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图书馆去留问题的思考
栏目:艺论纷纷
作者:周慧虹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一座图书馆的去留牵动人心。坐落于嘉兴学院越秀校区,几年前就已不再使用的金庸图书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拆”与“不拆”的选择题摆在了城市管理者面前。而随着知名自媒体人发文,“恳请相关方面不要拆除金庸图书馆”,在广大金庸迷和网友的合力维护下,浙江嘉兴相关方面作出回复:绝对不会简单“一拆了之”,而是继续用心用情做好保护利用工作。

  从起初的“拆不拆”,到后来的“转危为安”,金庸图书馆的命运令人唏嘘。它既折射出大众的内心期盼与深藏的文化情怀,同时,也反映出浙江嘉兴的城市管理者对于民意的尊重。纵观以往,有些地方的城市管理者常常不自觉地秉持一种“整治思维”,一厢情愿地拆拆建建,其结果并不能很好地赢得民心。令人欣慰的是,浙江嘉兴的城市管理者并未一意孤行,而是较好地权衡了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有意识地化“整治思维”为“服务思维”,使金庸图书馆的去留不再成为问题。

  关于金庸图书馆,当多数人将争议的目光聚焦于其“去”与“留”时,笔者以为,我们更应关注去留问题背后的另一重原因。从媒体报道来看,金庸图书馆之所以面临“拆”与“不拆”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不能有效发挥使用价值。试想,如果金庸图书馆每天人来人往,门庭若市,它既是当地乃至全国各地人民文化生活当中一处难以割舍的文化家园,又是城市当中一处颇富盛名的文化地标,那么,即便面对城市建设之需,它的去留恐怕也不会成为问题。

  由此,关于文化资源的闲置浪费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有专家学者就曾撰文指出,近些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但我国文化资源开发、配置以及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就包括文化资源开发不科学,存在传统文化资源闲置和现代文化资源浪费的情况。比如,有些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建设资金投入不菲,硬件设施良好,然而经常门可罗雀,甚至常年处于闭馆状态;不只城市,全国部分地区的农村文化中心使用率偏低,文化设施成摆设等情形亦不鲜见。凡此种种,不仅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也背离了城市文化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初衷。

  具体到金庸图书馆来说,作为学校图书馆,它的闲置固然与校区搬迁有着必然联系,但校区搬迁后,当地相关部门若能顺应全民阅读之势,尽早为图书馆的未来考虑,及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建议,多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方成功的管理运营经验,应该说,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做到未雨绸缪,较好地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为图书馆吸引“人脉”,并借此更好地传承图书馆的“文脉”。

  金庸图书馆凭借作家金庸的名气、知名自媒体人的发文呼吁、网络舆论的积极拥趸,终于迎来众望所归的结局。欣慰之余,各地相关部门也应以此为鉴,认真考虑该如何通过强化管理与推进创新,实现当地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化。无论如何,公共文化资源不容闲置浪费,给其寻找适宜的出路,实乃推进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当中一道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