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电视艺术存史
——记《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第二卷)》出版
栏目:视线
作者:本报记者 丁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期,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纂的《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第二卷) 》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这是继2010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首卷) 》之后电视艺术领域的第二部行业蓝皮书。报告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盘点了2010 - 2011年我国电视艺术的成就,在总结电视艺术创作新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提升,形成科学的理论认知,用以指导实践,推动电视艺术内容、形式、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报告共分为8个部分, 70万字、 206幅彩色照片、 112个图表。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国电视艺术领域的各类事件多、政策调整多、改革创新多,为此,电视艺术委员会深入一线广泛调研,邀请各方专家反复论证,整个编写过程如履薄冰。报告主编、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丹彦介绍,在本卷蓝皮书的筹划中,编委会奉行“新体例、新思维、新成果”的“三新”理念。在沿袭首卷“蓝皮书”风格、定位、品质、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电视艺术理论与评论发展报告” 、“专题报告”以及“ ‘飞天奖’获奖作品导演阐述”和“每月一评的全国电视文艺(文化)节目集萃”等多个章节,以凸显实用性、针对性和纪实感,以全局性的眼光审视了我国电视艺术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及时总结了2010 - 2011年间中国电视艺术的主要成果、最新动向、发展得失和观众反馈,力求使本书成为国内外了解和研究近两年中国电视艺术创作实践与理论认知的权威报告,为电视艺术存史。

  编委会经过深入调研、理性思辨和精心研磨,在编撰过程中注重行业权威与文献集萃的结合、理论提升与实践引领的结合、系统扫描与重点研析的结合、本体认知与生态观照的结合。既有对近年电视艺术实践一线的需求、困惑与经验的汇总,又有对各级电视台相关节目资料、图表与评介信息的全面收集;既有对电视文艺创作思潮、倾向、趋势的把脉,又有对种种电视文艺节目、栏目、现象的评价;既有对电视艺术文化取向、价值理念、品质格调的学术思辨,又有对电视艺术发展难题、创新策略、突围路径的分析;既有对电视艺术领域显著问题的专题评述,又有对前沿创作者宝贵经验的真实再现,全书力求凝练、全面、冷静、理性、务实。

  许多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都认为,该书熔权威性、系统性、学术性、文献性、前瞻性于一炉,与首卷相比,更加敢于正视与反思当前电视艺术领域在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放眼全局、面向国际的胸怀气魄为电视艺术发展献计献策、引导发展。一些专家指出,编者不仅大大拓宽了关注领域,把电视艺术创作倾向、电视动画、电视戏曲、引进电视节目模式、电视节目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发展特征与路径探析纳入其中,而且在论述中没有浮在表层、浅尝辄止,而是掰开揉碎地把每个领域、每个问题、每种现象、每档栏目分析得详尽透彻、逻辑明晰、入木三分,尤其在第七部分中创新性地专设了“导演阐述”一节,邀请第二十八届电视剧“飞天奖”获奖作品的部分导演畅谈交流创作经验与体会,涵盖20余位优秀导演、 4万余字的来自工作一线的精彩阐述,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谈到了电视剧创作的方方面面。在报告每一部分“概观”的结尾处,均对该领域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尖锐理性而又深刻独到的揭示与论述,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的观点和笔触往往能切中当前电视艺术领域的难点与困惑。而且,本书在“专题报告”部分专门对当前电视艺术领域出现的种种价值观偏向进行了鲜明的批评,深刻反思与剖析了电视艺术创作所存在的不良思想取向,以达到“针砭时弊、治病救人”的效果。这对于促进电视艺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对于建立科学的电视艺术评价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著名学者、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认为,与首卷相比,第二卷整体内容更加大气、更具分量,总体架构更加明晰,具备了国家级年度电视艺术发展报告的规格和价值,具有国家感、年度感、总体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这卷蓝皮书首先具有完整性,基本上把这两年的中国电视艺术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重点节目、不同的创新特点都做了比较完整的总结,数据翔实、逻辑清晰;其次是具有权威性,不但其中的作者越来越专业,而且在结论的稳定性、严密性和立场的鲜明性方面都值得称道。中国作协全委、文艺评论家范咏戈认为,这本书不仅继承了上本书的所有亮点,而且有创新,可以说贡献了一项引领电视艺术发展的文化工程,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把政府立场和审美分析结合在了一起,完成了从情况到知识再到学问的三级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认为,这本蓝皮书中所提出的很多论点在当下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比如“电视艺术创作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 ” 、“电视艺术发展要不忘本来、借鉴外来、着眼将来”等等,都对电视艺术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学界和业界的相关人士也对今后的蓝皮书编撰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专家认为应拓展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的全球视野,把“世界各国的电视艺术发展状况” 、“国外节目模式运作” 、 “中国电视艺术‘走出去’ ”等话题进一步在书中强化;应不断研究电视文化语境的变化,比如说新媒体时代、后现代语境对电视艺术创作与创新的深刻影响,这样才能拿出我们的科学判断,才能更加具有引领作用;应该在作者队伍的建设上下足功夫,对于作者要早物色、早挖掘、早培养,争取使其在蓝皮书的写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进一步重视民营社会力量在电视艺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尽快将其纳入蓝皮书编创者的视野范围等等。王丹彦表示这些合理化建议为今后的蓝皮书策划与写作提供了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长远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