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好领导好朋友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们的好领导好朋友

《年方九十——周巍峙文集》首发式座谈会发言摘要

  投身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孙慎: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和巍峙同志就在上海相识。在开展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同时,巍峙同志也积极从事群众歌曲的创作活动。他为孙师毅同志的词作谱曲的《上起刺刀来》,就是当时传唱的有影响的歌曲。他还积极开展音乐理论活动,写了不少文章。当时在上海开展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和租界当局的限制监视下开展的,需要坚毅的意志和灵活的手段,巍峙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就是这样机智灵活地开展工作。

  西战团时的美好回忆

  王从信:西战团的精英、优秀人才实在太多太多。西战团有诗人田间、剧作家邵子南、文学家方冰、导演凌子风等,他们都是巍峙同志领导下的精英。当时我只是一个儿童队的“小鬼”,却切身感受到了他是如何精心培养、教育我们儿童队的几十个孩子的。他亲自给我们上课,教我们演唱《黄河大合唱》。我们为当地群众演出后,受到热烈的欢迎和赞赏。

  他是我的“顶头上司”也是我的挚友

  乔羽:半个多世纪以来,巍峙同志一直是我的“顶头上司”。虽然他是我的“顶头上司”,但我们之间的关系却非常要好,是挚友。这也体现出了巍峙同志的领导艺术。巍峙同志不像大官、高官,是做具体事情的人。我们与他在一起,从未见他发过脾气。在他的亲和力下,大家团结在一起愉快地工作。

  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出征

  傅庚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1953年,从大年初一到7月2日,我一直在朝鲜,曾多次见到战士们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出征。周恩来总理访朝与朝鲜首相金日成会谈时,我们为志愿军演出时,也是首先要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作为当时志愿军文工团的一员,深深感谢巍峙同志创作了这么一部伟大的跨时代的作品。

  努力振兴昆剧

  钱璎:巍峙同志十分关心昆剧的振兴工作,亲自组织实施振兴昆剧的各项措施,领导并亲自主持文化部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工作。他提出了针对不同剧种所面临的问题,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由文化部起草,经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批准,于1985年10月5日下达了《关于保护和振兴昆剧的通知》,这个文件给处于困惑中的广大昆剧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使昆剧老艺人看到昆剧振兴的希望。

  致力于文艺事业建设

  叶林:在文化部,我在周巍峙同志身边工作了约有40年,他是我的好领导、好老师。建国初期,我们面临两种文化冲撞,一种是西洋文化思想的冲撞,另一种是简单粗暴“左”的思潮的冲撞。当时文化部和艺术局的领导包括周巍峙同志,工作非常得力,举行了1952年的全国戏曲会演和1953年的全国民间歌舞会演,继承了优秀民族文化艺术传统。60年代,在周总理的具体关怀下,他领导创作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到了80年代,在邓小平同志的具体关怀下,又领导创作了第二部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可以说,在我国音乐文化这个庞大的交响乐团中,周巍峙同志是一名卓越的“指挥家”。

  重视征编革命文化史料

  石雅娟:巍峙同志80年代中期就十分关注、重视革命文化史料的征编工作。1986年,他亲自担任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主任。在他精心的计划和周密安排下,全国文化系统共征集革命文化史料2亿多字以及大量的图片资料,编辑出版革命文化史料集及专著等400多种,文化史料期刊18种。1998年,巍峙同志适时提出编纂《中国解放区文化史》的计划,并亲任主编。应该说,革命史料征编工作填补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党所领导的文化工作方面的历史空白,为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丰富的资料,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弘扬民族民间文艺

  李松: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是一套气势恢宏、具有中华民族深厚文化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民间文学艺术百科全书。回顾这项工作20余年的历程,我们更加感佩以巍峙同志为代表的诸多有很高学术成就的文艺界专家学者,他们对中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前瞻性思考,提出设想并亲自参与规划和指导具体工作,才描绘出了现在矗立在世人面前的“文化长城”的早期蓝图。作为一名文化战线上的“老兵”,20余年来,巍峙同志亲历亲为、竭尽全力、功不可没。

  关心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白庚胜: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国家民委的领导下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际,巍峙同志因年事已高而不再担任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但他仍“为此时刻挂怀,不敢懈怠”,不但参加我们请他出席的关乎工程的一切会议,而且多次到中国民协了解抢救工程的进度及存在问题,要我们总结十套集成的经验教训,指示我们尽快开展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抢救、保护、翻译,做好史诗、叙事长诗集成的编纂工作。最为难得的是,当他发现中国民协主持的《中国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编纂工作受到经费制约后,不顾80多岁的高龄走东北、访西北、过中原、下东南,一一帮助解决,最终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与其他集成志书同步前进,也使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名符其实地成了十部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后续工程、发展工程。在这个民间文化抢救保护的整体工作中所贯穿的是周主席及他的战友们那种对优秀民间文化的透彻理解、深切关爱、高度重视、无私奉献。

  家乡人以他为骄傲

  鲍宇:我和卢冬红同志作为巍峙同志家乡的代表,受江苏省东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委托,带着家乡父老乡亲的殷殷嘱托,应邀参加座谈会,感到十分荣幸。家乡人民对周主席非常崇敬、非常爱戴,他的骄人业绩广为传颂,他的耿耿赤心为人称道。我们家乡人民将以《文集》的出版发行为契机,认真研读《文集》,深刻领会其作品精髓,把握其精神实质,努力学习他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品格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弘扬巍峙同志“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的精神境界。

  编辑《文集》让我终生受益

  武丹丹:让我这样的年轻人来做这部文集的特约编辑,我非常荣幸。从1996年到现在,周老受托主编了《田汉全集》、《夏衍全集》,他挂帅的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也一一出版,革命文化史料的征集工作也有了很大收获。但他就是没有想着把自己的文集整理整理,自己的文集整整拖了10年才出版。这就是周老的作风。编辑这160万字的文集,我在心里把它称为“我的大学”,它让我终生受益。

艺术家们争相合影留念

雕塑家献上力作

高歌一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