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立天地乾坤聚笔尖
——读高建国长篇报告文学《大河初心》
栏目:品味
作者:厉彦林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党史、国史、军史、英雄史脚步匆匆,若白驹过隙,饱满鲜活的历史期待当下的表达、诉说与传颂。

  近日,仔细拜读了高建国58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河初心——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人民文学》2020年第5期发表,作家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 ,被感动得数次掉泪。

  我佩服作者的赤心文胆和驾驭题材的能力,“文以载道” ,靠信仰、胆识和笔力,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很耐读的好书。

  这里我先摘录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64年5月16日,河南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在商丘民权县召开省沙区林业工作会议,兰考县委副书记张钦礼第二个发言。

  “兰考一天也离不开焦裕禄,可在全县除‘三害’斗争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突然撒手走了。兰考的天塌了,老百姓哭得肝胆俱裂,昏天黑地。为什么老百姓对焦裕禄比亲人还亲?就是因为他头拱地为兰考父老乡亲造福,是兰考人民名符其实的好儿子!我们跟着老书记干,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兰考县委班子出了这样的好班长,我们都感到脸上有光。 ”

  张钦礼说话带钩,会抓人……会场上鸦雀无声,无不泪光闪闪。

  要治沙,先治人。这正是焦裕禄用生命换来的兰考经验的精华所在。本来限时一小时,会议主持人说,“你的发言不受时间限制” ,他的跑题发言整整噙泪讲了两个半小时。当天下午,会议转换主题,“与会全体同志讨论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 。

  书中有大量类似撼动人心的故事情节,真是“心中经常汹涌澎湃,时常禁不住热泪挂腮” 。

  众所周知,文学承担着记录历史、反思事件、参与精神重建和价值引领的职责与功能。“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在伟大实践中培养、挖掘和推广先进典型,并用以指导和推动社会实践,这是一条成功的历史经验。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穆青等创作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塑造的焦裕禄形象影响久远,成为中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委书记学习的楷模。焦裕禄精神的接力铸造和不懈传承,生动佐证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的非凡定力和竭诚为民的政治与行动自觉。

  我们熟知焦裕禄“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共产党员英雄形象”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深入群众的工作方式和严于律己的作风。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文艺观,另辟蹊径,重返历史现场,探寻焦裕禄这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从熟悉锄把子、枪杆子,到掌握“印把子”奋斗成长的历史轨迹,全面地还原和呈现中国共产党跨越世纪风雨接续铸造焦裕禄精神的历史历程,唱响深度开掘重大典型丰厚内涵的壮歌。譬如,当年听取兰考县委一班人对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意见时,几个人都哽咽得读不下去,“念稿人一个比一个哭得厉害,出席和列席会议者干脆放声悲哭” 。如果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作者穆青等人敢于承受压力,通过记述焦裕禄战胜罕见的自然灾害、干部队伍的消极错误思想和自身严重疾病三重考验,成功塑造了焦裕禄的高大形象;那么, 《大河初心》的写作是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突破,笔端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分寸得体,既有暴风雨,又有清泉溪流,既有贫穷灾厄,又有亲情悲歌,时而冷峻深邃,时而清澈舒缓,扣人心弦,这源于信仰的力量、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勇于担当的政治勇气和驾驭把握重大题材的能力。

  是非功过自有历史和人民评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与基层同志座谈时发问:“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焦裕禄是位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好干部!当年“为一位县委书记迁墓动用专列,在共和国历史上尚属首例” ,“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儿子以最高礼遇” 。时光流转,半个多世纪过去,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此书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了解焦裕禄精神成长史和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社会转型、许多人价值观扭曲、担当面临困惑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对党忠诚、探求真理和敢于实事求是的勇气,以及尊重英雄、尊重历史、尊重人民的坚毅和生命姿态,更值得我们深思和赞赏!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大河初心——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 ,这一标题高度概括出该书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点。作者以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为大背景,以集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于一身的焦裕禄精神作为贯穿全书的一根红线,一线穿珠,纲举目张。读者伴随黄河深沉悠远的滚滚涛声和焦裕禄跌宕起伏的坎坷命运,追逐和探寻焦裕禄精神的诞生、形成和发展全过程,以及围绕焦裕禄这个重大典型发现、挖掘和推广所经历的风雨与磨难。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像当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突破了某些禁区一样,此书涉及众多重大问题,但处理得得体恰当。书中的记叙跨越河南、山东等多省多地,历史久远,时间跨度大,牵扯的事件和人物多,恢宏复杂,客观上是难以梳理和把握的。作者却仔细校对和探究每个事件、时间、地点和人名,破解了许多历史悬疑,填补了一些历史空白,甚至包括命运多舛有争议人物的再现,耗费的心血和汗水是不言而喻的。记得他为搞清某干部的历史轨迹,曾找我帮助多方了解考证,这种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

  寻找历史,就是寻找精神故园。作家的责任不仅是写出历史的真实,更重要的需要回答世界是怎样变成现在这样的、现实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在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媒体发展迅猛的当下,此书厚重大气,但篇幅显得长了一些。如果更聚焦主线,删减一些枝蔓,必定感染力、穿透力更强。

  步入新时代,兰考的“焦桐”根深叶茂,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历史和人民铭记着焦裕禄,也必定铭记着讴歌和守护焦裕禄精神的众多辛勤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