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讲述中国形象的主体意识
栏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作者:郑焕钊  来源:中国艺术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日益增加,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正面和积极,但与此同时,有些国家故意制造“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 ,以图阻碍中国和平发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展形象”的重要性,指出“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更进一步论述了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国家形象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系,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展现国家形象、讲述中国故事有“他者讲述”与“主体讲述”两种不同的展现讲述视角。他国对我国形象的讲述,往往服从于他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复杂需要,并随形势的变迁而变化;而主体讲述则是立足于主体性立场的自我展现与讲述,是主动向他国展现自我形象。对中国形象的“他者讲述” ,比较文化学、比较文学、传播学、政治学等领域已有充分的研究,而对国家形象的主体讲述问题,尤其从文化自信与国家形象的主体讲述的角度,则仍然缺乏深入的探讨。

  事实上,在全球化时代,既需要通过良好的国民形象和社会风貌潜在地影响他国人民对中国的认知,更需要自觉、自信的国家形象的主体讲述与主动展示。美国全球形象的建立,就是在军事、经济和政治的保驾护航之下,充分利用包括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代表的流行文化来推广美国价值观和美国形象。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韩等周边国家同样借助举国之力推动动漫、影视等文化形式,有效地提升了国家形象,并让周边青年通过影视动漫文化而接受其价值观的影响。

  但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来看,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发生复杂的相互纠缠,因而自我讲述未必就是“主体讲述” ,他人讲述也未必就是“他者讲述” 。需要警惕主体讲述的两个误区:

  第一,自我民族志误区。民族志是一个人类学的概念,而人类学的诞生具有深刻的殖民化立场,其背后有一个西方中心论的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思维模式:将它者视为主体之外的落后、贫穷和野蛮的存在,从而确立主体的先进、富裕和文明的身份,从而为西方殖民统治提供了话语方便。自我民族志误区即是在自我讲述中将民族志的思维内化,成为按照西方中心论的思维模式来讲述自我的故事。自我民族志化的中国形象展现,往往刻意将中国呈现为落后的、专制的、野蛮的、贫困的前文明状态。尽管其背后可能存在各种复杂的文化动机,但从根源来看,通过呈现片面的、刻板的、落后的形象来迎合西方的眼光,究其根源仍然是对西方价值的认可,其背后仍然是“他者讲述”的变体,缺乏了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的表现。

  第二,自大的价值表述误区。与过度矮化的自我国家形象表述误区相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的进展,也有过度膨胀自大、缺乏对中国文化理想和文化价值正确认知与自信的价值表述误区。在一些宣传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电影、纪录片和网络文学中,过度渲染民族主义情绪,宣扬了中国崛起的“霸权”形象,从而不仅在事实上与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和平自主的国际交往原则相悖离,更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的互惠互利共享发展成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与智慧相违背,非但不能够有效地提升中国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的影响,反而呼和了西方鼓吹的“中国威胁论” ,不利于营造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环境。

  因此,对自我讲述的中国形象而言,真正的主体讲述,必须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克服文化自卑和文化自大,避免主体讲述的自我民族志误区和自大的价值表述误区,才能真正讲述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国。

  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高度肯定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实践,展现当代中国人的丰富生活。

  从历史上看,现代中国形象的主体讲述,一方面与晚清时期以来西方传教士、外交官、记者的他者讲述有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冷战时代所带来的意识形态敌对印记所产生的他者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敌视和丑化,在改革开放以后仍以各种方式渗透和影响国人对自身发展道路、制度和理论的怀疑。因而,改革开放40年来,虽然有大量走向世界的故事影像和记录影像,但其中以迎合西方对中国的他者文化逻辑的不准确、不真实的中国形象展现仍存在。这是对近百年中国人民伟大历史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伟大史诗的成就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奋斗,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全方位变革,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伟大的历史实践中,“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 。因此,展现中国当代形象,就要坚定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实践的文化自信,既要正确看到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辩证客观地认识到其原因与根源,更要全面、立体、真实地看到中国的成就,展现丰富的中国,要以现实主义精神和乐观的浪漫主义情怀,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人民奋斗圆梦、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故事的立体、全面、真实的讲述和呈现。

  其次,要坚定文化自信,高度肯定中国人民的理想价值,展现中国价值的世界意义。

  中华文化历来推崇“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中华民族曾以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通、互鉴、丰富搭建了重要的平台,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的多彩文明显示了中华民族为人类世界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显示中华民族为人类发展所贡献的独特智慧。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长期秉持独立自主的发展原则,充分尊重各个国家的历史命运和道路选择,充分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明特色。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不仅为金融危机之后发展乏力的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者,而且以高度负责任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无核化问题,提倡“一带一路” 、倡导共建亚洲投资银行,为构建全球新的治理体系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背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智慧。因此展现中国形象,就要坚定对中华文化自身的文化理想、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高度自信。讲述中国共产党立足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验出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思想的全面的故事。要向世界准确地传达中国和平发展的价值理念与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及其霸权主义的不同,并积极回应“修昔底德陷阱”话语。

  最后,展现中国形象,我们既要充分重视对国际先进的传播经验的借鉴,但同时不能因为模仿学习西方传播经验而从文化和价值观表达方面也丧失了主体性。如备受争议的一些影视作品,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其利用国际化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团队推动中国电影国际化的努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其丧失中国文化内涵和价值内涵的潜在危机。同样,国产动漫、游戏在借助海外经验提升自身技术制作水准的同时,如何不是把中国仅仅作为元素,而是真正具有整体风格和文化内涵,都需要我们真正处理好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的关系。

  (作者系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