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发展的新征程上再立文艺新功
栏目:奋力开创文联工作新局面
作者:陈耀辉  来源:中国艺术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要求。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扬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文化与文艺的当代价值与历史意义被纳入了更广阔的视野阐扬,鼓舞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奋楫笃行、勇担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贡献文艺力量。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文艺工作。

  吉林省文联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紧紧围绕新时代使命任务,使文艺工作始终保持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同频共振,与新时代吉林的振兴发展同向同行。2022年10月16日,举世瞩目、举国关注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吉林省文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体收看了大会直播,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第一时间召开全省文艺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各协会(学会)、各级文联组织采取各种形式贯彻会议精神。在吉林省剧协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吉林省影协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以主席团座谈、分组讨论等方式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迅速在吉林省文艺界掀起了学习热潮,把全省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联系统和文艺界的首要政治任务。吉林省文联按照中国文联要求,研究制定了落实方案,把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结合文艺工作实际,谋划设计重点工作任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辅导纳入省文联各类培训项目之中,不断完善思想教育常态化机制,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不断强化文艺工作者的理论武装,开创全省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火热实践中锻造精品。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吉林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握文艺人民性的价值坐标,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凝练永恒价值,用文艺作品表现吉林人不屈不挠,追梦筑梦的理念、智慧和神韵。组织创作电影《索道医生》《辛亥革命》《黄大年》,歌曲《乘梦飞翔》《儿女情长》等文艺作品,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华表奖”等奖项。舞剧《红旗》、舞蹈《姥姥的田》获“荷花奖”,二人转《双菊花》获“牡丹奖”,民间文学作品《卧底鱼》获“山花奖”,情景魔术《红》获“金菊奖”。多幅美术作品入选全国性美术展,动画作品《生生不息》、雕塑作品《八女投江》获全国美展铜奖。

  吉林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多元多彩的吉林文化,滋养了吉林大地的人文精神。吉林省文联将紧扣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强化文艺创作扶持引导,继续深入挖掘吉林的地域文脉,以“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为新时代精神航标,利用好工业大省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开发好冰雪文化、长白山文化资源,锻造具有吉林特色、吉林风格、吉林气派,能够代表吉林人文精神高度的优秀文艺作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精神,加大对重点题材作品的扶持力度,抓好精品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出更多彰显时代主题、满足人民期待的艺术精品,以高质量文艺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取向,在新的使命担当中夯实组织基石。

  吉林省文联始终把加强文联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努力打造省、市(州)、县(市、区)、乡镇四级文联组织矩阵格局。着力增强省级文联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各文艺家协会的活跃度,壮大会员队伍。发挥组织优势,广泛动员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文艺工作者投身文艺事业。加大对行业文联、二级协会(学会)的监督、管理、引导力度,积极探索服务引导新文艺群体的新方法、新机制,以经常性沟通、专业化培训为主要手段,以省内权威奖项为主要平台,有效推动吉林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文艺新生力量。多次召开吉林省“文艺两新”专题调研座谈会,努力推动“文艺两新”工作高质量发展,引导新文艺群体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与吉林省人社厅积极沟通,协调解决了“文艺两新”最为急切的职称评审问题。

  2021年初,吉林省文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成立乡镇文联为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截至目前,吉林省共成立乡镇文联380家,占全省乡镇总数的50%以上,16个县(市、区)实现了乡镇(街道)文联全覆盖。乡镇文联的成立使乡村文化建设有了组织,有了阵地,调动起了基层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将基层文艺人才统筹起来,拉起了一支本土化的乡村文艺队伍。各乡镇文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活动,有力助推了乡村文化建设。我们还对乡镇文艺人才开展“订单式”培训,以优秀的本土文艺人才提炼挖掘地域独有的原生态文化资源,形成保护、发展、传承、创新文化联动发展的格局。从“送文化”到“种文化”“收文化”,乡镇文联的组织建设实现了乡村文化的长久供给和乡村文化事业有效载体的核心转变。

  基层文联组织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前沿阵地,是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建设高素质的基层文联组织,有效整合文艺工作力量,才能更好地履行文联工作的使命和职责。接下来,我们将对标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任务,继续发挥文联的“两个优势”,夯实组织基石,延伸工作手臂,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巩固和彰显吉林文艺界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

  坚持自信自强的奋斗志向,在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中再立文艺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有了这样的力量,亿万中国人民才能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才能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壮山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文艺以精神表达和审美构建为特征,也因此决定了文艺工作者本身必须有较高的思想境界、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才能够担负起吹响时代号角的使命任务。“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文艺工作者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自强。要想创作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就要深扎中华文化的沃土,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要聚焦聚力党的中心任务,胸怀国之大者,多视角多维度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恢弘气势,书写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大美篇章。

  德艺不可分,立艺先立德。吉林省文联高度重视打造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队伍,高度重视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要求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永葆文艺为民的初心,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逐步在吉林省文艺界树立起了山清水秀、风和景明的良好风尚导向。在省文联的积极组织和号召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讴歌在疫情一线涌现出的英雄模范、敬业奉献的典型事迹和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鼓舞了士气,激发了斗志,发挥了文艺凝心聚力、抚慰心灵的独特功能。同时,以此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追求德艺双馨,弘扬行风艺德,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开展艺术创作,以高尚的道德操守和高贵的艺术品格,引领社会风尚,赢得人民认可。坚守文化自信自强,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坚持把文化自信自强作为艺术创作的源动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吉林文艺工作者的自觉。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继续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紧紧围绕“做人的工作”,聚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着力促进吉林文化繁荣发展,加快打造文化强省。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时代,迈向新未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理应仰泰山北斗而赓续薪火,沐景星庆云而勇担重任,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肩负起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吉林省文联将继续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果体现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精彩篇章上来,为铸就吉林文艺事业的新辉煌再立新功!

  (作者系吉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