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袖乘双翼,正气贯长虹
栏目:观察
作者:杨红霞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彩袖乘双翼,正气贯长虹

——评长篇纪实文学《人民的艺术家:齐花坦与河北梆子》

  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作为传统戏曲的河北梆子即是反映河北本土民风的一个重要艺术表现形式。河北梆子声腔兼具刚劲华丽与委婉明朗的特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河北梆子的文化传承中,有一位重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她就是齐花坦。从时间轴系回看齐花坦从艺70周年来的艺术历程,也恰能显影出河北梆子70年来传承发展的全景,其中的曲折、巨细同花絮,在周喜俊的长篇纪实文学《人民的艺术家——齐花坦与河北梆子》一书中得以翔实生动地揽括梳理并整体呈现。这本书既是戏曲表演大家齐花坦的一部人生传奇,亦映照出了河北梆子艺术在薪火相传中源远流长的一条求新发展之路。

  上世纪90年代,在石家庄艺术研究所创作戏曲剧本期间,周喜俊与齐花坦相识、相知并有机会一起相处合作,近30年间的耳闻目睹,周喜俊对齐花坦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深厚的感情。以一位经验丰富的戏曲工作者的专业眼光,在关注齐花坦个人艺术生命的同时,周喜俊对河北梆子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独到的观察、跟进与感触,她在这部27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中试图回答这样一系列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人民的艺术家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戏剧应如何继承中创新并在传承中发展?谁来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问题的答案尽在书中。

  《齐花坦与河北梆子》开篇即用回忆场景将人民艺术家齐花坦的艺术人生做了全面的概括与综述:她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河北梆子女演员;她是京剧大师荀慧生的入室弟子;她主演的《宝莲灯》等经典河北梆子戏曲电影,以隽永的银幕形象深入人心,并被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她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在继承中改编创新,使河北梆子融入京剧、民歌元素后相得益彰更易流传;她甘做人梯,扶持新秀,用河北梆子自成一格的齐派艺术滋养后辈,催绽新蕊,耕造百花齐放的艺术春天;她听从安排,积极热忱参加抗美援朝、老山前线、心连心艺术团等慰问演出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她在退休后发挥余热,倾情反哺社会,使河北梆子成为自己生命中浓墨重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中运用非虚构纪实性写作手法,使齐花坦曲折的个体命运重新回归历史现场,充分为我们展现了齐花坦钟爱并为之作出了显著贡献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让我们在为之欣赏为之赞叹的同时,也认识了河北梆子这个“自民间来,到人民中去”的传统戏曲,以及它深厚的群众基础与充满生命力的繁荣空间。

  尤其在书中高潮部分的“震撼”一章中,更是为众多齐花坦戏迷票友们完美重现了齐花坦当年艺术巅峰时期的盛况。作为一位技艺精湛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齐花坦在戏曲影片《宝莲灯》中如天女散花般舞动红绸的“三圣母”形象随着彩色影片的公映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果,加上后来拍的《蝴蝶杯》与《窦娥冤》 ,三部经典剧目倾倒无数观众,成为齐花坦最出彩的代表作。书中特别提到了齐花坦在艺术造诣上的巧思精进,演《窦娥冤》时在塑造窦娥这个人物角色时对于“冤”的独特体悟与大胆创新——《窦娥冤》一剧被压制到重拍上演的多舛难产之“冤” ,角色在叫板唱念上的幽诉之“冤” ,以及齐花坦对角色“越冤越不喊冤”这样另辟蹊径的艺术处理,着力体现了齐花坦在艺术钻研上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从而更有力地演绎并凸显了河北梆子高亢悲愤的艺术精髓。 《人民的艺术家:齐花坦与河北梆子》凭一部部叫得响的炉火纯青的作品说话,以此完成了人物与艺术表现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彩交织,在二者的浑圆契合中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的书写叙述效果。

  由这本书纵观齐花坦的艺术人生,其传奇色彩在于,这样一位成就斐然的戏曲艺术大家,却出身自最底层的民间,她曾经历过挨饿、乞讨、做童工的艰难生计,到底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齐花坦得以释放她身上潜藏的巨大天赋呢?周喜俊在讲述齐花坦这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时,用笔环环相扣,巧妙地掌控悬念的设制与节奏,用衔接无痕的章节伏线,以及关键词的凝练串连,让人在引人入胜的记述框架中与齐花坦同呼吸共命运,沉浸其中而欲罢不能。正是这一段苦难而珍贵的经历,成为齐花坦在艺术上勇于登攀、在传帮带中乐当绿叶、在有生之年无私回馈社会这些闪光的足迹中一个最重要的精神力量的源头,齐花坦坎坷奇特的人生经历与她熠熠生辉的舞台形象既有强烈反差,同时又相辅相成,“人民艺术家”这样的至高荣誉,不仅是齐花坦受之无愧的光荣称号,也是贯穿她一生的方向主线,正是这种最质朴的人民本色使齐花坦的从艺生涯德艺双馨,仰之弥高。

  周喜俊本身也是齐花坦的戏迷,当年齐花坦苦心孤诣练就的一身宛若彩凤生双翼、绚丽贯长虹的绝活功夫,戏曲银幕上那个“三圣母”将几丈长的红绸舞得出神入化的优美形象,都深深印在作者周喜俊心里,而齐花坦执着的艺术追求也深深影响了周喜俊的戏曲创作。在同齐花坦的通力合作中,她不断创作、改编出了《新蝴蝶杯》 《孔雀岭》 《曲江情》等一批河北梆子新剧目,而将自己敬慕的表演艺术家齐花坦绚丽的舞台人生如实用文字呈现出来,也一直是周喜俊的夙愿。周喜俊在她的戏曲编剧以及在本书的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叙事手法,颇有齐花坦的艺术神韵。周喜俊深入地将齐花坦高尚的艺德和优秀的品质呈现在立言立传的文字中,让人们由衷地理解并赞同“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句话中所蕴含的艺术真谛。

  正如周喜俊所言,优秀的民族艺术永远不会过时,真正的艺术家是观众心中不可磨灭的偶像。笃信着“来自人民,就要把最好的艺术回馈给人民”这样最朴素的道理,如齐花坦这样的艺术家秉承的这种正向的精神正气,不正是繁荣振兴传统戏曲的勃勃生气与重塑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