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复归与网络文学发展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定家
栏目:两会聚焦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者:近来年网络文学创作中,现实题材越来越多,也引起了业界及相关专家的关注。

  ●陈定家:“现实题材”问题的确是近几年网络文学界谈论得较多的话题。譬如2019年10月,由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向读者推荐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发布活动,推出了21部推优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名单,十之八九都是“现实题材”作品。如《大河峥嵘》 《人生的战争》 《清莲》《大山里的青春》等。

  2019年我应邀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网络文学+”大会,曾有幸和中国作协的几位专家代表大会发布了一批网络文学现实主义IP精品书单。其中有写国企改革的《复兴之路》 、反映时代变革的《我的一九七九》 、反映“一带一路”的《他从暖风来》 、反映铁路建设的《中国铁路》以及反映医疗建设、家庭伦理、美食传承、军营成长的《大医凌然》 《姜县人家》 《生活系游戏》 《特种岁月》等作品,这些作品,只是现实题材小说的冰山之一角。

  ○记者:现实题材创作不仅逐渐增多,并呈现很多佳作甚至“爆款” ,有专家将其称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整体性崛起” ,您怎么看这样一种创作现象与趋势?

  ●陈定家:如果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认为现实题材创作出现“爆款” ,与其说是转向,不如说是回归。因为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现实题材是占主导地位的。说到“现象和趋势” ,我觉得要从网络文学发展的历史看问题。因为网络文学在其萌芽期,基本是一种非功利写作,“我手写我口” ,大多数是些“实录其事” 、直抒胸臆的作品,只要我们对网络文学发展史稍有了解就会发现,网络文学最初出现的那一批作品中,如《奋斗与平等》 《图雅的涂鸦》直到《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等,现实题材作品所占比重实际上比现在还要高出许多。所谓的“第一代写手” ,如痞子蔡、安妮宝贝、邢育森等几乎都是现实题材写作的高手,其实“第二代写手”中的大多数人也是以现实题材见长的,如宁肯、慕容雪村、尚爱兰、陆幼青、雷立刚等,早期的“三驾马车”或“四大写手”几乎都是靠现实题材作品成名的。但是随着收费模式的建立,穿越、玄幻、仙侠、魔幻、耽美、历史架空等非现实题材小说、类型化写作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这些年涌现出来的众多网络大神,如唐家三少、天蚕土豆、我吃西红柿、辰东、方想、猫腻、耳根等都是幻想类小说名家,他们在资本介入、市场策划、媒体炒作等方面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但这些成功毕竟不能改变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的本质。题材的多样化是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年来现实题材创作之所以引发关注,固然有政策引导、网站扶持、作者重视和读者期待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另一个真正重要的原因,不是因为现实题材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恰恰相反,而是因为长期以来网络文学中的现实题材创作缺少震撼人心的精品力作。所谓“爆款”或“整体性崛起”的说法,主要是就发展趋势而言的,更多的是表达一种良好的期待,网络现实题材小说对读者的影响,何时能产生幻想类文学那样的轰动效应,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记者:您认为网络文学创作这种题材回归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陈定家:这是网络创作遵循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网络文学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现实题材写作之所以成为主流,最根本的原因是任何文学想象归根到底都是由现实生活决定的。网络作家生活在一个正在发生伟大变革的世界里,关注现实是他们认识新时代、理解新生活、创作新作品的必修课程。其次,网络文学在《魔戒》 《哈利·波特》等作品大行其道的时候,的确涌现出大批非现实题材作品,世界范围内幻想类作品所造成的国际化影响,必然对中国网络文学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股风潮过后,作者倾向于贴地飞行,读者更加关注现实,这应该说是网络文学的一种理性选择。此外,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大多是在网络游戏的哺乳之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数人涉世未深,对现实生活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不太容易写出有深度的现实题材作品,随着这一代代网络作家的快速成长,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回归现实题材写作,可以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毕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小说题材。

  狄德罗说过,任何东西都敌不过真实。 《大国重工》出自于阅文集团大神作家齐橙之手,重点描写了近40年来中国冶金、矿山、电力、船舶等重工领域科技研发与装备制造的场景,真实再现了国企重工人才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评审专家认为,小说人物众多,场景宏大,张弛有度,洋溢着深沉而浓郁的爱国激情,是一部记录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优秀工业题材小说。类似的行业题材小说,主要得益于各行各业作者的亲见亲闻,他们最了解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学先天就带有现实主义的基因,能够最真实地反映出世间百态。

  其次,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实生活的伟大变革,需要我们的作家艺术家真实地记录和表现这个时代的光荣和梦想。讲好改革故事,传播开放精神,脚踏实地,放眼世界,这是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每位作家艺术家的光荣使命。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文宣部门、大众媒体、中国作家协会和各级网站主管部门对现实题材的大力倡导。中国网络文学走过近20年的历程,它早已告别了“文青发轫期”的“心灵书写” ,也见证了资本发力期的“制造大神” ,在迈进移动IP时代后,网络文学如何保持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势头?如何放眼长远,继续借力市场又不忘初心?正面引导至关重要。例如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遴选上榜作品时,在思想性与艺术性大体相当的作品中,评委们会优先考虑关注现实生活的作品。这种“关注现实”的导向,对作者来说,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期待。从既有效果看,榜单对读者也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网文上榜,粉丝暴涨”的说法就是例证。大众也可借此看到涌现出的诸多接地气的优秀作品。

  ○记者:在您看来,这样的题材复归或者转向对网络文学发展版图与生态有何影响和意义?

  ●陈定家:网络文学创作现实题材转向改变了网络文学玄幻、穿越等幻想类一统天下的局面。注入现实,反映现实,加入到轰轰烈烈的现实生活中来,有真正扎根于生活、来源于现实的创作,才有可能产生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网络文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玄幻穿越等类型化写作的基本套路经过大量的重复和复制之后,创新潜能已得到极大的释放,已明显出现难以为继的态势。读者对幻想小说过分模式化的写法也渐渐产生审美疲劳,现实题材的复归或转向,为网络文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在一个时期内,有针对性地强化和引导现实题材写作是有其合理性,但强调关注现实不能损害网络文学“超越现实”和“放飞想象”的优势,不能无视非现实类小说在网文出海和IP开发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事实上,迄今为止,真正为网络文学带来巨大市场效益和良好国际声誉的主要是幻想类作品,如广受海内外读者追捧的《盘龙》 《仙逆》 《鬼吹灯》 《择天记》等,都不是现实题材小说。现实题材的复归或者转向,应该有益于网络文学的兼容并包,有益于保持百花齐放的良好生态,而不是相反。

  ○记者:您认为当下网络文学以及现实题材创作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创作更多佳作甚至精品?

  ●陈定家:当前的网络小说创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有待突破的瓶颈。十年前就有批评者感叹网络文学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不强、多而不精、丰而不富、快而不稳,迄今为止这些缺失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例如,部分作者为迎合读者阅读趣味,有意架空历史、远离现实,无视作家使命,放弃价值承担,漠视时代精神和艺术规则。

  说到现实题材创作,网络时代的现实题材与传统文学理论所讲的现实题材在我看来有很大差异,因为某种意义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虚拟生存时代,现实生活的幻想色彩越来越浓厚,今天的现实题材已远不是“锅碗瓢盆交响曲”式的现实题材了。微博、微信、大数据、云计算、远程医疗、网络课堂、手机支付等都是前人闻所未闻的新生事物,网络时代的“现实题材” ,与传统文学的现实题材之间的区别,自然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当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学创作和文艺创新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网络作家群体只有走出书斋,投身自然,拥抱火热的现实生活,去感受激情、寻找诗意,才能走出网络文学类型化困境,突破创作瓶颈,从而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回应现实关切,肩负时代使命。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乔燕冰 王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