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边人屯垦戍边的悲壮颂歌
——读柳晓春长篇小说《白棉花》
栏目:视线
作者:蔡先进  来源:中国艺术报

  柳晓春的长篇小说《白棉花》通过描摹男主人公白凯忍辱负重的悲壮命运,真实再现了支援边疆战天斗地的宏大场景,讴歌了支边人勤劳纯朴坚韧内敛的精神品质。

  《白棉花》语言轻快俏皮,运用白描、通感、对比、排比、比拟、抒情等艺术手法拓展形象思维,读来饶有趣味。从第一章《少不出家乡是废人》关于白湖小路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充分运用白描、拟人、联想等手法的本领之一斑。还有第十一章《像棉花一样软塌塌》中刻画看露天电影的场景,白描手法的运用相当娴熟老练,营造的浓郁喜剧效果,定会让读者忍俊不禁。

  第十四章《歌唱棉花》写到白凯和初恋情人薛莲在新州重逢的那次晚餐,抒情恰到好处,白凯和薛莲瞬间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多少酸楚、幽怨、悔恨和关爱像滚滚波涛涌动在两人心头,该处心理描写力透纸背,充分地展现了主人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颇具艺术感染力。

  此刻,笔者突然顿悟:为什么柳晓春要采取这种轻快俏皮灵动的语言行文?原来她是为了稀释文本的悲情。小说主人公白凯身为“右派”子弟,备受欺凌,忍辱偷生,委曲求全,常年在异常压抑的环境中苟活。趁白凯赴疆支边,陈立功陈良善叔侄俩合伙害死了哥哥白生,逼迫母亲滕子欣上工地建水库,陈良善硬是不让瞎眼弟弟白灵跟着,导致白灵在饥馑年代被活活饿死。为了摆脱厄运,白凯跟随支边大军去了新疆,始终逃不脱陈立功的阴影。南疆小学有心留白凯支教,陈立功马上去告密,说出白凯的尴尬身份,让白凯的梦想破碎。好不容易支边出了成果,得到了团部表彰,眼红的陈立功气急败坏地撕掉白凯的喜报。政治浪潮风起云涌,陈立功叔侄俩落井下石,带头强拆白凯家的青砖黑瓦房,还毁掉了白凯家的祖墓碑。即使白凯调到新州当上了供销社棉花加工厂厂长,陈立功依旧害心不改,使尽伎俩,让自己的女儿投入供销社主任洪大胡子儿子洪湖的怀抱,唆使儿子陈大火纵火烧了棉花加工厂,想嫁祸于白凯。最后,丑恶的罪行暴露,陈立功身败名裂,丢了公职,神智失常。最让读者心疼的是,白凯支边丧失追求自由爱情的权利,忍痛割爱,稀里糊涂娶了毫无感情基础的吴杏蓉,读来既令人揪心,又感觉荒唐滑稽可笑。作品着意揭露反面人物陈立功阴险霸道卑鄙刁钻的本性,着力描绘白凯的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夹着尾巴做人的处世心态,其写作意图是为了烘托白凯支边的委曲求全和悲壮色彩。

  值得肯定的是,小说中许多动人心弦的温馨场景和温暖画面,让读者看到希望。譬如乐于助人的何太安,为帮助白凯圆支边梦竭心尽力,送别时还专门赠给白凯精美笔记本作为留念;白凯与田志武系发小,情同兄弟,两人“穿一条裤子,同一个鼻孔出气” ,一同参加支边,田志武运木材命丧林海雪原,白凯多次给水六娘汇款,探亲时专门去看望她;白凯与赵拐子、小武汉的深厚友情读来动人心扉;白凯与三姑情同母子,他对三姑的那份依赖与依恋入木三分。三姑是白凯行动的指路人,苦难人生的精神导师。作品中白凯与三姑的对话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这些对话乐观通达,耐人寻味,颇有禅学意味。

  《白棉花》浓墨重彩描摹了个人命运在时代格局与政治运动中的无奈与无助。白凯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备受歧视,一生逆来顺受。貌美如花、多才多艺的田志芳尚未进入新疆连队,便失去追求爱情的自由,被刀营长安排嫁给素不相识的杨忠杰连长;白凯与薛莲志趣相投,一见钟情,也被团副政委活活拆散,只得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浑浑噩噩沉沦。母亲滕子欣历经磨难,宿命主义思想严重,力劝白凯放弃薛莲。只有三姑开明豁达,希望白凯选择有爱情的婚姻。尽管主人公白凯自知宿命难逃,但他始终未曾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顽强不屈地与命运作抗争,从未放弃改变个人命运的希望,他善良宽厚,铁肩担大义,热忱拥抱生活,视支边为终极人生追求,为支边呕心沥血,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勤劳顽强感恩向善的优秀品质。正是因为二三代支边人励精图治、艰辛创业,千千万万个白凯、田志芳、田志武用他们辛勤的汗水、殷红的鲜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今日新疆富饶美丽幸福美好的崭新篇章。我想,这也是长篇小说《白棉花》的思想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