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当代文学的潮汐
栏目:艺味
作者:杨毅  来源:中国艺术报

倾听当代文学的潮汐

  ——评王雪瑛《千万个美妙之声——作家的个体创作与文学史的建构》

  今年是新时期文学四十年,就文学史的长河而言,四十年是巨流奔涌中的浪花,而对于作家个体而言,四十年足以见证作家的成长与成熟、突围与坚守。其实文学史的建构离不开作家个体的创作,正是优秀作家辛勤创作出丰富的作品,才建构出波澜壮阔的文学史。

  这一看似清晰明了的认知却并没有始终主导着当代文学批评的建构。就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而言,不同的时期经历了不同的批评范式。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阶级论批评,这一时期,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文学批评并没有沿着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反而发展为极端的“阶级论”批评。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以来,出现了过于理论型的文学批评。随着西方理论的大量引入,文学批评在充分汲取理论资源的同时,缺乏对西方理论的系统反思。无论是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还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文学批评如何充分发掘出作品本身的价值,如何深入探究文学内部?这是值得文艺评论者深思的问题。

  当前的文学批评呈现出多元的状态:一方面,批评家反思过分倚重理论的批评范式所带来的问题,认识到将作品当作“理论的练兵场”的做法,损害了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批评家开始重视作品自身的独特性,认为其蕴含了作家个人无法复制的生命体悟,容纳了作家独特的精神向度,因此值得充分挖掘和审视。

  事实上,这种意在挖掘作品本身的独特性和丰富性的做法,注重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体察和分析作品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越来越为当下文学批评家们所重视。王雪瑛的文学评论集《千万个美妙之声——作家的个体创作与文学史的建构》由此值得关注和分析。王雪瑛不仅意识到作品本身的重要性,还充分意识到作家创作对文学史建构的重要作用。她在书中指出,“他们的创作个性的形成,创作手法的选择,代表作的呈现与确立,不断地塑造着丰富着新时期文学生动多元的样貌和形态” 。

  与通常学术著作强调理论化与系统化的架构不同,此书是以作家论为基础,强调作家的创作对于文学史建构的重要意义。如同王雪瑛在自序中所言:“作家作为创作的主体,连接着文本的内部与外部,深入地进行作家研究,是对文本分析的有益补充与拓展。文学批评离不开对作家的个体精神创造活动的研究,探索作家心灵世界和创造奥妙是文学评论的魅力。 ”在书中,王雪瑛与钱谷融、张炜、韩少功、王安忆、吉狄马加、孙颙、苏童、唐颖、葛亮等中国当代重要作家的对话与评论,构成了她从事文学批评和研究当代文学史的重要工作。王雪瑛采取深度对话和文学评论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作家创作历程与文学发展变迁之间复杂而丰富的互动关系,进而向当代文学的纵深处不断开掘。

  在我看来,这种将对话和评论结合起来研究当代文学的方法,无疑具有开创性。通过与当代作家的深度对话,作者不仅了解了作家个体创作的心路历程,还考察了作家的创作观念与当代文学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如王雪瑛所言,在书中展开的与当代重要作家的对话,其实是在新的语境下,对作家论的一种尝试和探索:靠近作家的心灵,倾听当代文学的潮汐,展现作家对生存现实的认识、对文学经典的理解、对创作手法的选择、对文学使命的自觉。当代文学正处于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中,这种建立在对话基础之上的作家论,使得批评深入当代文学的纵深处,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书中,王雪瑛认为,张炜的《你在高原》呈现出自己这一代人的生命轨迹和心灵史,描摹出历史与现实变幻的面容;韩少功的《日夜书》摆脱了以往知青题材的套路,刻画了从历史走向现在的知青一代,审视和思索自己的人生;王安忆在小说世界中创造了两个空间:城市与乡村,她以《天香》 《长恨歌》 《月色撩人》塑造城市空间,书写上海的前世今生;孙颙的《漂移者》则将笔力聚焦于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前沿,处于民族国家与跨国市场互动关系中的现代人;贾平凹的《秦腔》和《带灯》将笔触伸向了中国的乡村,揭示了改革开放中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传统格局的深刻变化……

  王国维论文有“出入说”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固有高致。在对话中,王雪瑛深知,唯有建立在充分阅读之上的对话和批评,才能在作家与批评家之间建立有效的信任,才能透过文本的肌理,梳理出作家的创作与社会现实、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她在自序中写道:“阅读,是我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文本细读,也是我文学批评的重要起点。 ”这种融入生命体验的阅读,必然深刻影响着批评家对文本的理解。通过阅读,以文本的世界去探寻现实的世界;又从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中,去分析和解读文本的世界,只有饱含生命力的批评,才能真正体悟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爱与痛。

  尤为可贵的是,王雪瑛不但在具体的作家论中,有着入乎其内的生动和细致,在对当代文学的总体认识中也有着出乎其外的深度和高度。在新的语境下,以这种作家论的方式,王雪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当代文学研究的路径。这是由作家论建构出的文学史,它区别于学院派依靠史料考证和理论阐释建构而成的文学史,但却对学院派的文学研究和当前的文学批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贡献了一种不一样的声音。王雪瑛的声音,也可以算作这千万个美妙之声的一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