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社会意识和炙热的家园情怀
——读九夕的长篇小说《希望》
栏目:品味
作者:俞胜  来源:中国艺术报

  湖北作家九夕的长篇小说《希望》是一部思考如何让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能获得幸福的佳作。

  老甘是一位有钱有闲的“空巢老人” :退休的官员,老伴已逝,女儿在外地发展。青年李料是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小说以空巢老人和残疾人为中心,围绕着他们,李料的妻子三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肖娟、保健品公司的经理马千里以及想在老甘身上讹诈一小笔钱的无业青年“黄毛”等人怀着各自的心思纷纷登场,一出人间悲喜剧鸣锣开演。

  应该说,作家九夕笔下的人物基本是善良的,懂得投桃报李,一个个都有情有义。老甘把马千里当成孩子,马千里也把老甘当成父亲照顾。小说中几乎没有一个恶人,即使想讹诈老甘一小笔钱的黄毛,他的“恶”也不过是来源于工作没有着落无所事事时的“无聊” 。当他成为马千里手下的员工时,黄毛的言行就规范起来。小说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作品以文字的温婉细腻和俏皮取胜,充满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马千里是来自大都市的青年,他所在的绿岛公司,各路豪杰大展神通,北上广深,各自雄踞一方。作为后来者的马千里不能去挖同事的墙角、抢占同事的地盘,只能成为前辈的手下。但他又不甘寄人篱下,于是剑走偏锋,选择二三线城市发展,一个人千里迢迢从上海跑到了襄阳,并选择龙顺社区为起点,来开展自己的业务。马千里是商人,但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他说,“我是有原则和底线的,我不是唯利是图,我只想通过团队的努力把健康快乐带给你。我收点辛苦费,这既是我们公司发展的保证,也是我们能持续为你们提供服务的基础。 ”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引入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社区的服务质量,还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业的运作效率。当龙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主任拒绝与社会资本合作时,马千里义愤填膺地说,“同是为龙顺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为什么水火不容? ”马千里的身上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是一位有见识、有智慧、有良知的商人。马千里的形象虽然有些理想化,但也体现了作者对如何提高这一群体幸福感的思考,也体现了作者对涌现更多流淌道德血液的企业家的期盼。

  李料从工地脚手架上摔下来,丧失了行动能力,成为一个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作为他的妻子,三珍的人生要饱受怎样的煎熬?但三珍对李料不离不弃,甚至忍受丈夫的冷嘲热讽乃至无端谩骂。三珍真的没有和李料分手的想法?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当李家遭遇火灾,李料已经被人救出送往医院,而不知情的三珍以为丈夫被埋在火堆里,“一边哭,一边翻开各种东西,一点点地找。发卡歪斜着,一股头发耷拉在脸上,她嗡嗡嘤嘤的,眼泪啪啪掉在地上。李料死了,我也不想活了。 ”这一段从她内心深处爆发出来的情感文字,流露出三珍真实的想法。在离婚率较高的当下,三珍的形象或许具有了更深层的意味。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诸如肖娟的温柔、敬业,老甘老顽童似的可爱,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九夕是襄阳作家,她不但把故事的地点设定在襄阳,而且处处不忘展现家乡的风物。譬如“马千里说襄阳人大多豪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 ,对家乡人物赞不绝口到不觉得脸红;文章中还有不少描写家乡食物的文字,譬如“灶上火苗很旺,大厨把辣椒、花椒、姜丝、葱丝倒入油锅,炝出的香味很快飘满屋子……”许多文字都透露出作者浓浓的乡土情结和炙热的家园情怀。

  小说共十九万字,分为五十六个章节,每个章节三四千字左右,文本具有结构美的特点。我想,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读着这样以时间和故事进行分割的章节,再加上细腻温婉中夹杂着一丝俏皮的语言,这种阅读应该是一种云淡风轻的感觉。同时,在云淡风轻中感受主人公那些日常的喜怒哀乐,的确是一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