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艺术管理再出发
作者: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艺术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经历了20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艺术管理的新思维、新路径与新方法”成为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第十八届年会的主题。

  11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北京舞蹈学院主办,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实践中心承办的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在北京舞蹈学院举办。本届年会的主体活动之一“中国式现代化艺术管理的新思维、新路径与新方法”学术论坛包括主旨演讲和硕博论坛,近50位发言人就新时代提出的现实课题分享了具有学术前瞻性与实践创新性的思考和研究,共同探索构建顺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艺术管理教育新范式。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艺术管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命题,它涉及国际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文化传承、艺术创造、科技进步等多个方面,这给中国艺术管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余丁在开幕式致辞中讲道。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在开幕式致辞中抛砖引玉,提出问题:“单科艺术教育的治理体系应该如何适应当下?”他认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属性、特色和差异性,与之相伴随的是不同的定位和任务,管理亦是如此,这才能形成“千校千面”。他希望艺术院校的顶层治理体系能够更加科学、完善,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能有效地推进院校的科学的、民主的决策。他分享了对当下院校管理机制在执行层面若干问题的思考,强调艺术院校要有效激活艺术家投入艺术教育,使其在行业上游发挥引领作用。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锐从陶身体剧场走向海外的桥梁——美国经纪人方美昂曾经遇到的需求和困惑“什么是中国的”谈起,引入思考“‘中国’的内涵是什么”。他认为在这个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处于形成新的文化传统的关键时期。今天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交融,并形成了新的文化生命体。就舞蹈文化而言,在新的时代需要迸发出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的话语体系,“那我们就必须以更开放、更包容、更自信的姿态,去关注这个领域里不断涌现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而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以当下中国舞剧的迅速腾飞为切入点,为艺术管理和传播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案例,“舞剧已经从小众走向千家万户”。他介绍了“爆款”舞剧之所以成为“爆款”的深层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启示。“当代中国舞者奋力攀登艺术高峰的精神,是舞剧爆款迭出的最大动因,令人鼓舞和值得书写。”他认为,《只此青绿》《绝对考验》《朱自清》《运河》等作品,“个性十足地用中国方式讲述着中国故事,把‘中国式舞剧’的概念以鲜明的审美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一次堂堂正正地书写在当代中国剧场艺术的历史册页上,写入了世界舞剧文化历史”。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拓展艺术管理有若干新路径。余丁列举了围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非遗保护、文旅拓展、文创开发、艺术社区传播、社会美育等关系到现代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余丁强调,要去思考“中国艺术管理能为世界作出什么样的贡献?”他建议,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在艺术管理领域的交流,为这些国家培养理解中国文化、喜爱中国艺术的艺术管理者,把艺术管理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分享给他们——这是建设艺术管理中国学派的重要路径。

  数字演艺新业态是艺术管理学科关注的一个重点领域。其所涉主要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和全息技术、5G传输技术、仿真技术、机电声光技术、虚拟制片技术、云计算和雾计算技术等。为进一步促进数字演艺的发展,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庹祖海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数字演艺相关实验室交流机制;二是聚焦数字演艺发展需求,加强产学研协同;三是推进数字演艺相关标准研制。他表示,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要发挥全国剧场标委会秘书处的优势,在虚拟现实、交互娱乐、数字(智慧)剧场等领域布局前瞻性研究。对难以马上制定标准规范的,如剧场数字化改造等,研制指南类标准,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引。

  “目前艺术管理学科尚处在一个年轻发展的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知识与实例积累,在量变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另外,管理是动态的,不是僵化的,对管理的认识、管理本身的实践都是动态的,都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谢大京说。

  各院校都在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上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比如,上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深度理解力和判断力、多样化艺术形式的审美素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了解并能运用新的艺术传播方式的能力、跨文化的交流能力等诸多素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重视特色化课程群建设,率先开设系统、前沿的《影视经纪实务》课程,邀请业内领军人物讲授“艺人的规划与赋能”“商业洽谈、合约签署与法律法规”“经纪人、艺人与粉丝的关系维护与管理”等课程。南艺艺管系近些年建立了策展类“木兰会”、表演类“漫索乐社”等非营利性品牌组织,以行业实战为导向、“小而美”为形式、职业化为标准、市场化为目标,全面训练学生对接行业标准、面对市场需求、制作商业项目的思路与能力。

  “我们要以‘有边界的艺术院校’与‘无边界的学术共同体’为支点,培育行业急需的有主动担当的青年艺管人。”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张朝霞谈及“新时代青年艺管人育成机制”时讲道:“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必须主动行动、跨界破圈再定位。”她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优秀青年艺管人育成的三种路径:跨学科创新的泛策展人培养、艺术管理学术共同体的“总分总”建制(年会制、专题性、议题化)以及“双师制”概念下的“科里红”青年艺管人成就模式。“我们要以技晋道,大力推进实践型艺术管理知识的生产,以共享性学术共同体为抓手,缩短艺术管理这一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周期,向行业要知识,推动官产学研一体化,共构中国式现代化艺术管理的新思维、新路径与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