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绘女性精神嬗变的云蒸霞蔚
——读长篇小说《他乡》
栏目:视线
作者:文清丽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p>  付秀莹的作品有很强的辨识性,从她的中短篇《爱情到处流传》 《朱颜记》《锦绣》等到长篇小说《陌上》 ,用词典雅,古韵盎然,我常常被她的洁净、清雅、空灵的语言所迷醉。而读她的长篇小说《他乡》时,我略略有些惊诧,因为语言质朴家常,如夜半更深,邻家妹妹坐在床头,对你讲她的奋斗史,絮叨而缠绵。那婉转流盼的情思,那字里行间对万物的珍爱,对人世的宽暧,使我又看到了那个稳中有变的秀莹。</p>
<p>  这部作品很像作者的一篇自传体小说,翟小梨从芳村、 S市到北京读研,留京,创作,这条路跟付秀莹的人生轨迹大体吻合,当然读者谁也不会偏颇地认为主人公就是作者。作者刻画出的女主人公翟小梨,让我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继而为主人公的命运震颤,不禁想这是一部作者的泣泪之作。它清晰、直接、敏锐,深情,佐证了帕慕克所言:“小说是我们的第二生活,我们在读时,显示了我们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充满了似曾相识的人,面孔和物品。 ”</p>
<p>  女作家大都是情感高手,在我有限的阅读中,近几年长篇小说不乏佳作,范小青的《女同志》 ,程青的《绿灯笼》 ,盛可以的《息壤》 ,周瑄璞的《日近长安远》 ,都从不同角度对女性成长进行了透析,让人记住了范小青的绵密,程青的开阔,盛可以的尖锐,周暄璞的家常。而付秀莹的这部长篇小说既家常,又绵密,又尖锐,又开阔,兼容了众优秀女作家的优长,又保持了她自己作品的诗意与飞扬。</p>
<p>  与她第一部长篇小说《陌上》散点式的人物群像相比,这部《他乡》更集中,更接地气,也更直指人物内心的幽微,也才让我读出了书中人物的痛与思。道金斯说:人皆有自私基因。翟小梨既纯真又复杂,既渴望安宁又冒险,可以说塑造了一个表面平静而内心狂野的现代女性形象。如文所言,她就像是热带雨林里那些缠绕的疯狂的藤蔓,湿淋淋热腾腾,充满了生命的强悍与热情,义无反顾地向理想迸发。</p>
<p>  细读全书,我感觉有几点尤为突出。一是书中诸多的细节,颇具烟火气,令人留意周遭曾经忽略的事物。小梨婆家人起初对她冷漠及后来的俯就就是如此。“我”留京后婆婆一家人前后不同的态度,既真实又寒心。那没有阳光的房子,公公刻薄的保暖衣之说,还有那用了多年的毛巾,写活了一个农村女孩子进入城市之家的内心酸楚与愤懑。没有对生活细致的观察,是注意不到这些转瞬即逝的微小之物的。有时一个普通的细节之后,会出现一个出挑的细节,令人颇为惊艳,读来如花怒放。细观全书,不少细节中微小特别之处都是这样动人。</p>
<p>  二是作者善于从不同时空和维度闪挪腾移,凸现人物在欲望与情感中挣扎的两难境地。评论家詹姆斯·伍德言:主题和结构是很容易玩弄的,唯人物不能取巧。因为人物有着更加广阔的可能。虚构的用心,本质上是对人物的用心,是投注最大的爱和兴趣。读全书,让我时不时想到了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 。在《远大前程》中,作者以自传体形式将皮普作为第一人称视角,是为了能够在作品中对他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语言等进行细致表达,同时,“老年匹普”也进入了作品的四维空间,用“老年匹普”的口气来回顾“少年匹普” 。“老年匹普”除偶尔出场抒发议论之外,他从未真正进入到小说的主体之中,他居高临下,对故事进程了如指掌。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相当于传统小说技法中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而付秀莹也在《他乡》中设置了两个“翟小梨” ,一个是成长中的翟小梨,一个是多年后经过悲喜了然世相的翟小梨。</p>
<p>  作者在把握翟小梨对丈夫、恋人内心方面,深入表层,纤毫毕现。特别是与老管的关系,写得彻骨寒凉。作者写道:“多年以后,我依然能够记起那个深秋的夜晚。一个女人,她在情感的泥潭里挣扎辗转,却是泥足深陷,越陷越深。秋风寒凉,在她耳边呼啸而过。命运的脸庞在暗夜里若隐若现,她热血奔涌,热泪飞溅。她甚至顾不得仔细倾听命运的召唤。 ”翟小梨终于决定分手,总算大彻大悟。妙的是作者把分手也写得层林尽染:“我”希望老管提出来,因为我不甘,我不甘亲手毁掉自己的这份痴爱,我要让他欠着我。然而女性的自尊又告诉我,要主动出击。而最让我称道的是下面翟小梨对读者的毫不留情的赤裸相见:</p>
<p>  “而我自己,是不是也跟老管是同路人呢? ”</p>
<p>  “我不肯承认,我从来都是以世俗的标准为参照甚至依据的——对幼通进行衡量、考核、判断、苛求。我一直想改造他,甚至重塑他。我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呢? ”</p>
<p>  这些不是怨妇之语,也非对老管的憎恨,而是理解,是自责,是克制,是把心中的不平轻轻抹平,以此宽暧自己与他者,避免了女作家在自我狭窄天地里的自怜和孤芳自赏。如果没有这样的自省,此作只是一篇对女性的一段情感历程的描摹而已,但有了这一段,作品的力量忽如利箭穿胸,有了秋天的明朗和清澈,我读着这里,心境恰如作者文中所述:天空很蓝,很远,像是无边的河流。一个能看透世相,拥有河流般宽阔的作家,其对人世的悲悯,才最动人。</p>
<p>  三是小说对四季风物、场景和瞬间的描绘,充满了场景感和生活性,使人物踩在了坚实的土地上,增强了故事可信性。小说的背景学院南路、铁狮子坟,离我家不远,我经常看到一个个女孩子在风中奔袭,好像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好像是我。因为二十多年前,我刚在北京读书时,也曾站在天桥上望着南来北往的车,梦想着何时在这个大都市扎根。梧桐树,海棠树,梅花,北京春天的细雨,秋天的彩叶,蝉,这些风物,使一个悲情故事,有了精美的舞台。行文中不少秋天的描写,不是收获,也非悲秋。北方秋天的原野,在作者笔下,空旷、辽阔,确如作者所言是一位刚经历生产的母亲,宁静、安详,带着一种生育疲惫感后的幸福。如果说这产妇暗指翟小梨的成长之阵痛,那么结尾不停叫着“知了知了”的秋蝉,则是翟小梨面对生活的了悟。大地沉默不语,可我们的主人公分明看见大地深处那种奔腾的力量。与其说是主人公的乐观,莫如说是作者对笔下人物寄予的厚望。河边的树木,车窗外的阳光,重重叠叠的高楼,雨中伞下一个个人心中的秘密,树上乌鸦的悲伤的鸣叫,都非闲笔,若少了它们,固然不伤全文筋骨,却少了文中那丰沛的气韵。</p>
<p>  四是作者通过“文中文”结构,使寓意更加丰赡。这一设置,使全书不再只是女主角的独角戏,让每个主要人物都有了自己的声音,也修正补充了第一人称的不可靠叙述。大姑子幼宜视角的插入,使她对弟弟弟媳的冷漠有了注脚,同时也使公公的形象更加饱满。 《谁起了反叛之心》是老管的自述,与现实并不相符,他说他跟小梨只是吃了几次饭,连表白都没说,是纯粹的精神恋爱。而且小梨那时已是著名作家。他是北方人,无孩,妻子就在北京,跟自己一起生活。这些与小梨的讲述是矛盾的:跟小梨交往的老管却是南方人,一人在京,有个一切听他安排的妻子和女儿。这是老管的自我伪装?还是真实生活?或跟老管的爱情只是小梨的臆想?好小说当有丰厚的寓意,只有靠我们读者去想象完成了。</p>
<p>  总之,长篇小说《他乡》是付秀莹创作的又一次飞跃,她洞察生活,笔下不再是田园式的牧歌,而是揭开生活的温情面纱,使人物走向了无限阔广的现实之途。</p>
<p align="right">  (作者系《解放军文艺》副编审)</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