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雅有味的文字
——读《风过留痕》
栏目:视线
作者:王必胜  来源:中国艺术报

  散文如今是文学大户,从数量上看,出书多,作者众,成为铺天盖地滔滔之势,目不暇接。同时,散文的定义,也是各抒己见,仁智互见,莫衷一是。但是,散文已在当下的文体细化之后,比如,从散文家族分有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杂文随笔等,散文的文体渐为确定,这就是,以情感为线索,串联事件和人物,是意境和情怀的统一,语言和布局的讲究,篇幅和表达的精致。

  读散文多了,感觉很多标之为散文的东西,并不是散文。多年前,我曾说有伪散文之说,现在,这假的伪的,仍招摇过市。所以,说散文,其实,首先要把它纯粹化,清理散文杂芜内存,还散文为散文。另外,我不同意把散文与其他类的文学综合,进行各类杂烩似的拼接,这可怕的试验时有市场,是对散文的亵渎。

  这样,我以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王洁散文集《风过留痕》 ,追求散文的纯粹性、精致化,是继承散文传统,表情达意的轻快灵动,想象和阐述与纪事写真的结合,是在葆有散文的雅致风格,让散文成为轻盈鲜活、富有温度的文字。

  本书中的数十篇作品,以“风过留痕”的主题统括,是记录过往,也是对曾经的思想情感的留存回望。人生梦寻,飞鸿雪泥。人事代谢,物华变易,如风如梦,却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迹。这些,最为记忆和感动的是,家乡的亲情,延绵的乡愁,纯真的友谊;以及“母亲的糖饺” , “记忆中的春节” ,“枣树下的五奶奶” ;是古井、老槐树,是乡音,是归梁的燕子,是土墙下的“失语者” ;也是葳蕤的香樟,田田荷叶;还有“寻找消失的蓝天” ,“最是乡音解乡愁” ,林林总总,这些亲近有加的家乡物事,这种直率的表白,既是深挚的故乡情怀,也是一个行旅者、现代人在喧闹纷杂的生活中,追寻情感归依的文学表达。作家以浓烈情怀,对曾经亲近的物事风华、经历的人生故事,致以深挚的敬意:古槐,伟大的故土之神;胡同,生命的符号——这是崇高的精神礼赞!往事如风,情怀悠悠。王洁以她灵动之笔,记录,怀想,并阐释,或者,借乡愁表达出现代人精神回归的迫切。“当脚步丈着远方,步伐越走越快,人们才恍然自己像一个背着沉重外壳的蜗牛……繁华的都市,灯红酒绿,物欲横流,但每一个进入到的人在这里,最先看到的是自己的卑微渺小。 ”这种感悟的细腻,坦率的自审,远离了宏大叙事,是当下文字需要的理性精神。

  王洁的文字不长,清丽,雅致,写物纪事,讲究画面感,多是简章和片断,却情怀蕴涵,描写叙述多有理性阐发。写人写事,善于从特别景物中生发,而最多的意象是秋天。秋风下,秋雨中,丰富斑斓的自然,寄怀遥深,融物事景象以精神的意义,小小情景寓意不羁的思绪。除《凉雨剪秋入我心》 《秋风至,漫山红枫待客来》 《又闻黄豆香》等篇外,一些游历文字也是秋景斑斓,美不胜收,如写台北之行、“人文长沙”等篇。我以为,这篇写“凉雨剪秋”秋天听雨的文字,感悟秋景也思考人生:“这个季节,可念西风独自凉,这个季节,可盼明月若婵娟,它就像一本徐徐展开的素册,以风为笔,以雨为墨,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心事。而写到动情和高蹈处,她就思考:红花绿叶,转瞬而逝,零落成泥碾作尘,转入下一个自然轮回。这像极了我们的生命,我们争名逐利,我们贪得无厌……却忘了生命转瞬而空,却忘了善待生命里的极美芳华……我们就像是一枚傲慢无知的树叶,流浪在摇摇欲坠的繁华迷梦中,永远也体会不到身不由己的坠落,等到恍然大悟,却已经腥味扑鼻,眼看便是永久的消亡与伤逝。 ”这样一种情景感怀,岂是写景写物所能概括了的!

  另外,关于孤独的阐述,是作品的另一意象。从庸常生活中看取精神的追求,从众多自然物象中,看到了孤独之景,有花叶飘零的自在,也有人生前行艰辛,别样风景中我观自在。龙城,这个太原的别称,作家游历其间,千年古城,有景翼然,她看到是这“镌刻在灵魂中的孤寂” 。城市的性格被作家以文学捕捉,“邂逅这座城市” ,也是与它的“灵魂”遭遇。这孤寂,也许不只是一个城市的烦恼,现代化物质繁华,人的精神的归依,物与人的结合、疏离,城市的不同文化面貌,求诸于人,人何以堪?面对现代化的宏大之势,日常化的平庸之身中的我们,怎样调适心性,寻找自己的精神领地,也许更有意义。在有的篇章中,王洁捕捉日常的景象,人生态度,以孤寂的意象面对时下喧嚣纷乱的现实,看到一个安适自在的文人,随意娴静的文心。最后几篇关于读书的文字,是读《平凡的世界》 《茶花女》《百年孤独》等的片断感受,她以散文笔调,以感性文字,谈及经典中某种触动心魂的东西,从人物形象中读到多重意义,看出他们人生之路上灵魂安放的艰难与无奈。马尔克斯笔下马孔多镇人的“孤独” ,是世界性的孤独,反观自己:现实的我们,“是的,我们都是重复不同他人的个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孤独,那是一种无法描述的,本能的感知,天才称之为偏执,凡人称之为命运,然而最后,无论是天才还是凡人,都将带着这份不被理解的孤独,轻轻地离开人世。 ”不作长篇大论,不是宣言,却是一种清醒的解剖,见出作家的思考。

  散文是语言的艺术,比之诗,要求更为严谨,因为,诗的分行遮掩了她的粗放。好的散文,除了诗的意境外,语言的诗化也是对作者功力的检验。王洁的语言很是讲究,有古雅之趣,清雅凝练,耐回味。写景的画面感,写秋天的色彩,有唯美之象。 《人生如旅途,我亦是行人》一文中,几用典故,活化自然,有苏东坡、辛弃疾、周邦彦的词,有陆游、王维的诗,自然生发,诗意提升,纸短情长。再是意境的营造。用清丽雅致的语言,写出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如写春色:“融融三月,陌上花开……”

  古典意味的“卒其章显其志”的结尾,增强了文字的张力,当然,这也是习以为常的写法,但,王洁之长,以精练文字,时时把我摆进去,有了亲近感和亲和力,比如,写景,景物的斑斓可人,物我同一,青山观我我看青山之象,俯拾可见,最后升华了文意张力。当然,她的文字,如何避免同质化,有时候,变化是创新的前提,比如,题旨上和叙述上,都可多些变化,一些句式,还可精练,留下空白和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