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历史和时代的写作
——2021年中国报告文学扫描
栏目:观察
作者:李朝全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报告文学积极响应历史和时代的感召,一面将笔墨伸向历史深处,一面将文字聚焦现实,集体发力,创作推出了一批社会反响较好的作品。

  “新红色纪实”备受关注

  2021年,报告文学涌现了一批立足新时代、回望历史、昭示未来的革命历史题材的优秀之作,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可以称之为“新红色书写” 。有些作品直接聚焦重大的历史时间节点或历史转折点,描写在特定的历史年代发生的重大红色事件,以文学笔法书写年份“断代史” 。譬如,徐剑《天晓——1921》以八天的结构,讲述中共一大13位出席者等曲折生动的人生传奇,为读者提供一个中共一大历史的国民读本;丁晓平的《红船启航》亦以中共一大的召开作为描写对象,讲述了一个如今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如何从浙江嘉兴的一艘小小的红船开启其伟大的起点,并且从此不断走向胜利。丁晓平的《人民的胜利》则着重描写了共和国创立诞生的历程,刻画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海江、凌翼撰写的《孕育》聚焦北京、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展开叙述,以红楼为中心,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历史背景,刻画了李大钊等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形象。何建明的《雨花台》将笔触指向雨花台烈士的英勇事迹。这一系列作品,旨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还有一些作品则重在表现百年党史所积淀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成就,凸显党的初心使命。铁流的《靠山》凸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主题,表现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伊始便以人民作为自己最大的靠山和根据地,依靠人民不断取得革命的胜利: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到长征,再到陕北延安岁月,直至西柏坡进京“赶考” ,从抗日战争全民同仇敌忾、全力支持抗战,到解放战争老百姓推着独轮车将百万大军推过长江去,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确保了这场人民战争最终的胜利。唐明华的《乳娘》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沂蒙山区妇女无私地为200多个八路军子女提供母乳哺育他们长大并为此不惜付出巨大牺牲的动人故事,讲述了党和人民、军队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其他如胡启明的《信仰——韶山中共特别支部百年历程》 ,谢友义以农民运动领袖彭湃为主角的《赤魂》 ,以及钟兆云以解放后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为主角的《谷文昌之歌》 ,何建明以牺牲在上海街头上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和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一批烈士为主角的《革命者》 ,徐锦庚以《共产党宣言》翻译者陈望道等为主角的《望道》等,旨在还原红色历史片段,刻画党员英雄形象,彰显信仰伟力,赓续红色血脉。这些都是献给建党百年的作品,也都是对历史往事的深情回眸,留下了富于教育意义的革命历史读本。

  百年党史、革命历史题材十分丰厚,还有诸多领域有待深入开掘,同时,这类创作在思想性及艺术性上还有待提高。随着越来越多历史档案及文献资料的日益披露,历史真实越来越如冰山出水、水落石出,相信必将会不断涌现出更多更厚重、更真切可感同时也更能启人思考、育人心灵的大作力作。

  “新乡村书写”方兴未艾

  2021年集中涌现了一大批直接记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的优秀之作,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创作热潮。可以说,从全国十四个特别贫困集中连片地区到凡是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地区,都有报告文学作家采访的身影,都产生了相应题材的纪实作品。

  何建明的《诗在远方》,聚焦闽宁协作,讲述宁夏脱贫攻坚艰苦卓绝的历程,特别是“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通过采用“吊庄” ——整个村落集体搬迁重建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实现整体脱贫,堪称国家的非凡魄力之举。作品同时描写了闽宁对口支援、东西协作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独特的经验和启示,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王宏甲的《走向乡村振兴》 ,则分别采用贵州毕节和山东烟台等地的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来阐述广大乡村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凝聚起集体的力量,是一部立足现实、立意深远的作品。卢一平的《扶贫志》聚焦十八洞村的脱贫故事,进行解剖麻雀式的书写;蒋巍一头扎进贵州的大山里,继《国家的温度》之后,创作出反映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中国扶贫——贵州战法》 。欧阳黔森的《江山如此多娇》则以点带面,力图完整反映贵州全省脱贫攻坚战壮丽画卷。潘灵、段爱华的《独龙江春风》,徐剑、李玉梅的《百万大搬迁》,杨文学、杨牧原的《百年沂蒙》、马步升《滚石上山:散点透视陇上脱贫攻坚》等,分别聚焦不同的老少边穷地区,采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实现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艰辛历程,为时代铿锵前行的脚步留下了文学的印记。

  面对脱贫攻坚这一大时代巨变,全国广大作家纷纷拿起笔来,深入生活,深入贫困最前线,采写鲜活的创作素材和人物故事,写下了一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为这个时代留下了鲜明的小康印记,也为我们民族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史记。记录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历程,反映乡村新变化、新气象,刻画农村新人,这实际上是一种新乡村书写,是新乡土文学的重要组成。

  “现实中国报告”引人注目

  社会的热点焦点疑点难点重点话题,通常都是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对象,也是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创作主题。龚盛辉的《中国北斗》 、王雄的《中国力量》和许晨、臧思佳的《深海“奋斗者” 》等,分别聚焦北斗导航系统艰辛曲折的研发发展历程、中国高铁的巨大成就和“奋斗者”号潜水器万米深潜,无疑都是反映新时代中国的好故事。

  鳏寡孤独残等社会弱势群体是文学之光应烛照的领域。彭名燕的《用爱吻你的痛》聚焦社会救助事业,关注那些因病、因贫、因灾等陷入困境的群体,彰显传递社会大爱。杨辉素的《给流浪儿童一个家》以石家庄儿童救护中心为描写对象,讲述如何帮助流浪儿童重寻家的温暖。还有如张一涵的《天下无孤》等作品,也都聚焦孤贫儿童的救助和脱贫等类似主题,呼唤社会慈善和志愿救助精神,对于爱和善的传承都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精神性疾病是当下社会一个重要课题。李兰妮的《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处理了“我”和外在于“我”的这个世界的关系,从精神的痛楚和身体的疼痛出发,努力去寻找一种拯救自我的路径,最后找到了“爱”和“家” ,认为爱就是无人旷野之中的一点光、一星灯火。故乡发表的《走出心灵的地狱》是对抑郁症调查实录,也是一份真实有据的抑郁症患者报告,意在引起公众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并伸出援手。

  还有,如龚玉的《当你老了——我陪老伴的求医经历》等作品,关注社会老龄化、关注老人特殊的生存需要。李燕燕的《我的声音,唤你回头》关注中国女性所遭遇的各种违法侵犯行为,以及如何为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抗争。丁一鹤的《绝对控制》聚焦网络诈骗问题,杨丽萍的《舌尖下的中国外卖小哥》关注“困在网里”的快递员的生存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乃至重大的社会课题。作者们的真实反映与描写,定会引起公众的关切和思考,有助于推动相关问题的正视与解决。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的报告文学创作成果陆续推出,为这一历史大事件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文学证词。包括纪红建的《大战“疫” 》 ,普玄的《生命卡点》 ,曾散的《青春逆行者》 ,李朝全的《武汉保卫战》 《隔离记》,侯国龙的《疫线突击——2020年武汉公安抗疫纪实》等,分别从全局或局部出发,进行全景式反映或者散点透视,或者聚焦重点地域的疫情防控战,并对疫情防控进行反思、提出警示。

  生态报告文学持续成绩突出。对于珍稀动植物的保护主题的书写,如余艳关于丹顶鹤保护的《春天的芭蕾》 、连忠诚关于国宝级珍禽的保护的《大别山:一家人的朱鹮保卫战》 ,还有李青松的《相信自然》对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环境及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情景的美丽描述,都很生动可读。

  生在中国,身为作家,理当为时代和人民书写。因此,聚焦现实中国,过细地调查研究社会现实和问题,从中开掘报告文学创作的素材和主题,是作家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报告文学是有力量、有战斗力的文学,它应当直面现实,并对现实发言,为人民发声,同时应具前瞻性、预见性,致力于写出这个时代的痛点,预判社会的“病灶” ,提示和引领人们应当注意、警惕和关切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参与推进现实的变革和历史前行的进程。

  “英雄礼赞”,为时代立正史、留信史

  英雄是时代最闪亮的坐标,镌刻着一个民族精神的高度。时代楷模、最美人物、道德模范、改革先锋、“七一”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等,纷纷成为报告文学作家创作的热门主题及对象。2021年,关于英雄礼赞的书写继续兴盛繁荣。紫金的《大地如歌》聚焦北京恩济庄派出所已故普通民警高宝来的生平故事,讲述了一个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雷锋式的新时代警察的故事。阮梅的《一个女孩朝前走》 、李春雷的《秀儿》刻画青春陨落的扶贫干部黄文秀,感人至深。通过倾心办教育把上千名贫困地区的女孩送出大山的张桂梅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木祥的《张桂梅,用生命点燃希望之光》和李朝德的《寻找坚守的答案》等都是对张桂梅及时的刻画和塑造。2021年袁隆平去世,陈启文发表了《中国海水稻背后的故事》 《永远的袁隆平》等作品,向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致敬。这些作品对于时代楷模、英雄人物的描画、讴歌与赞美,有利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张扬刚健、朴实、有为的时代新风,打造坚韧顽强、积极主动、勇于担当的民族精神。

  历史题材创作大有可为。譬如,赵韦的《国家至上》描写陕西火箭固体燃料研究所的历史,讲述了那些为航天提供动力的幕后工作者们默默无闻的牺牲与奉献。鹤蜚的《热血在燃烧:大三线峥嵘岁月》聚焦当年“大三线”建设者在贵州六盘水山区度过的艰难岁月,表现他们所做出的“三献”牺牲。历史题材的文学书写具有提醒和昭示功能,一是提醒我们勿忘过去、牢记历史,二是可以以史为鉴,让人们从历史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和力量。

  2021年报告文学创作的基本经验是,我们的作家已深切地认识到,自己正身处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旨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愿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这一切都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自觉把握历史主动的担当与作为。作为时代书记员和历史记录官的报告文学作家更应主动深入时代、深入生活,去发现和捕捉历史发展的契机、历史变革中那些动人的人物和故事,为时代留信史,为历史留下生动的文学印记。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报告文学是能够产生大作力作的。与时代和人民同行的报告文学创作,应该有能力透过现象、直抵本质,把握历史主动,揭示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规律,为这个时代留下与其相匹配的作品。

  (作者系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