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当为社会担道义铸灵魂
作者:曹文轩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家的职责是什么?文学的责任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文学不只是文字的游戏,更应当承载崇高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为国家、民族灌注精神力量,为社会担当道义职责,为人类提供完美的精神基础。这方面,我认为是由三个基本维度组成的,一是道义,二是悲悯,三是审美。

  一是文学应有道义担当。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必有道义的原则。道义于社会,不可有须臾缺失。而文学就具有培养人之道义的得天独厚的功能。然而,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并未带来人类在道义上的升华,在物质利益难以抗拒的诱惑之下,背信弃义、尔虞我诈……人性中的种种恶劣品质,抑制不住地显现并膨胀开来。文学张扬道义,乃是文学的使命,也是一种正当选择。我作品的基本读者是广大青少年。30多年来,我对我作品之意义的理解始终如一:它们是用来给成长中的青少年打精神底子的,而道义无疑应是基石之一。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使命,是责任,是我必须的选择。

  二是文学应有悲悯情怀。悲悯情怀其实是人类共同希望拥有的情怀。世界文学经典无一不是如此情怀的产物。我们的文学若要走向世界,这一情怀无疑是不可缺失的对接点之一。近来,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有50余种作品被国外译成多种语种出版,他们的选择是出于何种理由?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理解了我作品对这一情怀的抒写。文学艺术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对人类情感的作用。文学艺术工作者也只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 ,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 。

  三是文学应有审美旨趣。“美”始终是我文学词汇系统中的关键词。“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 ,一句话我说了几十年。今年的国际安徒生奖,十个评委一致将票投给了我这样一个中国作家。我在想,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这十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评委?也许就是他们看到了我对审美价值的一贯追求吧。后来的授奖词证实了我的这一判断。千百年来,人类之所以与文学亲如手足、不能与它有一时的分离,也就正在于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现美,从而使枯寂、烦闷的生活有了清新之气,有了空灵之趣,有了激活灵魂之精神,并且因这美而获得境界的提升。文学家的天职,就是磨砺心灵、擦亮双目去将美一一发现,然后用反复斟酌的文学昭示于大众。这里文学艺术工作者扮演的角色——如习总书记所说,应当成为美的发现与美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