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蓝天野:谦谦君子的圆满谢幕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蓝天野(1927-2022)

  在一楼排练厅里举办表演、导演艺术家的追思会,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历来的传统,苏民、朱旭等老艺术家的追思会都曾在这个排练厅里举行。排练厅并不多大,“戏比天大”几个大字高悬在排练厅的正墙上,在这里几十年排演过无数好戏,对于北京人艺的艺术家来说,排练厅堪比圣地。

  7月5日,即将迎来小暑节气,烈日炎炎、暑热难耐。一进入北京人艺一楼排练厅,瞬间凉爽起来,熟悉又亲切的感觉扑面而来。正如蓝天野的儿子兰苗所说,“再次走进一楼排练厅,真的是十分感慨,这是我父亲工作、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从他25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时进入剧院,到95岁离世,整整70年的光阴他在这里度过。父亲的一生得到了党和国家的至高荣誉,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北京人艺的支持,很荣幸他为北京人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当天,北京人艺在这里召开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著名表、导演艺术家蓝天野追思会。蓝天野6月8日去世后,人们似乎一直在等待这样一场有意义的告别仪式,北京人艺院领导班子成员、老领导、演职人员及亲友代表共同参加了追思会,用一段段生动感人的发言,追忆他、描摹他……从不同角度来哀悼追思回顾蓝天野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和其成就贡献。

  追思会由北京人艺副院长周彤主持。现场全体默哀后,北京人艺党组书记王文光致辞,他通过对蓝天野同志的艺术造诣、为剧院发展作出的贡献、浓厚的家国情怀等方面来追忆这位北京人艺的前辈艺术家,鼓励北京人艺的后辈薪火相传,不断奋斗。

  “蓝天野毕生忠于自己的信仰。他始终认为一个好演员真正的功夫是在戏外,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些生活体验都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源泉。”北京人艺原党委书记马欣回顾了蓝天野从青年时代到老年时期为党工作的一生,对他贯穿始终的崇高的政治信仰、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无畏、磊落坦荡的共产党人风采进行了阐释,称赞他就像一面旗帜,是永不磨灭的楷模和力量。

  1987年11月从北京人艺离休后,蓝天野仍然心系剧院的发展,担任北京人艺艺委会的顾问,对剧本和演出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建议,为现实主义表演风格的传承和剧院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蓝天野在84岁的高龄重返舞台,再次执导、表演话剧,并迎来其话剧事业的又一高峰。在《家》中他成功饰演伪善人冯乐山,又在《甲子园》中成功塑造了饱含家国情怀的老建筑师黄仿吾,并担任这部剧的艺术总监。从2014年开始,又陆续导演了《吴王金戈越王剑》《贵妇还乡》《大讼师》。

  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人艺原院长张和平便是邀请蓝天野晚年重返北京人艺舞台的关键人物。张和平回忆到,当年他在北京人艺的食堂邀请蓝天野、狄辛和朱旭、宋凤仪夫妇吃饭,并邀请老艺术家“出山”,这被蓝天野戏称的“鸿门宴”后,蓝天野给张和平写过三封信,其中的两封都是蓝天野认认真真用毛笔小楷所撰写,一笔一画体现出蓝天野对重返舞台的用心和重视。张和平还回忆了任职期间与蓝天野等老艺术家共同参与的话剧《家》《甲子园》等剧目的排演经历,尤其是今年病重期间蓝老发给他的微信语音,谈到因身体原因不能完成新版《北京人》这部戏的遗憾。几封书信、几段语音,为大家展示了蓝天野对北京人艺大家庭的责任与情感。

  “没有蓝天野老师的提携和教导,就没有现在的我。”中国剧协主席、北京人艺原副院长濮存昕分享了自己与蓝天野在工作和生活中共同经历的若干片段,作为恩师和领路人,濮存昕认为自己在为人为艺上,都在尽可能地向蓝天野学习,“无论是早年投身革命,还是到了晚年如此密集地进行创作,他给每位演员都树立了榜样,那就是——为艺术而生。蓝天野的与众不同就是他的艺术人生特别精彩,他将自己活成了一部作品。”濮存昕感慨道,蓝天野是一位谦谦君子,一位有着高级趣味的人,闲言俗语他基本不讲,但是他要是说话,所有人都得竖起耳朵听,他就是有着这样一种独特的气质,一种独有的君子风范。濮存昕曾带着已经得病的蓝天野去医院看诊,看着老人坐在医生面前一字一句、老老实实地回答医生的问诊,不禁心里难受得要落泪:“其实蓝天野的生病、衰老、去世也是在给我们做榜样、做楷模,那就是——要笑对人生,希望年轻一辈能够多学习他的君子风范和独立思考的品格”。

  在2012年,北京人艺60周年院庆时,已是85岁高龄的蓝天野在原创院庆大戏《甲子园》中与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吕中的对手戏最多。吕中回忆起蓝天野作为自己的老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经历,在合作《甲子园》时,蓝天野毫不懈怠,认真排练、深入角色去体会,让人不禁慨叹,“蓝天野这么大的岁数,还能够在舞台上这么非常认真地去创作和琢磨角色,遵循北京人艺的传统、深入到人物和角色当中。”除了工作时的状态,蓝天野对待自己病情的态度,也给吕中带来很多思索。吕中回忆道,“我和蓝天野,不仅是同事,还是邻居。得知他得病后,我经常去他家里看望。得知他得的是胰腺癌,我们都十分替他担心,但是他对人生理解得那么透彻,他决定不做手术不化疗,他已经完成了他一生当中所应该做的事情。今年5月4日,是蓝天野95岁的生日,他和家人、朋友共同度过了自己最后一个生日后, 6月8日下午在家中安安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吕中说,大自然生老病死的规律谁也扭转不了,其实蓝天野的心里是很清楚的,他要圆满地谢幕。在吕中看来,蓝天野完成了他的人生使命,非常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非常有尊严地给人生画一个完整的句号。

  北京人艺的一级编剧梁秉堃曾于1965年与蓝天野共同奔赴越南前线体验生活,讲述了在那样特殊的战争环境中,蓝天野即使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仍随时准备着守护队友,认为这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榜样。

  著名剧作家万方讲述自己童年时代与父亲曹禺一起见到的蓝天野“叔叔”,到长大后一起聊天、合作的蓝天野“老师”的几十年交往历程,尤其是话剧《冬之旅》(原名《忏悔》 )的合作经历,让她充分感受到蓝天野对艺术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北京人艺著名演员宋丹丹也是蓝天野的学生,她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追思会。发言前她起身向蓝天野的照片深深鞠了一躬,首先表达了遗憾之情,“我承诺过要给蓝天野老师举办一次盛大的95岁生日宴会,可惜没有实现,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到。”忆起恩师她几度哽咽,动情地谈起与蓝天野的往事,称他是谦谦君子,是正派、纯真、勤奋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型艺术家。她用自己如何被恩师招入剧院,并给予她帮助和培养的经历,来感恩蓝天野给自己的艺术和人生做出了榜样,“我今年62岁了,没有蓝天野老师、苏民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很感恩有他们。”

  舞台上下蓝天野言传身教,一直在戏剧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深耕,他启用和培养了大量戏剧新人,并带领青年演员同台演出。北京人艺青年演员韩清回忆了与蓝天野老师一起的工作经历,从《家》的共同演出到《大讼师》的联合导演,自己不仅从蓝老身上见识到了严谨的工作状态,也被他勇于尝试和突破的精神所感染,而蓝老对于年轻人的鼓励也让她记忆犹新,“蓝天野老师邀请我和他一起导演《大讼师》时,他说,‘韩清,我邀请你一起工作,不是做我的助理,而是让你和我一起联合导演,我希望你能真正地参与到创作中来,发挥你的才能’。这种提携和信任让我永生难忘。”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表演系副教授罗琦则在发言中称,自己通过研究、帮助蓝老撰写回忆录,对他的一生进行了深入了解,感受到他对于艺术的爱与钻研以及给予年轻后辈的启发与思考,表示应该从行动中去继承蓝老的精神。

  “北京人艺的人文气息每每令人难忘。那样一种如‘松间明月,岩上清溪’的气质,在蓝天野老师的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在他身上,感受到的是深厚文化积淀下的文质彬彬,是艺术琼浆中浸润日久后的自信光明。”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从蓝老在舞台上塑造的角色出发,从文化素养、为人品性等方面阐述了他的舞台艺术造诣,表示蓝老的一生为艺术鞠躬尽瘁,“无愧于时代,无悔于戏剧,无憾于人生”。而蓝天野所留下的精神养分将滋养一代代人艺人去更好地建设剧院,丰富舞台,繁荣祖国的话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