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概念 接传统 助美育
——评器乐剧《韵魂弦梦》
栏目:视线
作者:丁旭东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7年,由青年器乐演奏家吴茜创意、总导演、主演的国韵器乐剧《韵魂弦梦》是一部“高概念”“接传统”且具有启示美育改革意义的作品。

  “高概念” ,即“高概念剧” ,名出“好莱坞” ,原指不需要明星仅靠非同寻常的情节观念力量就能畅销的影片,用在舞台剧上,笔者指称那些情节曲折入胜、能给人带来审美惊奇的作品。

  《韵魂弦梦》表现出的诸多艺术特征中有两点与“高概念”契合。一是糅合“神话志怪” ,突出体现为剧中的三个“角色人设” 。一者,中间角色“太子长琴” ,名出《山海经》之《大荒西经》 。其籍载:“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二者,反面角色“水虺” ,名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其文称:“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再五百年化角龙,千年化应龙。 ”三者,正面角色“乐神” ,为编剧创造之女神,其心有爱、包容、慈悲,有为大义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完美品格,是人类至善理想的化身。二是“穿越”贯穿。在剧中,“乐神”被太子长琴的五音相和之乐唤醒后就开始在天籁音韵和万古轮回中穿越,先后化身为春秋人物的盲琴师师旷、神话人物大地之母与荷神、戏曲牡丹亭人物杜丽娘、传说人物花木兰、敦煌壁画人物飞天菩萨等。其穿越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来回,还在天人两界中上下,于真实与虚构中往返,可谓将穿越进行到底的一部剧。

  “接传统” , 《韵魂弦梦》所接续的传统首先是“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 《礼记·文王世子》 )中的乐教传统。“德音则为乐” ,传统乐教的宗旨是“德成而上”“成人于乐” ,是培养文质彬彬、温良恭俭的君子,用当代教育的话语来说,就是立德树人。

  剥去戏剧的外在文饰,从剧情设计来看,这部作品表现的是三个不同价值立场的角色关系与行为互动。一个是抱琴而生的太子长琴。他可谓“官二代” ,天资异秉,条件优越,生而为高贵的仙人。但价值立场并不坚定,时而在乐神的启示下参悟“无上妙音” ,时而在水虺的诱惑下产生同时拨动50弦——毁灭天地的冲动。第二个角色水虺悭臾则是一个“贫二代” ,他的所有行为宗旨就是逆袭,希望自己脱胎换骨,成为翱翔云际的龙。他认为“只有天地毁灭,这个世界颠倒,才会把高高在上的神拉下神位” ,实现自己的夙愿。为了这种阶层身份的改变,他等了一个500年,又一个500年,甘愿做太子长琴的小跟班,只为教唆长琴毁灭世界。第三个角色“乐神”是“美善”的化身,目标是拯救世界。它是一个为了天地和谐、至善之美而勇于自我牺牲、具有“雄伟人格”的象征。这部剧巧妙地串联了“太子长琴”“师旷惊天”“木兰从军”“敦煌乐舞”“牡丹亭”等中华经典掌故,再现了“鹤”“荷”“飞天”等凝聚中华文化的意象,呈现了“古琴”“箜篌”“古筝”等民族乐器及其技术、音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剧是一部饱蘸中华文化要素的当代书写,对“讲好中国故事” ,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活态传承” ,丰富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探索意义。

  按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学校美育教学的“改进”包括: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增强学科渗透、课程综合等诸多方面。 《韵魂弦梦》呈现了“弹” (弹奏古琴、古筝、箜篌) 、“唱” (唱戏曲、歌曲) 、“演”(戏剧表演) 、“舞” (其中包括戏曲绝活水袖舞) 、“书” (软笔书法) 、“画” (绘画) ,可谓“六艺俱全” 。同时,该剧还体现了“音乐教育”“戏剧教育”与“中华传统人文经典教育”的“三育合一” ,是一部颇具学校美育改革探索实践与启示意义的作品。

  也要看到,这部作品的艺术制作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从角色的人设看,反派角色水虺悭臾既然把个体的阶层上升作为行动的终极目的,可为什么要蛊惑太子长琴毁灭天地,甚至吞噬世界,如果后者目的达到了,他自己也没有立足之地?显然,不符合逻辑常理。从情景的创设看,也有一些难以合理解释的“穿越逻辑” ,如“乐神”忽而穿越为杜丽娘会柳梦梅,忽而穿越为巾帼英雄花木兰?即使是“白日梦”“超现实” ,也是要符合艺术规律、艺术真实和艺术逻辑的。又如,最后一幕的《化弦》 ,其音乐的前半部分在制作上还可以再强调一些斗争性和紧张度,后半部分“颂”的音乐还可以再强化一下与前半部分的对比性,增加更多的中正、崇高与庄严感。在道具设计中,抱琴而生的太子长琴,作为中华琴学文化的象征,其不操琴的表演也不妥。

  总言之,这是一部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文化导向的文艺作品,尤其是一部可供借鉴的美育性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