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电视剧《问心》 ——
聚焦“人”,为医患搭建对话平台
作者:范雪娇  来源:中国艺术报

  自10月7日开播以来,以医疗为背景的现实题材电视剧《问心》在央视八套播出期间,平均收视率位居全部上星频道晚间时段电视剧榜首。截至目前,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破27000+,站内评分9.1;在站内热搜榜、电视剧热播榜、都市剧榜上均居榜首,取得了口碑和热度上的双丰收。10月17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问心》研讨会在京召开。播出平台、出品方、主创代表,文艺界、医疗界专家学者围绕该剧的创作理念、艺术价值、创新突破、社会价值等展开讨论。

  《问心》由柠萌影视出品,周艺飞编剧、黎志执导,讲述了拥有不同生活背景和职业理念的3位心脏科医生,在东立医院相识,产生摩擦碰撞,随后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逐渐磨合达成默契,最终在生命战场并肩作战、医人医己的故事。

  在研讨会上,专家们对《问心》的社会价值表示认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医学和艺术学是“亲家” ,医学诊的是生理疾病,艺术学则是精神,两者汇聚到“人”这个焦点上。剧越看越有味道,是“人心”的味道,它超越了医疗故事进程,将生活情节与医疗题材水乳交融,写出了人心灵的轨迹,把人情、人性、人道打通,把生活当成整体来把握,没有陷入狭隘的类型片的理论中,在深度、力度、广度基础上产生的温度,才是真正的温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纪录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马骏表示,《问心》让现实主义医疗题材作品又往前走了一步。“生老病死”是最大的民生,《问心》借助医院这样一个人性实验室和生死场,从生命的广度和人性的深度去洞察人间百态、还原医疗本体、探讨生命价值,重构了彼此间的信任与温度。腾讯在线视频副总编审张琰表示,《问心》在剧中从不提供标准答案,却通过人物的行为和选择,展现了真实的医患关系,给身处逆境中的观众以疗愈的效果。

  作为专业的医疗行业人士,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处长艾晓金对《问心》的专业度非常认可:“《问心》各方面都做得很真实,这就给我们审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更为专业的人来介入和参与。同时, 《问心》引导观众换位思考、引发共情,也为医患之间架设了一道沟通、增进信任的桥梁。”

  关于此次在医疗现实主义题材领域的全新尝试,柠萌影视执行副总裁、《问心》总制片人徐晓鸥分享了创作初衷:“医疗一直是民生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医疗题材在现实主义的赛道中是一个挑战极大的品类。我们本着一种文艺创作者的使命感,迎难而上,希望用‘真心’来解一下这道难题。”在创作初心上,编剧周艺飞谈道,创作过程中,大家不断校准人物、筛选案例、琢磨分寸,一致希望用医疗这个社会切面,以医生的理性去与感性的世界碰撞,来表达人世间的悲欢,从细致的人间观察,到体现人间真实,并最终实现时代关怀。“周筱风”的扮演者赵又廷表示,拍完《问心》之后,对医生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对患者更加理解,也希望能通过《问心》让大家对生命的意义有更多感悟和思考,能够给医患关系带来更多理解和尊重,为大家带来温暖和向上的力量。

  为呈现“真实”,《问心》剧组在筹备期间,安排主演进入医院见习采风1个月;在实拍时,剧组搭建了医院场景,租借、采购总价逾千万元的ECMO、呼吸机等高精尖医疗器械,力求给所有主演主创最具沉浸感的真实感受;在每个拍摄日,均有来自一流三甲医院的专业顾问对医学情节、台词,乃至医疗器械的安装方式、表显数值进行把关,务求在“医学”专业情节上的真实。在长达132天的拍摄周期内,剧组共聘请多达150余位医学顾问,有力保障了医学内容的严谨与真实。除了这些真实之外,《问心》的真实更在于它敢于触碰医疗领域的真问题。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问心》在写实性、专业性、戏剧性上处理得非常周到。它既不回避矛盾和尖锐问题,又能很温和地处理;全片叙事空间开放,兼具广阔的社会面表达,让医疗剧具备了更多的叙事线索。”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卢蓉认为,高品质的现实主义作品,门槛很高,却是未来的潜力赛道,行业竞争激烈,必然要做高品质剧集才有可能站稳。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周逵表示:“《问心》将田野的创作方法作为整个创作心法的来源,用光晕、光谱、光彩作为医者画像的心路历程,很饱满。现实主义作品只有扎根社会才能打破认知的闭环,才能让剧真正地落地。”对于《问心》里的艺术表达手法,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认为,该剧首尾连接又呼应,有治急治缓也有治标治本。医患矛盾在剧中也呈现出前后不同态势,前面医是医、患是患,后面医患矛盾显示出复合关系,他们是医生也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