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与都市题材剧的价值重构
栏目:前沿
作者:杨毅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归去来》海报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在类型上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从历史题材、武侠题材、玄幻题材逐渐转向现实题材。而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都市题材剧又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顾名思义,都市题材剧立足于当下都市,以都市人的生活、情感、工作作为表现的重点。作为当前重要的大众文化类型,都市题材剧的热播反映出当下都市人的现实处境、生活际遇乃至未来愿景。与此同时,都市题材剧的演变与价值重构也折射出中国社会近三十年的历史变迁。

  从家庭生活剧到都市伦理剧

  事实上,中国都市题材剧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都市题材剧也随之大量出现,构成了讲述不同时期中国崛起与中国故事的多重社会面向。中国都市题材剧的伊始,是以家庭生活剧的形态作为讲述社会转型期故事的依托。家庭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成为观察社会变迁与社会转型的重要载体。1990年热播的电视剧《渴望》 ,可以看作早期都市题材剧的代表作。 《渴望》这部电视剧以三个家庭的聚散离合为故事线索,表现出转型期现代社会意识与传统道德之间的碰撞。善良坚韧的刘慧芳和憨厚老实的宋大成,都明显带有中国传统社会所弘扬的优良道德品质——这与其说是人们对理想道德人格的呼唤,不如说是人们面对社会转型期的新道德与新价值的担忧。

  《渴望》以家庭生活形态开创的电视剧类型,一时掀起了都市题材剧的热潮。此后有两类都市家庭剧值得关注:一是描写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乐观,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1998) ;二是通过一个家族/家庭史的变迁,勾连出共和国几十年的风云际变,如《一年又一年》(1998) 、 《金婚》 (2006) 、 《王贵与安娜》 (2009) 。前者试图弥合转型期急速变革的社会与“分享艰难”的个人之间的裂痕;后者则以轻描淡写的方式,试图化解动荡年代对家庭带来的不幸。

  应该说,中国都市题材剧以家庭生活形态作为伊始,无论是着重表现个人(通常是小人物)的遭遇,还是借助家史勾连国史,整体上都是通过日常化的叙述,达到对现实生活的记录。这一时期的作品常常是着力展现人物的宝贵品质和高尚情操,往往流露出相对豁达和乐观的基调。

  不过,这种相对豁达和乐观的基调没能持续多久,很快就被以《蜗居》 (2009)和《裸婚时代》 (2011)为代表的困窘的都市伦理剧所取代。

  正如电视剧的名字所暗示的,《蜗居》展示出国人在房子面前的无能为力,以及房子对人的异化。这充分体现在海萍如何一步步地沦为“房奴”的过程中。海萍为了购房,将一切精打细算,不仅榨干了所有亲人的有限资源,还不惜陷入到当前社会上各种资本的重重挤压之中。而海藻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海萍的“解救者” ——因为和宋思明的特殊关系,海藻可以轻易“解决”海萍的问题,然而讽刺的是,宋思明这个勾结各路房地产的贪官,正是造成海萍购房问题的罪魁祸首。无独有偶,房子的问题同样是《裸婚时代》所触及的关键问题。当房子问题成为困扰青年人的难题而得不到解决的时候,裸婚变成了无奈之举。电视剧借助房子的问题,展现了都市青年白领群体的生存现状,但同时也采取典型的大众文化的修辞术,巧妙地将房子的问题置换为情感的问题。只可惜,对于同时面对工作与生活双重压力的都市白领而言,他们遭遇的困窘远非一场恋爱就能解决。

  应该说,都市伦理剧的出现表征出都市青年面对残酷现实的挣扎处境:一方面是底层青年身处都市生活的卑微无助;另一方面是底层青年只能依靠腹黑和阴谋谋求“上位” 。不妨说,从豁达乐观的家庭生活剧,到阴谋腹黑的都市伦理剧,都市题材剧的价值重构,凸显出中国多年来的社会变迁。

  个人成长与都市题材剧的新变化

  如果说新世纪初期的都市题材剧主要表现了都市青年的生存焦虑,且呈现出阴谋化、腹黑化的特点的话,那么近几年都市题材剧则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变化。首先是绝大多数作品不再与共和国史进行对接,而是以个人成长为线索,试图在展现都市生活的同时,以主人公的成长作为表现的重点,如《我的前半生》 (2017) 、 《猎场》 (2017) 、 《恋爱先生》 (2018) ;其次是角色定位上不再以普通老百姓作为主要形象来塑造,取而代之的是由中产阶级组成的家庭,如《欢乐颂》 (2016) 、 《归去来》 (2017) 、 《好久不见》 (2018) ;最后是主人公的设定不再是单一的青年化,而出现了以中年人为主人公的都市剧,如《老男孩》 (2017) 、 《美好生活》 (2018) 。

  首先是以主人公的个人成长作为表现重点的都市题材剧。2017年由亦舒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大火。这部电视剧以主人公罗子君离婚后的生活为线索,旨在探索女性成长与独立的话题。在剧中,我们看到子君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无所知的“陈太太”成长为精明干练的“新女性” 。不过,虽然子君的成长经历了千辛万苦,但说到底也不过是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于子君而言,贺涵和唐晶正是她的“人脉资源” ,她可以因为和贺涵的关系而找到工作,因为和唐晶的关系而可以解决各种问题。子君的“成长”不在于她在职场上有多么强的工作能力(这与唐晶不同) ,而在于她是如何处理生活上的各种复杂关系。同样是讲述成长的故事, 《猎场》主人公郑秋冬的成长被设计成如何运用职业技巧,获得成功的故事。在剧中,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正是主人公“成功”的秘诀所在。于是,郑秋冬个人成长的经历就变成发家致富的故事。 《恋爱先生》的主人公程皓兼具金牌牙医和恋爱顾问的双重身份。当他自己遭遇情感抉择时,程皓一度挣扎在情感的纠葛中难以自拔,但同时也在各种经历中不断成长,终于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收获爱情。

  其次是以中产阶级人士作为表现重点的都市题材剧。从这个角度说,从普通平民到中产阶级的角色转变,都市题材剧不仅在内容上改变了同类题材,也使其距离广大观众的生活越来越远。不过,这种着力塑造中产阶级的理念,无意间暴露了都市白领之间的阶层差异。在《欢乐颂》中,住在同一小区同一楼层的五姐妹,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她们各自的阶层属性:留学归来的企业高管安迪、“富二代”兼公司老板曲筱绡,和中层管理者樊胜美、底层员工关雎尔、邱莹莹,显然分属两个对立的阶层。甚至这两个阶层之间的差异不仅包括金钱上的,还包括由此带来的眼界、视野和判断力上的差别。在剧中,前者总是能够自信从容地处理各种问题,而后者总是要求助于前者来解决各种问题。不过,作品一方面呈现出五姐妹之间难以弥合的阶层裂痕,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友情”去弥合这一裂痕。类似的, 《好久不见》尽管采取了“玛丽苏”的剧情,但也同样遵循阶层差异的法则:身为“富二代”的贺言、白雪与平民子弟花朵朵、梦蝶不仅分属不同的阶层,而且梦蝶想要不择手段谋求“上位”的做法,在叶琳娜等有钱人看来,非但不值得同情,反而是爱慕虚荣的表现。最近热播的《归去来》中,平民出身的宁鸣这样形容自己和“富二代”缪盈的差距:“现在是屌丝距离白富美,中间隔着一百个中产;未来是码农距离继承人,中间隔了一百个CEO。 ”由此看来,阶层间的巨大差异已经成为当前都市题材剧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

  最后是出现不少以中年人为主人公的都市题材剧。此类都市剧一改往常青年化、偶像化、流量化的人设,而是以中年人作为主人公着力刻画,往往表现中年人的生活和情感。此类电视剧在内容上拓宽了都市题材剧的表现对象,但在表现手法上依旧遵循都市题材剧的套路。这里,受到观众喜爱的演员张嘉译为此贡献出了不少作品,像《心术》《一仆二主》 《急诊科医生》 《我的!体育老师》 《美好生活》等等。不过,与试图将都市生活镶嵌到共和国史的“中年怀旧” (如《生逢灿烂的日子》 )不同,近几年此类题材剧立足于当下都市,充满鲜活的时代感。这就意味着,中年题材的都市剧并不追忆已经消逝的过去,而是极力追赶正在消逝的当下,借助对“当下”和“现实”的强调,确认自身的主体意识——这和曾经流行的“青春怀旧”构成了一种有趣的对照。

  总而言之,作为当前重要的大众文化类型,都市题材剧一直在荧幕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都市题材剧的价值重构不仅建构着我们对当下、过去乃至未来的理解,更成为观察中国社会近三十年来历史变迁的重要媒介。总结起来,从家庭生活剧到都市伦理剧的转变,凸显出中国社会层面的伦理变迁和价值转移;近几年都市题材剧的新变化,同样折射出大国崛起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不过,新时代的步伐从来就不会停止,中国都市题材剧也将随着时代的步伐而继续书写。未来的都市题材剧又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这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