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履彩虹
——评肖云儒新作《八万里丝路云和月》
栏目:探索
作者:刘宁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八万里丝路云和月》是文化学者肖云儒在古稀之年对世界文明巡礼之后创作的一部丝路文化大作。它的问世,是作者对“一带一路”深度田野考察后的硕果,也是他60余年文化艺术人生的诗性写照。丝路给予作者的人生以丰赡的生命内涵,作者又赋予丝路深邃的文化价值。

  自2014年伊始,他三次全程坐汽车参加“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追溯先贤求道之足迹,怀揣中国人民和平、和谐、和惠、和宁的“和文化”愿景,以坚实的双脚踏出一道人类精神天空的七彩霓虹,以如椽之笔书写出这部关于丝路上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战争、文化、历史、典故的中国故事和读本,展现出丝路沿途各国动人的风景名胜、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伟人和百姓生活,显现了丝路上中国、希腊、伊朗、俄罗斯、印度等世界各国各民族创造的文明交相辉映的绚丽情景,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场丰赡的文明盛宴。那高雅轻盈的俄罗斯芭蕾舞,慷慨激昂的中国秦腔,巨大的古希腊、古罗马石质建筑群和雕塑群……洗涤着丝路上的风尘,于文化交融互鉴中看到一道世界之虹。不唯如此,他还以悲悯之心关怀人类文明交融背后的战争、灾难造成的伤害和血腥,在鸽群起翔中发现弹孔,在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时感受历史的疼痛。真正优秀的学者是哲人,也是诗人,更是历史的思考者,能够穿过文明与灾难交织的沉重身影,深刻意识到文明深处的斑驳与复杂性。也正因如此,这部丝路大作呈现出作家把握人类文明时辩证统一的思维特征。

  毋庸置疑,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大地的宁馨儿,地理元素是一切人类活动的舞台、背景,《八万里丝路云和月》是他倾尽心血对世界历史地理钩沉和对现实社会生活描摹的时代结晶。丝路是线性文化,也存在区域分化,有核心区域,也存在边缘地带,并且不同区域和地带拥有迥异的文明特性。为发现这些特征,抑或说寻访这些文明或文化产生的历史场域,他将中国士人“知行合一”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以扎扎实实的丝路行走奠定了这部著作田野考察的在场性,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与文明发生时的场景,展现出一般书斋研究与写作所不能获得的素材。故此,《八万里丝路云和月》是常人无法完全用历史文献资料考证的著作,带有鲜明个人生命体验,也具有强烈的纪实性。“好一脉大昆仑”“二上帕米尔”,以及那茫茫雪域、广袤戈壁、神秘中亚、多彩南亚、绚丽西亚、忧郁的俄罗斯……强烈的地理空间意识和历史深邃感建构起《八万里丝路云和月》这部著作的自然人文地理视角与历史意识,让我们深深领悟生命的真境与宇宙的奥秘时,观看到历史与地理、社会与人文交织的动人图景。

  更重要的是,作者的历史钩沉、地理描画都是以当代人眼光来观照的,打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拥有浓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发现新丝路上的中国制造,看到中石油、中海油、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大企业陆续进入丝路沿线国家,感受到“一带一路”已由最初的筚路蓝缕转化为各国科学共建的新常态。他捕捉当下“一带一路”上人们的心理反应,不仅准确地切中时代脉搏,也有意撷取生活的剪影,在点染、勾勒、铺陈中,让我们感受到丝路文化的宏阔,体味到细节描摹的精妙。作者在亲历性的生活场景中,发现了当代世界文明的历史脉动和时代变化的潮流。

  《八万里丝路云和月》更是哲理与诗思的完美结合之作。但凡有经验的学人从不繁琐地展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是善于从大量丰赡的现象中提取独到的概念或意象,表达自己深邃的见解和认识。他在书中提炼出“一印”“两心”“两河”“两区”“两圈”等这样一些对文明、文化高度提纯、概括的范畴,凝练出“黑袍与玫瑰”“鸽群与弹孔”“骏马与琴”“蔡侯纸与羊皮纸”等形象且逼真的文明或文化意象,在比照中显现自己思想的张力,营造意象的意境美。因为越是反差强烈的意象越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越能彰显作者思考的深度、高度和广阔度。他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概念和意象,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理性思辨能力和逻辑分析水平,从而使《八万里丝路云和月》将理性的思维与艺术的表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艺术的源泉是一种强烈浓深的、不可遏制的情绪,裹挟着超乎寻常的想象能力,这是人性最深处迸发出的情感,因此能够直抵每一位阅读者的心灵。作者以充沛的情感、诗化的语言、典型的文化意象,将理性融化在感性之中,赋予《八万里丝路云和月》极高的艺术性,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文学文本。我们似乎能听到伏尔加河上船夫“哎嗒嗒哎嗒”的号子声,感受到泰戈尔清灵曼妙的诗句,目睹在恒河之波中沐浴的人们的笑容,惊艳那黑袍下玫瑰般女人的娇美姿容。

  至此我们可以说,八万里丝路上的彩云与明月是中国这只春蚕吐出的一缕缕银丝,散落在世界辽远的陆地、海洋与星空,他有幸与之结下深厚情缘,我辈也有幸看到云履踏出的七彩霓虹。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