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催攀万仞峰
——评杂技剧《英雄虎胆》
栏目:品味
作者:金浩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做到学史增信。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品,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文化产业集团联合出品,广西杂技团创排演出的杂技剧《英雄虎胆》,正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恰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重点推出的大型红色精品剧目,并成功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杂技剧《英雄虎胆》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在广西的剿匪战役的艺术再现,通过向历史深处深情回望谱写英雄赞歌、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该剧以同名经典电影《英雄虎胆》为故事蓝本改编剧本,从中择取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场面与表现段落。剧中曾泰、耿浩、阿兰、叶荔及“我”等角色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极大提高了表演的叙事功能,并对以往杂技剧“剧情与技巧”的难题进行了有效破解。这部杂技剧“破其形、扬其神”,打破了传统杂技的表演样式,彰显了杂技本体的“精魂”。创作团队努力地追求叙事的合理性与抒情性的艺术表达,以其新颖时尚的形式、扣人心弦的内容为观众津津乐道。7月1日至2日,该剧经过精心修改后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再次真情献礼,再次引起了强烈反响。

  笔者注意到,中国杂技剧的创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倾向于“向外看”,可谓“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对于红色题材作品的创作,中国杂技界更是较少有人问津。创作者对历史素材的构织方式和呈现方式,往往反映出他们对那一段革命时期的认知程度与情感呼应。杂技剧编导如果能对红色经典进行精彩阐释,让观众有效接收到曾经有过的历史辉煌,这样的红色题材杂技剧会获得一种生动刻画和表现“四史”的教育作用。

  在杂技剧《英雄虎胆》中,杂技语汇得以较好地保留,手技、绸吊、跑酷等,在同一空间的传统完整性技巧与现代审美需求中展开。演员们既要体现杂技本体的技术难度,又要顾及表演角色在剧中的情景需要,颇见艺术功力。仅以三幕中的“宁死不屈”(皮吊)来说,它最能打动我,编导对身体舞台感的设计与理解使其不仅能在动作中呈现力量,也能在静默中制造力量。这类肢体语言其实是完成了一场整体流畅的情感叙事,从而引燃观众的欣赏热情以及对于革命者的敬畏之情。

  杂技剧《英雄虎胆》是一部敢于打破“路径依赖”,勇于挑战传统杂技表演范式的新作。这部剧的筋脉是力求体现同名影片中的原义。该剧创作者可谓熟谙历史,而后演绎历史,并赋予红色题材以现代意义的解读,剧中细节之处都看得出编导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笃信与追寻。由此,杂技剧作为文化的活细胞也必须在不断追求新意中才能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该剧的主创们能将杂技语汇不着痕迹地、细腻地使用在每一个细微的点上,隐淡并融化在舞台人物形象塑造的全过程里,从每一个技术技巧入手使杂技剧的表达意象得以一点点地凝现、交织、融会在一起,最终形成该剧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独特审美品位。

  当然,不能简单地把杂技语汇作为杂技剧整体的结构框架,它只是一种风格符号。就像人体的骨架与血肉一样,有了骨架(框架),血肉(符号)才能立得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道理亦然。杂技剧《英雄虎胆》确是一部精心打造的麇集多方智慧之作,它延伸了杂技语汇的内涵和外延,在剧情的推进中融汇使用多种艺术形式和现代表现手法,着力追求故事叙述结构的立体交织,在有限的舞台空间描绘无限的时间长河。当年那些毅然走进大瑶山、十万大山、六万大山等剿匪的解放军战士,正是这条时间长河里的惊涛骇浪,更是历史留给今天的生动故事。该剧在舞台上体现了“一棵菜”的精神,它取决于“完美是各个细节质量的总和”的成功秘诀。主创团队将剧本结构与杂技语汇进行了有机整合,使观众的观剧印象不断强化,最终实现了将“杂技”上升为“杂技剧”的合力与张力。

  令人可喜的是,杂技剧《英雄虎胆》的艺术创作非常注重挖掘人物内心情怀与鲜明个性的艺术表达,追求恢弘题旨下的细节闪现与提炼,侧重内心独白式的动作语汇的施展,趋向更富心理和情感色彩的描绘。笔者以为,无论在题材还是内涵上,该剧的创作都较以往的同类作品有了很大变化,表现为从创作蓝本的自然形成转向对作品主题的有意深化。该剧在面对英雄的人物性格与情感诉求上,也呈现出多样化和细腻化特点,其编创机理是从传统的“宏大叙事”转变为对“人性品质”的观照,进而给杂技艺术为英雄塑形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在杂技剧艺术创作的当代发展进程中,传统的线性叙事正被综合性的视听表演空间所逐渐取代。于是,杂技剧舞台上英雄形象跳动的肢体情态更是个性的、自信的,同时也指向观众的心灵深处的,这也是新时代所赋予的智慧之光。杂技剧《英雄虎胆》努力寻求“艺术突围”的心意是难得的,对于中国的杂技剧,这或许才是更为本质的收获。

  没有高超的杂技技巧来渲染,一部戏剧性很强的杂技剧也会黯然失色。杂技剧《英雄虎胆》的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解放军发起总攻,军号响起,战士奋勇杀敌,最终剿灭了土匪,胜利曙光如烈士鲜血染红了十万大山。而“空中飞人”的技艺,用在此处是非常符合剧情的需要的。最强烈的情感需要用最强烈的手段来体现,也与激战正酣的解放军战士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最具契合度。我没有想到该剧所呈现的思考性主题是如此深刻,传递给观众的情感更加浓烈、更加纯真、更具时代感。当剧中老年的“我”以剧中人物的视角回首广西大山深处的那段历史和人物,用今天的追忆回顾曾经的烽火岁月,使我们更加缅怀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画家吴冠中曾说,“艺术只有两条路:小路,娱己娱人;大路,震撼人心。”我相信,这部震撼人心的杂技剧也印证了具有充沛情感饱和度的红色主题艺术作品,当得起人们敬意的目光!

  难能可贵的是,该剧的创作者非常智慧地调动和激活杂技的“天性”,在创意中扩展了创造性成果,巧妙地将戏剧台词、新创歌曲、民俗和影视语言等多种艺术形式与杂技技巧融合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舞台效果。笔者以为,在杂技剧的发展中,杂技技巧彼此交融、相互补充,舞台艺术门类化的界限淡化,目的都是更好地表现杂技的力与美,舒畅地体现杂技剧的艺术新体验。我们眼中的杂技剧仍旧抒写的是真情实感,所追求的是华美而不艳俗、气势雄浑而不概念、个性张扬而不矫揉造作的舞台效果。杂技剧不再单纯崇尚“视觉奇观” ,应该更多从剧情结构、动作编排及杂技本体方面下功夫。这一切的转化与发展,不仅是杂技艺术表现力的深耕细作,更多的是激赏创作者对舞台剧开启新的认知。而这一开放式的全新艺术理念,使得杂技剧身处新时代而重获活力,拥有其不可替代的舞台艺术跨界的情感新体验。

  杂技剧《英雄虎胆》所彰显的信仰力量和革命精神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充分印证了其对于年轻观众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与召唤力。相信经过不断的打磨,杂技剧《英雄虎胆》凭借着艺术初心,可以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兼舞台艺术委员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