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大学生们的人文关怀
作者:吴月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 “绽放”主题大学生创作扶持提案路演活动举办

这里有大学生们的人文关怀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上,公布了“绽放”大学生创作扶持最佳作品分别为《AI·爸爸》《缺席的乐团》《向山海走去》,这是3月23日下午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的“绽放”主题大学生创作扶持提案路演活动中评分最高的前3部作品。评委们对大学生作品项目体现出的人文情怀、视野宽广、观念先锋、运作专业,纷纷点赞,同时也对作品项目的具体框架、流程等,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北京电影学院创作团队代表黄豆在阐释作品《AI·爸爸》的创作初衷和过程时,深深打动了现场评委。这部纪录片是讲述幼年就失去父亲的黄豆,想通过AI技术“复活”自己父亲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哥哥、父亲的同事好友甚至初恋女友的采访,一个多面立体的父亲形象在黄豆眼中逐渐清晰起来。同时,主创还走访了国内AI技术方面的专业团队,记录下如何训练出一个她父亲专属的语言模型的过程。评委们认为,这部纪录片叙事线索清晰,情感非常打动人,并提醒她注意AI复活商业伦理的问题。评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认为,这部纪录片不是单纯讲述AI技术应用的问题,也记录了主人公认识父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接纳一个不完美的父亲,让这部片子具有了人类学和社会学的高度,

  纪录片《地里长出好光影》讲述陕西农民张焕财如何在生活的重压下,18年坚持创作“农民纪录片”的故事。评委们认为,18年执着地记录着身边的故事固然值得关注,但是观众更期待的是深入这个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关注创作者和当下时代以及记录对象的关系,建议可以把视角从他身上稍微移开一些,去记录农村的世界,也拍主人公关心的庄稼,拍观众关心的农村的一些话题。评委、纪录片制作人李东绅提出,主创团队可以调整一下影片的结构,把主人公获奖放在影片开头,形成高潮,引发观众的好奇——一个不务正业的农民究竟能不能靠得奖改变自己的命运,以及他身边的亲人对此的看法。

  “绽放”主题大学生创作扶持活动是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主体活动之一,活动旨在鼓励高校学子开拓思维、勇于创新、积极参与艺术创作实践,面向全国范围的高等院校在读大学生征集创意文案。文案以“绽放”为主题,需包括内容梗概、拍摄计划、费用预算、执行团队等详细信息。征集活动自2023年12月8日起,至2024年1月15日止,共征集到大学生剧本、影视策划作品263部。这些作品参与院校区域分布广泛,内容上紧紧围绕校园生活、社会热点和大学生所思所想,立足专业学习,聚焦青春梦想,能够展示出当代大学生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的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以及踏上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学子们的精神风貌和使命担当。

  参加现场路演的5部作品包括: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作品《地里长出好光影》、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作品《向山海走去》、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作品《潜海日初》、来自澳门科技大学的作品《缺席的乐团》和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作品《AI·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