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臻通人 心手相应
——刘斯奋《白门柳》人物组画赏析
栏目:视线
作者:杨杰祥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刘斯奋是一位“通才”式的艺术家,在小说创作、绘画书法、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的长篇小说《白门柳》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又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诗文书画综合展,获得很高评价。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田黎明向记者发表观后感,认为刘斯奋先生是当代文人画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在这次展览中,有一组《 〈白门柳〉人物选画》引起观众的很大兴趣。的确,由作家本人为自己的小说作画已不多见,而能达到高妙的境界,更是凤毛麟角。

  众所周知,中国画与西洋绘画最大的不同,就是运用线条来造型,而不是致力于表现明暗体面,这是由中国画的工具——毛笔所决定的。因此很早就发展出一套成熟的技法如“十八描”等。而能否充分彰显线条的独立审美价值,则是衡量一个画家的才情与功力的最高标准。刘斯奋先生在其创作的大写意人物画,包括这组《白门柳》人物画中,无疑坚持以线条造型。不过他的线条的运用,更直接继承了文人画“写”的传统,即纯然是行书或草书的运笔,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深厚的书法修养。我们从这组画中,不难感受到作者对线条节奏的高妙把握——时而行云流水,时而跌宕顿错,于兔起鹘落笔断意连之间完成造型,可谓酣畅饱满,沉着痛快,令观者随着其笔势的转折变化,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心灵的律动,从而产生共鸣。

  中国画另一个与西洋画不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以简驭繁来把握事物。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所谓“大道至简” 。体现在绘画中,就是舍弃繁杂,直取本真,刻画以神似胜,色彩以简净胜,构图以“留白”胜,讲究简而不空,无能生有。刘斯奋的人物画作品,可谓深得此中三味。试看每一幅作品,都是以极简约的寥寥数笔,勾勒出人物的形象,而每一笔都经过严格提炼,几乎做到多一笔即嫌多,少一笔即嫌少的地步。但就凭这寥寥数笔,人物姿态神情,均已跃然纸上——柳如是的清俊睿智、董小婉的温婉可人、钱谦益的道貌岸然、史可法的正气凛凛、杨文聪的神采飞扬、龚鼎孳的老成持重、顾杲的丰神俊朗、刘宗周的耿介刚毅、柳敬亭的谐趣狡狯、黄宗羲的忧愤孤寂、顾眉的娇俏可人、李十娘的冷艳幽怨,皆是如此。使人不得不惊叹作者把中国画以简驭繁的特色发挥得如此高妙!

  刘斯奋先生不是一个纯粹的画家,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作家,作为一位通才式的文化人,他既上承了古代文人的多栖传统,又具有自觉的现代意识,这就赋予了他的作品第三个特点,即中国式的现代文化审美。读者可以发现,这批作品既有鲜明传统文人画特色,但又并非单纯的摹古拟古,而充溢着一种现代的新鲜感。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关键,在于作者始终坚持了“中庸之道”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理想。无论是立意、用笔还是造型,都力求做到新而不野、狂而不怪、放而能收,含蓄内敛,温柔敦厚,这无疑得益于他深厚的传统学养和过人的思辨能力。苏东坡曾道“始知真放本精微” ,艺术创作是一项精细的劳动,在其中不仅要有细致的情感,同时还要有精密的智慧。可以说,刘斯奋的写意人物画,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