“圈外”,在基层扎根,摄影展览的艺术效果与社会效应得到更大的延展。相信这样的活动对全国各地的“艺术乡建”都有很好的启迪意义和示范作用。诚如摄影周的总策展人刘宇所说,通过地域性、广泛性以及摄影案例的差异性、影像风格的多样性,把乡村振兴建设成果呈现出来,可以让从事、关心乡村振兴的人民群众获得借鉴和启发。

  (作者系广东省摄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