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国未来农村的样子吗?
——专家研讨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有个滕头村》
栏目:视线
作者:本报记者 马李文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在“城市聚会”的上海世博会设立了全球唯一的乡村案例馆:这里的婴儿一出生,每月可领取1500元的福利,成年后有了劳动工资仍然享受该福利。报告文学《中国有个滕头村》开篇叙述的事实引起了人们对人类未来的思考。“这不是大同社会吗?这关系到人类的社会理想,也是文学关于社会的理想。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胡平说道。4月20日,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文艺报》社、宁波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报告文学《中国有个滕头村》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行。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和青年作家萧雨林。

  当然,滕头村很小,户籍人口也只有800多,但它的奋斗经验已足够写成一本书。“滕头设立行政村以来,总共有三任书记,第一任是党支部书记傅嘉良,第二任是党委书记傅企平,他们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把一个贫困落后的滕头村发展成为先进村,支撑他们夜以继日奋斗的动力就是‘一犁耕到头’的精神。 ”滕头村现任党委书记傅平均说道。“一犁耕到头”是傅嘉良的名言,这是前半句,还有后半句:自己救自己。

  这个曾经没有女人愿意嫁过来、宁波最穷的村, 2018年的社会生产总值已经达到97 . 43亿元。如今的滕头村如此耀眼,一部书写农村脱贫致富成功经验的报告文学作品要如何让人抛弃解读政策、宣传表扬的视角?书中有很好的答案。“没有傅嘉良就没有滕头村,这个人写得太不一般了,太聪明了,太有主见了,太有魄力了。 ”胡平认为, 《中国有个滕头村》作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写出了人物的价值。他举例:“1969年他就办胶木厂,被别人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尾巴,他却说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丰富性。我不是在政策层面上去解读这个人物,而是说文学作品要写出人来。你如果不这么写的话,这个人物出得来吗?1952年,傅嘉良在分地的时候喊了一句,最穷的人跟我来!这句话显示了领袖的素质,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够领导一村人改土造田那么多年。最后达到什么程度呢?滕头村的人走出来全都肩膀一边高一边低,挑土挑了十几年。这样的领导是相当突出、相当难得、相当特别的。他也很善于挑选接班人。滕头村能搞成这样,关键在于这个人物,在于人物的魅力。 ”王宏甲采访94岁的傅嘉良时,一谈到当年改土造田,他的意识一下清醒了,从他的语言里王宏甲看到了“红旗招展”“气壮山河” 。

  文学评论家张陵认为,这本书抓住了中国农村发展最深刻的矛盾,“两位作者写滕头村,但是其实他们心里想的不只是滕头村,他们也在想滕头村背后那些依然落后的村子。 ”张陵认为,作者朴素地感觉到了原先受穷的农民还在受穷,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这一点与王宏甲的前作《塘约道路》一脉相承。“在王宏甲的作品中,农村主要是通过经济的联合体来重新组织,这是人民的觉醒,也是滕头村的经验。党怎么去顺应人民时代的创造性,去引领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这部作品揭示的最重要、最深刻的问题。 ”张陵表示,他从作品中感到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从当下的农村中扑面而来。

  这本书用很少的篇幅把一个很重要的事说好了。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认为,在报告文学写作中应该提倡分量不要太重、篇幅不要太大的作品, 《中国有个滕头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文本,十七八万字的篇幅里分了近50个小节,用简约的方式叙述,作者在很多地方留有余地,读者则顺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 《人民日报》 (海外版)文艺部主任刘琼认为这本书对文体进行了探索,延续了志和记的特征,聚焦于人的出路、人的发展、人的幸福感,写出了文学区别于其它文体的差别,最终达到了记录经验、分享经验和感染同代人的目的。她说:“回到集体经济也好,组织集体经济也好,组织工业下乡也好,乡镇企业也好,这部作品的价值是从人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人的奋斗精神,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

  由宁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有个滕头村》的封面同时写着英文书名,作家写滕头村写出了中国经验。书中写道,滕头村的领头人始终认为土地承包到户并不是鼓励分田单干和私有化,而应该是集体所有制下的一种责任制形式。因此他们坚持了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傅嘉良曾得到教训,干部要以人民利益为重,遇到问题和困难要同群众商量,听取群众的意见。

  《中国有个滕头村》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提到集体主义,两位作者之一萧雨林写的时候把它写出来了,经过她的考虑,书中大量使用了集体主义。王宏甲认为,比重新组织起来更核心的是党的领导。他说:“因为我们最终的感受是,我们讲集体经济有多种形式,集体经济还是讲经济,但是我们作为文学的表达,需要诉诸于人的精神,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如果经济发展为王,如果谁的经济发展更好就了不起,如果只认这一点而不认精神,不认党的领导,我相信你即使发展再强,也会垮掉的。 ”萧雨林创作过中短篇小说,王宏甲特别提到她由于在地市级报社工作,没有脱离实际生活的问题,文字也非常简练。

  “三农”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两位作者基本上都写到了。张文茂等“三农”问题专家围绕该书探讨了当下农村集体主义道路的内涵,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视角。他们认为,正如书中所说,滕头村的“传家宝”是党的领导和集体主义。在共同致富的目标下,农村集体经济成功的重要支撑是产业支撑,所以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农村要从均田制的家庭承包经营走向专业化分工分业基础上的规模经营,滕头村目前已经形成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加现代公司化企业组织相结合的复合型体制。不能让人感觉党的政策落后于实践,要历史地看待政策的合理性。一个村成功的经验要能够被复制,能够对周边的村进行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