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通往幸福的列车
——评儿童小说《幸福列车》
栏目:视线
作者:徐可  来源:中国艺术报

  青年作家刷刷一向关注未成年人成长问题,特别是特殊儿童成长问题。继以自闭症儿童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向日葵中队》之后,近期她又推出小说《幸福列车》 ,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另一个特殊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青壮年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进城打工了,留下他们在农村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看管抚养。这些孩子,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等状况,一些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一部分孩子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但是他们又面临新的问题:城乡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新的挑战。留守儿童问题,是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刷刷将创作的笔触对准这一群体,正显示了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幸福列车》的主人公小姑娘杜娟就是一名“留守儿童+流动儿童” 。她的父母进城打工去了,她在农村与奶奶相依为命,尝尽相思之苦。后来,她进到城里与打工的父母团聚,却又尝到了进城务工农民家庭生活的艰难;在学校,她和城里的孩子格格不入,受到歧视和嘲笑。这让她很苦恼。但是,杜娟没有自卑和气馁。她开朗乐观,积极与同学沟通,努力融入集体。班主任欧阳老师也因势利导,引导大家接纳这个来自乡下的同学。以方书宁为代表的城里孩子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他们本质上是善良的。在老师的教育下,他们逐渐改正了缺点,与杜娟和睦相处。

  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作家没有刻意渲染留守儿童的不幸,而是着重书写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孩子对童年幸福的追寻,书写社会、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对于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包容、接纳和关爱。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但《幸福列车》并不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作家也无力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但是作家可以提供一种催人奋发向上的力量,这是文学的独特价值。书中的孩子们既有新时代孩子眼界宽广、知识丰富、见解独立的特点,又带有爱家人、爱集体、爱家乡的传统文化基因。班主任欧阳老师说:“我希望我们能成为这座城市里有温度的人。在寒冷的冬天,与其寻找温暖,不如让自己成为火焰。 ”作品中的小主人公杜鹃,正是用真诚、友善、顽强、坚韧使自己成为了“火焰” ,点亮自己也照亮别人。身为留守儿童,她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努力适应环境,融入集体。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一种真诚的人生态度,一种走出困境的人生勇气,一种感受爱和付出爱的人生境界。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这些孩子(指留守儿童)大多成绩优异,自理能力很强,他们似乎比同龄孩子更懂事,也更成熟。他们像极了油菜花,尽管稚嫩,却能在田野、小路,甚至石头缝、墙脚扎根、成长和开花。他们质朴的小脸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这呼应了儿童文学爱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使得这部作品没有局限在留守儿童这一概念,而拥有了更宽阔的人文视野。由此可见,优秀的儿童文学应该有时代感,贴近儿童、富有童趣,体现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