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创“活”化典籍
栏目:艺论纷纷
作者:周慧虹  来源:中国艺术报

  应对焦虑心理的杯茶具,曾在国图抖音账号上3分钟卖出上万套,单品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满足减压需求的“百福描金图”,不少消费者描完100个“福”字后将其装裱挂在家中,并晒在社交平台;调侃“躺平”现象,依托鲁迅《热风》中名句开发出的“摆脱冷气”小毛毯,已销售逾5000条,销售额40余万元……在各类文博机构围绕文创产品竞相发力的今天,国家图书馆凭借千余款蕴含生活美学的创意产品强势“圈粉”,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逐渐升级、愈益多元,他们不再满足于日常物质活动,而是希望能有更多契合自己审美情趣的文创产品涌现出来,为生活增色。这种情况下,作为公共图书馆,不能只是墨守成规,仅仅满足于提供公益阅读服务,在此基础上还须更进一步,通过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潜能,尽力回应公众的文化消费诉求,从而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发挥其实际效用。在此意义上,国家图书馆借助馆藏典籍,深耕文创领域,可以说,既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念,也拓宽了自身的发展之路。

  纵观时下,立足文创领域,在文化消费中作文章者不在少数;但是,真正能够把准方向,体现特色,做出成效者似并不多。走进一些文博场所,常见的往往是一些设计简单、同质化严重的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总让见者有似曾相识之感,因此难以博人眼球,自然也就产生不了多大的市场竞争力,不仅增加了人们的审美疲劳,也会令文创产品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得不偿失。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我们从国家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中看到了更多样的可能性——尽管国家图书馆文创产品品类众多、琳琅满目,可给人的常常是充满创意、符合当下审美的感觉。对此,诚如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的,把典籍变“薄”、变“活”,把中国文化最好的一面讲出来,是国图文创的任务。毕竟,国家图书馆馆藏以典籍为主,而非器物,繁体字、竖排版,许多人看不懂也不爱看,仅仅复制粘贴古籍书样来开发文创产品是很难的,这就促使国家图书馆的文创开发人员深挖典籍,将其“再生产”为当代语汇,使得类似于传统节俗、习俗等内容,通过文创产品的加工“活”起来。这样,自然更易走进公众心中,获得人们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把文创产品做好了,不仅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文化消费选择,而且,还可为文化产业赋能。据悉,目前国图文创已通过授权服务,助力多家企业提升了品牌品质。比如李宁品牌与国图合作推出40余款“甲骨文”主题服饰产品,累计销售13万件,销售额逾5000万元。今年春节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玉兔呈祥春节甄选”合作方某白酒品牌上线文化短片《追福的人》,其文案亦来自国图文创。当前,面对全国上下积极扩大消费的趋势,借力文创赋能生产,以此促进消费发展,无疑具有着更堪期许的现实意义。

  有句话说得好,“文化是一种不断的创造过程。文化必须创造,在对新鲜事物的感受与认识过程中,我们比旁人成长得更快。”国家图书馆以文创“活”化典籍,是利用自有资源进行的一种创新、创造,它助益他人,亦成就着自身。我们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优质文创产品因创新、创造而“活”、而“火”,为文化产业赋能,为大众生活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