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影视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19)》的论述和理据
栏目:观察
作者:张阳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天,随着互联网技术对于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的不断改变,网络文艺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网络文艺中极具时代性、社会性、全民性和变化性的“网络影视艺术” ,其形成、发展、变化应该加以审视与思考。

  张智华教授主编的《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19)》(下文简称报告)聚焦2019年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与网络短视频发展现状,从文化发展、媒介传播、样式内容、分层受众等角度探析了中国网络影视艺术发展的“变量”与“增量”问题,既为2019年中国网络影视发展勾勒出全局性的风貌,又条理清晰地梳理出网络影视产业、平台、传播、用户间的彼此关联,使报告兼具学理与实践指导意义。

  在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总量达到7.25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6.48亿,市场规模达到1871.3亿元的井喷式增长局面之下,报告如何聚焦网络影视生态的“私人定制”和受众社群的“精准投放”议题?在“媒介融合”“二次元文化”“网络互动剧”“竖屏媒介”的时代命题之下,报告如何探讨“既丰富”“又养心”的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网络短视频作品?这些既是大众所关注的“公众议题” ,也是报告试图分享的“私人困扰” 。

  相较于其它研究报告成果,《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19)》一方面以“中国网络影视”为研究对象,着重梳理2018年至2019年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概要,聚焦网络影视文化发展的“大事件” “大数据”“大方向” ,呈现2019年中国网络影视“向上生长”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以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网络短视频为研究结构单元,横向梳理不同类型网络影视作品的创作特征和变化趋势,观照近年兴起的网络音乐节目、网络动漫发展等网络艺术形式,还原2019年中国网络影视“向下扎根”的文化转型浪潮,将“论”与“述”有机结合,将“理”与“据”客观呈现。

  毋庸置疑,作为一种新型文艺形式,由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与网络短视频构成的中国网络影视文化浪潮已成为映射当代社会生活、体现大众审美趣味、引领时代风尚的文化驱动力,在创作、传播、接受、反馈、再生成等方面与传统影视艺术形式具有不同特点。针对这些差异,报告分为七个章节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绪论部分,从网络影视文化发展的广泛性与多样性角度论证“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与网络短视频是体现中国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窗口之一”的观点。正如书中所言,网络文化具有“世界性”“社会性”“全民性”“个人性”“虚拟性”“交互性”“变化性”“开拓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国网络影视作品创作的“先决条件” ,只有充分了解今天互联网的技术特征、万物皆媒的传播环境和中国网络文化的民族性战略,才能提升中国网络文化软实力。

  第一章“2019年网络影视发展综述” ,论述了近年中国网络影视发展的相关政策导向和网络影视发展的社会环境。应该说在国家各项政策扶持下,我国网络影视产业稳步前进,已成为文化产业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网络文化生态、网络艺术形态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市场资本不断注入网络影视作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一些“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制作粗糙”的网络作品仍然充斥在各大平台,并占据了一定的流量份额。长远看来,这将对网络影视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网络文艺作品的精神内涵和青少年受众的价值引导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第二章“2019年中国网络电影发展” ,以“网络电影进化史”为叙述的历史脉络,阐述了中国“网络大电影”到“网络电影”再到今天媒介融合时代网络电影的“类型建构” 。其中,又以近年网络电影的“创作特征”“艺术发展”“审美特征”“产业发展”为论述重点,全面细致地梳理了中国网络电影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可能。

  第三章“2019年中国网络剧发展” ,条理清晰地评析了中国网络剧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即2006年至2010年的萌芽期,2011年至2013年的上升期,2014年至今的全面发展期。其中,对于不同时期网络剧代表作品,诸如《嘻哈四重奏》(2008)、《万万没想到》(2013)、《白夜追凶》(2017)的创作分类,能够建构学理分析的历史框架,窥探不同时期网络剧作品彼此的内在关联。值得注意的是,本章重点探讨了“二次元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漫画改编网络剧、 2019年中国竖屏网络剧发展,以及网络互动剧的主要特征等理论前沿问题。对于这三个创作现象的分析既是对当下中国网络剧艺术形态发展的实践总结,又是反哺艺术再生产的理论支撑,两者间形成了良好的产学互动关系。

  第四章“2019年中国网络节目发展” ,阐述了近年中国网络节目的内涵与外延。一方面论述了网络电视台和商业视频网站不同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分析了不同类型网络节目的新变化,包括观察类节目受欢迎、音乐类网络节目不断突围、偶像养成类网络节目整体下滑、老年题材网络节目新探索、体育类网络节目传递社会正能量。此外,这一章节对于受众分析较为全面,包括粉丝经济、弹幕文化等内容,这恰恰与最近登陆芒果TV的偶像养成类网络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2020)形成互文关系,给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

  第五章“2019年中国网络短视频发展” ,则从网络媒介的角度重点分析了短视频内容形态特征和代表内容矩阵。其中,“头部红人”“算法价值”“一体化引流”等关键词是短视频商业发展的现实路径,“土味”“网红”“小镇青年”“底层愿景”等关键词是短视频的显著文化特征,“VLOG”“5G”“竖屏”等关键词则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应该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精神,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艺,短视频是网络文化具有代表性、大众性、市场性的艺术形态之一,对其发展的观察、研究、建构、解构需要耐心与责任心。

  第六章“2019年中国网络音乐节目发展” 、第七章“2019年中国网络动漫发展”则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评述2019年中国网络音乐节目和网络动漫发展的整体面貌,另一方面则进行案例分析,探究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七个章节彼此独立论述,又紧密地串联在中国网络影视发展的主线之中,形成“一条主线、七种维度”的研究布局。那么,今天看来报告的意义及目的何在?

  很重要的是,报告全景式地呈现了今天中国网络影视艺术发展的面面观,这对于大众了解网络艺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互联网打开了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重新认知,“它不仅意义上改变了传播的空间运动,而且使之更为复杂。它使信息的空间展开,成为日常行为的空间;它要求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去理解能做什么、在哪里做、谁去做。 ”那么,中国网络影视文化也在重新建构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用自己的艺术形式与互联网进行微妙的互动,其中既有艺术本体的重新生成,又有传播媒介和受众接受的再转化。 《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2019)》正是在向社会回答:中国网络影视艺术正在做什么、在哪里做,以及为什么做这样的问题。唯有如此,中国网络文艺才能成为今天文艺事业发展的最大变量。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后、中国戏曲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