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中西”,深层探索“中国概念”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本报记者 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新国剧《霸王别姬》、音乐剧场《赵氏孤儿》“姊妹篇”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

“无问中西”,深层探索“中国概念”

音乐剧场作品《赵氏孤儿》剧照

  10月12日,根据传统同名京剧改编创作的新国剧《霸王别姬》在今年的第21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式演出中炫目亮相,随后的10月14日,音乐剧场作品《赵氏孤儿》也将自2003年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问世后实现亚洲首演。

  自然流露出的中国式审美

  “中国概念” ,无疑是20年来北京国际音乐节所留下的最宝贵文化财富。自2002年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次提出“中国概念” ,为享誉海内外的华人作曲家陈其钢、叶小钢分别举办专场音乐会,随后音乐节开国内歌剧演出风气之先,从在欧洲屡获好评的郭文景歌剧《狂人日记》 《夜宴》 《诗人李白》 、温德清的《赌命》等强势回归中国舞台,到周龙的《白蛇传》扬名四海,“中国概念”始终是音乐节舞台上不褪色的重要主题。

  接棒余隆的北京国际音乐节新任艺术总监邹爽表示,本届音乐节开篇的两部作品作为“姊妹篇”呈现,是希望在“中国概念”的主题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无问中西”是为打破东西方审美壁垒,挖掘中国传统剧目中的可能性。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为“中国概念”注入全新的内涵,将以往对中国作品、中国作曲家的关注,推广到享誉海外的华人舞台导演艺术家领域。

  作为开幕演出的全新演绎的传统京剧《霸王别姬》 ,由陈士争导演,梨园名角丁晓君、杨赤任主演,著名指挥家胡炳旭执棒,由德、美、英、意等多国团队联合创意制作,用西方歌剧形式展示中国戏曲,打造出一部多媒体、现代舞蹈与大型民乐及西洋乐器结合的新国剧。正如陈士争对“中国概念”的阐释:“对传统的理解,并不只是以看得见的形式展现,它更应该是支撑形式的精神,汲取这种精神并在现实中活用,才是继承传统的真意,是自然间流露出来的中国式审美” 。

  《霸王别姬》以一个“情”字道尽一切

  对于现代交响京剧,著名指挥家胡炳旭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谈到这次《霸王别姬》的创作演出,胡炳旭说,“原本《霸王别姬》的剧情很简单,家喻户晓,固守传统很难有新的感动。但这次导演在视觉、灯光与乐队配置上完全进行了颠覆性创作,在传统味道不失的基础上,强化音乐烘托情节,相当精彩。 ”胡炳旭还表示,要实现京剧与交响的结合,创作难度相当大,“京剧和唱歌不一样。京剧强调方圆结合、刚柔相济来表现性格,失掉这些,则失去了京剧的性格。民乐与西洋乐队也各有特点,这次将西洋乐器如小提琴加入到民族乐器的队伍里,作为一个整体,就需要协调好每个乐队的旋律,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

  在剧中饰演虞姬的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的入室弟子丁晓君, 6年前她曾与陈士争合作过《霸王别姬》 。“导演对这部剧特别提出了一个‘情’字,今天我们这一代京剧演员,既要尊重传统,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传承下来,也要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希望这个‘情’字能够为观众展现故事的美、情感的美,更能引发观众对京剧艺术欣赏的美。希望大家把对‘霸王别姬’的钟情,化作对京剧的热爱。 ”

  这个版本的《赵氏孤儿》“举重若轻”

  与率先登场的新国剧《霸王别姬》不同的是,其“姊妹篇”音乐剧场《赵氏孤儿》极具个性。这部作品虽然仍是一个关于牺牲与复仇的故事,集人性中的残忍与美好于一体,用的是中国IP,全部用英文对白,主创来自于美国林肯剧院的优秀团队,演员阵容更有荣获托尼奖“最佳音乐奖”的美国演员及音乐家大卫·帕特里克·凯利以及曾出演过多部耶鲁话剧团作品的优秀演员。陈士争谈到,“2001年,我产生了制作‘中国经典三部曲’的想法。尽管是近800年前的作品, 《赵氏孤儿》却仍然可以与现今的社会产生奇妙的关联。2003年,它作为‘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得到林肯中心艺术节和话剧院的青睐,被委约搬上纽约的舞台。 ”

  陈士争谈到,他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戏剧表达,一种既不西方也不中式——而是可以兼而有之并互为表里的戏剧语汇——借鉴“举重若轻”的概念,用简约和幽默的“轻”来对照死亡和屠戮的“重” ;以中国戏曲里的形体气质烘托英语台词的内在逻辑,并因此令形体动作成为这部剧的点睛之笔。15年后,在保有原创设计的基础上,这个版本加入了皮特·尼格里尼的视频呈现、斯考特·泽林斯基新的灯光设计,以及麦克·史密斯摇滚风的配乐和编曲,加上四位非凡的主演,这也成为《赵氏孤儿》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