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历史大剧《天之骄子》上演——
新解读、新阵容、新舞台呈现新“骄子”
栏目:现场
作者: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话剧《天之骄子》剧照 李春光 摄

  “桃花红、李花白,谁说花开都一个颜色?”北京人艺新排版历史大剧《天之骄子》7月6日至23日在首都剧场上演。舞台上,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用这句台词为全剧做结尾,呼应全剧主题——人人都是“天之骄子”。经典新排后,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创作者们对于主题的新解,还能体验舞台设计、服装造型带来的现代审美冲击力,更可以感受全新阵容带来的舞台新活力。

  历史大剧《天之骄子》首演于1995年,由著名编剧郭启宏执笔,苏民导演。2013年,苏民、唐烨重排该剧,一众青年演员集体亮相,走向舞台中央。10年后,北京人艺以青春阵容加实力派演员重新排演,由导演唐烨赋予这部作品新的舞台演绎。“郭启宏老师的剧本非常扎实,且有人物,这样的作品就给了演员和导演一种方向。”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表示,它沿袭了北京人艺在历史剧创作方面的探索,“这部古装大戏的样式是北京人艺独有的,它代表了我们的一种态度。从《蔡文姬》的大写意,到《李白》《天之骄子》更多了一些生活化,强调了文化气质,这种话剧民族化探索一脉相承,集中展现了这些古典题材作品的中国气派。”

  《天之骄子》的故事围绕曹操和三个儿子之间的关系展开,但该剧一改对这段历史故事中权谋、争斗的着力刻画,而是将眼光对准他们之间的亲情,表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定位和价值观。同时,作为一部文人戏,突出历史的厚度和文化底蕴也是此次《天之骄子》新排的追求。“这部戏要强调古典主义,即尊重传统,崇尚理性,追求均衡、简洁、厚重的沧桑感。同时,我们这次的格局放大了,不再只是强调兄弟间的争斗。第一幕曹丕与曹植见面时不是带着猜忌和阴谋,而是表现出曹丕就是大哥、曹植就是三弟的兄弟亲情。直到后面每个人因为所处位置的不同,心理上的改变才打破了这种平衡。”唐烨表示,这些新的解释也体现了一部作品的生命力。

  “《天之骄子》要‘新’,因为时代发展了,所以我们要有新的审美样式。”冯远征将此次《天之骄子》的重排演绎定位为新解读、新阵容、新舞台呈现的新“骄子”。舞台上青年人的阵容不仅与剧中角色年龄相符,更呈现出一种热情和创作力。龚钰泉饰演的曹植更具文人气、书卷气,梁国栋饰演的曹丕除了是帝王更有兄长的情谊,王刚饰演的曹操既是王者、文人更是父亲,吴珊珊饰演的王后卞氏端庄大气更有慈母之心。此外陆璐饰演的甄氏、伍宇辰柠饰演的阿鸾、黄麒源饰演的曹彰,都有着鲜明的人物特色,让观众对他们最终的结局唏嘘不已。此外,赵泽栋饰演的灌均、李雪歌饰演的郭氏作为剧中的“反派”,没有脸谱化的表演,更显生动。

  令人眼前一亮的除了故事的解读、演员的表演,还有舞美、灯光、服装等舞台呈现。舞台设计以历史感、厚重感的具象元素营造出写意空间,取材于汉画像砖的元素构成舞台视觉主体,不仅体现了建筑的装饰,也见证了历史的风起云涌。舞美设计常疆用放大、并列的形式打造舞台意象,在舞台布景上配合转台等手段构建有高低、上下、前后的表演空间。舞台上矗立的铜镜,暗示剧中人物在镜子中反观自己的人生定位,朝天的飞马更则寓意“人人都是‘天之骄子’”这一主题。配合灯光设计孟彬用灯光营造出的层次,整个舞台呈现出宏大、诗意又现代的审美样式。服装设计彭丁煌以每幕一个主题颜色来为剧中的“天之骄子”打造服装,以现代化、国际化的审美结合古典美学特点,融合出一台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