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
以音乐书写天地英雄气的民族新史诗
栏目:艺术视点
作者: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把你的故事写在历史的天空,万古千秋听见你的声音。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江山如画,英雄的诗篇正在传颂。”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音乐会,6月29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在作品的尾声部分,混声合唱与八重唱所营造出的气势磅礴的音乐语汇撼人心魄,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崇尚英雄的重要论述融入慷慨激昂的唱词:“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来自人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可谓浓墨重彩、掷地有声。

  《英雄颂》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统筹策划,委约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钢创作,由著名指挥家林大叶执棒深圳交响乐团联袂张立萍、郭森、李秀英、朱慧玲、王宏尧、石倚洁、王冲、李爽、沈洋、刘嵩虎、孙砾等知名歌唱家及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共同呈现。

  可歌可泣 英雄颂歌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壮阔百年史,正是一部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英雄史。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在百年党史长河中选取了15位英雄人物作为核心音乐形象,在对英雄先烈的歌颂中回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筚路蓝缕、不畏牺牲、艰难探索,进而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光辉历程,以别开生面的艺术形式为百年党史画像、为伟大时代立传。这其中,既有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陈然等在革命战争年代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的革命先烈;也有雷锋、王进喜、钱学森、孔繁森、焦裕禄、袁庚、袁隆平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无私奉献、拼搏奋斗的模范人物;还有钟南山、黄旭华、黄文秀等在新时代坚守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的时代楷模。

  叶小钢表示,以他们为表现对象创作的经典诗文、英雄人物的名言警句或歌颂他们英雄事迹的文学作品为依托,讴歌那些为国家的独立自主、富裕强盛而浴血奋战、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展现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谋幸福、谋复兴的壮阔奋斗史,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当这些英雄形象在音乐所呈现的时代背景中凸显出来, 《英雄颂》便具备了深厚的思想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

  匠心独运 创新融合

  音乐,是跨越国界的艺术语言;英雄,是古往今来音乐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瓦格纳、马勒等古典音乐大师都留下过以英雄为主题的传世之作。我国的《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英雄赞歌》等歌颂英雄与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影响巨大。《英雄颂》匠心独运,以史串歌,以乐叙史,充分调动交响乐、民族音乐、声乐、朗诵等艺术手段和合唱、独唱、对唱等音乐形式,辅以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段。在序曲、四个乐章和尾声的篇章架构中,旋律跌宕、和声恢弘、风格壮阔,激越与抒情交辉,悲壮与振奋互映。《英雄颂》的创作力图贴近大众,追求可听性,不浮于表面的说教,而是把英雄的诗词和话语,用深情的旋律和动听的歌声进行艺术化表达,从而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在作品形成创意后,主创团队迅速集结、全情投入。《英雄颂》的主创团队曾先后赴韶山、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涉县、遵义、吕梁、南昌等全国30多个红色革命文化遗存地考察、采风,在作品中多处引入了湖南民歌、西藏民间音乐、劳动号子、广东音乐和地方戏曲音乐元素,并创新融入其个性化的音乐语汇。在第一乐章《可爱的中国》里,观众能从方志敏的词中,听到令人心驰神往的民族哼唱乐句;《江南第一燕》中,融入了瞿秋白家乡江苏常州的江南小调;第二乐章中,歌词选自《雷锋日记》的《我问你》,雷锋故乡湖南民歌的曲调,使整部作品彰显鲜明的民族性,现代作曲技法又赋予其突出的时代性。

  交响之声 气韵万千

  每逢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节点,深圳总能通过文艺精品发出自己的声音。此次《英雄颂》在国家大剧院奏响,是深圳于今年上半年陆续推出原创舞剧《咏春》《深AI你》,电视剧《青春之城》之后,又一“深圳出品”系列文艺作品的高光亮相。文化的律动,有着联通人心的作用,交响乐作为“世界语言”,对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有着天然的优势。

  近年来,深圳主创的交响“三部曲”——《人文颂》《我的祖国》《英雄颂》,经由深圳交响乐团的演出足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原创文艺精品成为外界认识深圳的精彩窗口。大型合唱交响乐《人文颂》将饱含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的“仁义礼智信”广为传颂,向世界讲述中国梦的故事;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将祖国的壮丽山河、深厚底蕴和民族大团结的幸福安康之景徐徐展开,以交响之声将家国情怀诉说;《英雄颂》传达出人民孕育英雄、英雄来自人民的深厚情怀,抒写了一部民族精神和共产主义信仰的新史诗。深圳原创交响乐紧紧把握住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以家国情怀和时代风范展开艺术的气韵万千,共同勾勒出深圳这座“奇迹之城”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