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生命成长的精神之光
——评殷健灵长篇小说《野芒坡》
栏目:观察
作者:赵炳鑫  来源:中国艺术报

  殷健灵说, 《野芒坡》是她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部作品,也是她所遇到的难度最大的创作。 《野芒坡》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叙写了主人公幼安的传奇经历和精神成长。幼安是一个不幸的男孩,出生时便失去母亲,成长中遭到继母的虐待。为了去找爱他的外婆,迷路误撞入教堂,被看门人送进专门收容孤儿的圣母院;后来,幼安被送入野芒坡,在那里,他不仅找到了友谊和爱,而且他潜在的艺术天赋也被激发出来,几经探索和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作者把这样一个儿童精神成长的故事置于上海这样一个超级大都市100年前的历史风烟之中——那个闹市中叫“土山湾”的地方。使人物的命运与那个急速变幻的世界勾连在一起,让个体生命的时间与民族的历史时间融合在一起,历史地展现了一个孩子是如何自我探索、寻找人生方向的历程,呈现出一段独特的历史,讲述了一个穿越百年依然可以在大小读者心中激起共鸣的故事,实非难能可贵。

  小说发展到现代,早已不再停留于讲故事的层面了。在我国,自从鲁迅先生开启现代小说的写作之后,小说就已经进入探索人的“存在”和人“何以存在”的哲学层面。老实说,读《野芒坡》让我很意外。这看似一篇写给孩子的属于儿童精神成长的小说,却达到了追问人“何以存在”的哲学高度。这是殷健灵的能力,也是殷健灵的高度。在上海徐家汇南端这个名为“土山湾”的地方,在中国近代史上,它成为一个独特神奇的所在。这里有基督教堂,有地标性建筑——土山湾孤儿院,这里有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在清末民初,这里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尘封的历史让艺术嗅觉敏感的殷健灵撞了个满怀,她以一位儿童文学作家的全部激情拥抱了这个名叫土山湾的被世人遗忘的地方。

  小说中最动人的情节我以为是幼安和若瑟的邂逅与交往中所展示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力量,以及他们的价值追求和信仰。这是一部关涉灵魂的大书。在这个消费社会,不但孩子需要精神的启蒙,被金钱拜物教收编了的大人,也同样需要灵魂的洗礼。若瑟是一个在西方基督教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西方文化有两个根源,一个是从希腊、罗马承传的希罗文化,另一个是因基督信仰而来的基督教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为西方人提供了民主法治的根基,而基督教文化则为西方人提供了道德基础。我们说,一千多年基督教统治的结果是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人完全听命于神的摆布,直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尼采宣布“上帝死亡” ,才把人从神权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在《野芒坡》中,若瑟是西方文化哺育下的一个基督教圣徒,他本性善良,温和、纯净、清澈,为人真诚友善,一切以神谕为是,把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和灾难都归于人的原罪,人需要通过忏悔和祈祷才能求得神的宽宥和救赎。特别是在野芒坡霍乱横行的时期,若瑟不幸感染霍乱,在弥留之际,他不但不怪罪抛弃他的父亲,而且把这一切不幸都包揽在自己身上。幼安作为若瑟的好友,在他成长的道路上,若瑟对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不再是一个忧郁的孩子,对人生的意义有了直观的体认。他感受到了人间不仅仅是被父母抛弃后的孤独伶仃、人世的冷漠和苦难,人间还有关怀、友爱、温暖、幸福。在幼安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野芒坡那些不管是善良还是严苛的修士们、工友和伙伴们(如若瑟、菊生、卓米豆) ,特别是教父安仁斋的关怀爱护和支持。安仁斋神父不仅是这个小说的背景性存在,而且他是这个小说主人公命运的支点。正是在安仁斋的举荐下,幼安顺利进入了意大利佩鲁贾美术学院,被洛伦佐收为弟子,以完成他一生所追求的宏图心愿。

  在殷健灵笔下,幼安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度开掘无疑是成功的。他是血肉丰满的独特的“这一个” 。在世俗的生活世界,他是具体的、生动的,具有一般孩子的好奇、调皮、贪玩、固执、任性、恶作剧等所有特点;在形而上的精神世界,他是丰富的、理性的,超越平庸的,具有理想追求的被艺术之光照亮了的精神世界。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形象,对于正处于启蒙和成长中的孩子,无疑是一份值得珍视的礼物。博尔赫斯曾说:“一切伟大的文学最终都将变成儿童文学。 ”或者可以说,儿童文学是人之初的文学,是文学回到了它的本源和初心。孩子们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扩展人生的视野,积累应对挫折的经验,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养成积极的精神状态,生命有了这样的底子,他们的成长将会是健康的。这正应了殷健灵的那句话:“心中有光,一切都不会迷失! ”我想,这大概就是殷健灵的写作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也是《野芒坡》的现实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