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千万工程》:
造就美丽乡村的生动教材
栏目:视线
作者:吴月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纪录片《千万工程》第一集《又见江南》海报

  近日,由国家广电总局、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主办的系列纪录片《千万工程》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办,这部纪录片于1月下旬在浙江卫视首播,全网点击量超1.5亿,最高收视同时段全国卫视第二,话题阅读量超6000万,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湖南卫视等全国各大卫视展播,此外还依托外宣平台进行了国际传播,并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3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2003年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调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经过20年的生动实践,“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实现了从省域实践走向全国示范、从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探索变为引领我国乡村振兴法宝的跃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政府工作报告对“千万工程”作出论述。

  纪录片《千万工程》由国家广电总局、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浙江广电集团承制,由《又见江南》《万物生长》《心安吾乡》三个篇章组成,讲述了“千万工程”回应当时浙江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历史性重塑乡村生态;回顾了“千万工程”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扎实基础,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实践路径;展现了“千万工程”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逐渐回归中国人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开始成为人们“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理想去处。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三方面,展现“千万工程”播撒种子、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历程。

  纪录片《千万工程》通过讲故事、讲小故事、讲好故事,把厚重的主题做得轻巧灵动,让“千万工程”这一宏大实践更加可感可知和可及。用浙江广电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华宣飞的话说是,“这部纪录片是一部乡村调查的纪实作品。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厚重而又生动地呈现了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也让这项前瞻性突破性基础性的工程更加深入人心,彰显它的特殊价值。”

  纪录片《千万工程》总导演杨忆媛介绍,创作团队95%的成员出生在城市,很多人都有海外求学和工作的经历,“我们走过中国,看过世界,然而人生哲学的三个终极命题依旧是我们追求的答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表示,在《千万工程》采访路上,他们走着走着就听到了召唤,走着走着就看到了方向。“我们在乡村中遇见了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父亲母亲,更在乡村中遇到了我们自己未来的模样。20多年前启动的‘千万工程’,让老百姓在乡村振兴中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创作过程中,大家深入认识了这项工程的伟大意义。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这一代媒体人必须扛起的政治担当和历史使命。”

  本片总撰稿陈真谈及创作过程时说:“我们的课堂是浙江的山山水水,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里和田间地头。从‘千万工程’20年发展推进的成果,从广大农民群众一张张笑脸,从他们真真切切的幸福感获得感,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千万工程》也是中国故事的华彩篇章,是最好的中国故事。”

  参加了这部纪录片拍摄的外文出版社专家大卫·弗格森访问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村庄,包括杭州市外桐坞村,湖州市余村、五四村和莫干山,嘉兴乌镇,衢州市余东村、泉井垄村、团石村,以及台州市大陈村等。他认为,每个村庄都是农村发展的榜样,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都是在充分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它们都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一部分,是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典范。最重要的是,每一个村庄都致力于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意识,它们成为了良好公民和文明社会的范例。

  作为“千万工程”的受益村庄——杭州市余杭区小古城村党委书记林国荣深情谈道,20多年来,小古城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秉承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护理念,推进村里各项事业有序有责、有效落地。他说:“纪录片《千万工程》把我们村的发展变化精彩呈现在大众面前,看到网友们的点赞,村民都感到非常振奋。我们也将继续不断拓宽农村基层民主内涵和外延,为深化‘千万工程’提供小古城样板。”

  与会者认为,纪录片《千万工程》精准记录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一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为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典型示范,成为学习贯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生动教材。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该片结合纪实思维与审美思维,真实形象地全景记录了乡村精彩巨变,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荧屏教材。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曹立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千万工程》把宏大叙事与百姓的故事结合起来,把浙江实践与中国探索结合起来,破解了中国的转型之痛,回应解决了世界难题,体现了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和艺术性。

  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淞评价《千万工程》是一部纪录片气质的政论片、有自然美学调性的思政片,也是采用故事化手段的文献片。它通过现在进行时的记录和过去完成时追忆的结合,把对内宣传和国际传播进行了融合创新,做到了素材增值和对比叙事的融合、计划规划和调研实践的学科融合、金句哲理和通俗比喻的表述融合,同时在多重视角和多维叙事方面进行了融合、对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智慧的当代实践进行了融合、对老百姓的朴素心愿和大国梦想进行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