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娱乐化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何引领风尚
——由山东卫视《国学小名士》栏目谈起
栏目:前沿
作者:牛光夏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国学小名士》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热爱国学的少年参加

  在舞美设计以360度环绕式星空和天空蓝为基调呈现的舞台上,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争先恐后、镇定自信地回答出题官寇乃馨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在秦始皇吞并六国后统一度量衡,哪一种工具是计量长短的?“勾股定理”的命名原因是什么?汉朝时,丝绸之路的终点大秦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中华国学与青春少年相结合,“弘扬国学,启迪少年”在此得到完美实现。今年暑期,又一档主打传统文化的节目《国学小名士》在山东卫视播出,在这档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广播电视台与《朗读者》制作团队紫葩传媒等多家单位联合制作的大型青少年国学益智节目中,来自海峡两岸近百所知名中学和海外的108位选手在激烈的竞赛中展示他们的国学修养和人格魅力,从竞赛模式设置到360度星空舞美,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而文化专家的即时点评和进一步解读,则营造了节目有张有弛的整体节奏,也增加了节目对国学知识开掘的深度和厚度。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种媒介形式相结合,开拓了传播的新格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比如,文化类节目在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持续推陈出新,不断有新的此类节目进入人们的视野,从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 《朗读者》 《中国戏曲大会》 ,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 《成语英雄》 、浙江卫视的《向上吧!诗词》 ,到黑龙江卫视和腾讯视频合作的《见字如面》 、北京卫视的《念念不忘》 。电视文化类节目不断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甚至各领风骚成为某一时期的文艺现象。

  其中,山东自2014年起连续四届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活动,在积累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后,升级为上星播出的《国学小名士》周播栏目,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阐发和传承有着深厚的群众土壤。

  国学是海内外华人共同的文化基因,它与西学相对应,是一个包容度很大的概念,包括中国古代的文学、哲学、史学、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以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小名士》不再局限于此前文化类节目所涉及到的成语、汉字和诗文,而是把“诗书礼乐骑射”六艺题目以及更广泛的国学领域都纳入考察范围。108位参赛选手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地域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他们有的来自大陆和台湾的知名中学,也有的来自法国等国外中学,由7名选手通过最初的答题考试组成“首发七星团” ,剩余101位选手组成“百人团” ,通过“百里挑一”环节决出胜者,由其转动司南向“七星团”任意一成员发起挑战,二人再通过层楼摘星、分进合击、九攻九距等环节PK,后败者回归“百人团” ,胜者成为“七星团”新成员。赛制模式的创新使台上的“七星团”成员在精彩激烈的竞赛中不断地轮换,台上台下的强烈互动使整场节目充满张力、悬念和戏剧性,趣味盎然。节目不仅注重选手的国学功底,还着力于挖掘选手个人与国学相关的经历,并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个性十足的人物故事在趣味性之外增加了节目的人文底蕴与人本情怀。

  以如此富有吸引力的竞赛来传播国学之大美,同时展示中国少年的蓬勃朝气和儒雅有识,节目播出后业内口碑颇佳, 50城收视率、收视份额和收视排名均自第一期后呈上扬之势,整体传播效果良好,传统媒体、网站和社交媒体的追踪报道和高频次转发,使电视文化类节目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来,中国电视文化类节目实现了对综艺娱乐类节目的成功逆袭,有学者认为这类节目实际上是一种深度娱乐,是对新世纪以来曾大行其道的浅薄娱乐的反驳,是观众对“拳头”加“枕头”“星腥性”泛滥成灾、戏说加闹腾的电视娱乐节目的餍足之后,传播者顺势而为对观众需求的一种满足。而从更深层次上来分析,《朗读者》 《国学小名士》等节目担当起了对电视文化风尚、品位和价值的引领。

  在《国学小名士》这档节目中,我们看到的是中华国学灿若星海、少年名士闪耀未来。节目中的中学生选手虽性格各异,或沉稳或活泼,但都因长久浸淫于传统文化而能言善辩、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表现出好古敏求、自信优雅、从容淡定的士子风范,他们如日初升的青春朝气、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博学与“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宏大志向,在令成年观众感到汗颜和赞叹时,也会令同龄的青少年观众产生追慕之思,成为他们的新偶像,这无疑会激发更多的青少年学习国学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决心。国学小名士们在节目中展露出的蓬勃向上、知书达礼的精神气质,正是电视文化类节目所应传播的最为宝贵的要素之一。所以有网友评论“这才是适合孩子的有意义、有意思的节目” ,对节目中专家所说的“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就是让孩子早早接触最美好的中国文化,这样成长出来的孩子不但逻辑清晰能言善道,而且正三观、正能量” ,观众也会产生深度认同。

  在节目中,三位文化学者以点评专家和师者的双重角色出现,在点评环节既有对选手答案的评判,也常不失时机地进行积极引导,现场更像是一个大课堂。如16岁就担任《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命题组成员,今年成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新生的学霸龚裕阳在出场时曾引用平遥县衙内的一副对联“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 ,来解释自己被中国一脉相承的法家思想所吸引的缘由。当“请君入瓮”这一成语中的“君”是指哪个历史人物一题的答案揭晓后,郦波教授讲述了这个典故的来历,随后他话锋一转,说特别想和立志要做一个不徇私枉法的法官或检察官的龚裕阳交流,指出像周兴这样的酷吏其实是君主专制的一把刀,是统治者专治的工具而已,它多少受到了法家流弊的影响,其实这种没有人性的手段和现代文明社会所提倡的法治精神绝对不可相提并论。这些根据具体题目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富有思辨性的现场引导和教育,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因此像“你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等激励性话语,在节目中成为专家们现场为青少年选手们煲制的教育鸡汤,让国学能够在比赛中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并借此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而选手们彼此之间虽是你上我下的对手,但却是全凭实力的君子之争,台下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台上惺惺相惜相互钦佩。正如片中选手所说“我们在这里不只是为了争夺一个七星的位置,而是要有上九天揽月的梦想” ,节目传递给观众的是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积极向上、从容大度而又乐观自信的良好风度和修养。另一方面,虽然节目中所出题目考察的是传统文化知识,但编导们注重把传播国学之美和关联当下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节目中结合2017年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盛赞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之路、文明之路、艺术之路、文化之路,让对战台上的选手想象两人各带一路商队,一站一站地踏上古丝绸之路,重温其如何成为彰显中华文化影响深远之路。

  电视文化类节目应是像《国学小名士》这样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作品,而非只是传媒产业链中流水线上制造的产品和商品。以这样的节目来引领电视文化的风尚、品位和价值诉求,以独特的节目定位和创新性的节目模式等差异化策略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才是我们的电视媒体应有的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拥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来说,还有很多可待发掘的内容,电视文化类节目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上也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