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你的名片叫“红旗”
——大型工业题材舞剧《红旗》观后
栏目:视线
作者:洪霁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complete="complete"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3/201909/W020190908854438585643.jpg" OLDSRC="W020190908854438585643.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舞剧《红旗》剧照 吉林市歌舞团提供 </font></p>
<p>  接到观看吉林市歌舞团舞剧《红旗》的邀请,怎么也没想到是一部事关“红旗轿车”的舞剧。待到一步步融入舞剧的情境,你就明白它其实是在致敬一种精神——一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的精神,一种“不讲索取、只讲奉献”的精神,一种“发愤图强、奋斗不息”的精神!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该剧艺术指导王小燕对我说:“ ‘红旗精神’也是我们永难忘怀的‘初心’ ! ”</p>
<p>  是的,这“初心”我们永难忘怀!但要为之做一个令我们永难忘怀的舞剧就不容易了——我暗自思忖。思忖间,眼前忽然一亮,确切地说是“一惊” ,因为幕启后看到的是一个从未见过的舞剧舞台:数层高的钢架矗立舞台两侧,层层钢架间由踏板似的钢梯来贯通;多媒体投影的背景是横跨的行车,行车下是粗硕的铁链和巨大的吊钩……印象中只有音乐剧会如此营造视觉冲击力,因为它并不影响听觉的敏锐性,但舞剧呢?编导如何能使舞者的图像从背景的框构中凸显出来,并从而有效地呈现他们的精神图谱呢?甫一开幕,二十余位着背带式工装的青年男女就跃入视野,朴素的衣着连同刚劲的动态、简洁的队列,宛如那个时代一团跃动的激情!</p>
<p>  看到群体中的领舞者,我忽然忆起舞剧是由一位年迈的女士用轮椅推着她的男人开场的;当他们已经成人的孩子从舞台另一侧迎来,轮椅上的患者似乎缝缀起记忆的断片,步入到那个虽然物质贫乏但绝无精神萎靡的年代……这位带我们打开记忆之门的男人就是舞剧的男首席,舞剧以他儿子的视角展开——父亲融入“背带工装”群舞的这一幕是汽车厂初建之时,儿子视角中的“母亲”当然也是其中的一名青工……很显然,儿子急于让舞剧述说的是父母如何相识相恋,于是舞台上出现了一个细节:“母亲”拾到了“父亲”的笔记本,因好奇笔记本的血迹而了解了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段经历——舞剧再度闪回到一辆颠簸在泥泞道路上的卡车中,班长为掩护“父亲”抢修卡车故障而不幸中弹……虽然这段“回忆”中的“再回忆”就舞剧叙事而言有些拖沓,但它借助观众对舞剧“自由时空”理念的认同,一是形成了舞蹈视觉图像的对比性,二是解扣了父、母相识相恋的机缘性,三是由发愤图强的“初心”追溯到义愤填膺的“本心” ——落后难免挨打,自强才能振兴!</p>
<p>  不能不说战场上“卡车维修”情境的闪回是一个好点子,它似乎隐喻着汽车厂的“轿车制造”也是一个战场……我总在想,编导会如何为这枯燥、单调的劳作“编舞” ?这时你能看到那个整体框构制导下的编舞理念了:第一,编导要凸显群舞“色块”的力量,一幕中的车间“背带工装舞”和卡车“车厢战士舞”都是如此;第二,编导要树立“结构骨架”优于“结构要素”的理念,比如二幕中青工们绕行于工作台的队列视像,不仅使单纯的舞步具有了强劲的力量,而且隐喻着我们在简陋条件下所发挥的“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其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年来,我们在外部势力的强力封锁中都是如此不屈不挠的;今天我们当然也知道这种精神的可贵,知道这是我们应当永远持守的“初心” !在这样一个艰苦的工作情境中,“父亲”为保护“母亲”而手臂受伤就是十分可信的了,虽然观众知道这是编导为这对年轻人组成家庭而“找辙” ,但也深知为共同理想走到一起也是我们今天值得倡导的一种“初心” 。</p>
<p>  舞剧的第三幕与此前有了较大的时间跨度,因为剧中的“我”开始步入了生活—— “我”从小就喜欢车模,而后也成了汽车厂的一名技工。编导面对这个难以避开的整体框构,开始在群舞色块的色调上动脑筋了——一段女工们在工余之际的“洗衣舞” ,以略显婀娜的身姿柔化了一直以来简直、强劲的动态……当然,也不会忘记情节的推进——焦点还是那个染血的笔记本:“我”曾在年少时因好奇本中的秘密而被父亲斥责;成年后又目睹车间主任为保住这本记有工作数据的笔记本而遭遇不幸……此时的“我”似乎不能再理解父母的执著,选择了出国留学来“逃避” ……</p>
<p>  在国外求学的日子里,始终与“我”相伴的车模唤醒着“我”心中隐秘的“情结” —— “我”想起父亲提到的班长,想起母亲屡屡诉说的父亲奉献的一生,想起亲眼目睹的车间主任的离去……编导在此将人物的内心活动逐一外化在舞台上,成为又一种突破整体框构的舞蹈视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舞台上新一代青工以外套马甲的白工装出现,不仅再度创新了舞蹈视像的色彩,似乎也隐喻着工程设备和操作技术的转变和进步。我们还注意到,第二幕中一直悬挂在空中的还在组装的“红旗”轿车,在第四幕也实现了技术升级和车型换代——我们也由此明白了那辆“红旗”一直悬挂台中的隐喻,不仅是让我们铭记当初的奋斗,更是让我们看到今日的进步——我们都知道“红旗”轿车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品牌,作为新生共和国汽车制造工业的“一哥” ,不应忘记他们的奉献也是我们应该铭记的“初心” 。</p>
<p>  一个十分有趣的事实是,担任该剧总导演的王举、王铎也是父子俩。王举扎根大庆,早在三十年前就因为首创舞剧《高粱魂》(改编于莫言小说《红高粱》 )而享誉舞坛;尔后他又创作了首部表现石油工人的工业题材舞剧《大荒的太阳》 ,成为现实题材舞剧创作的佳作。王铎现任职于中国铁路文工团,不久前创作的表现青藏铁路修建的舞剧《雪域天路》 ,因关注现实题材且也涉及工业题材而受到好评。我国舞剧创作近年来成就很大,现实题材舞剧创作也有较大进展;但平心而论,现实题材中的工业题材,一直是我们舞剧创作的难点——舞剧《红旗》敢于“啃硬骨头” ,本身也是对“初心”的追念和持守。</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