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养民族钢琴创编复合型人才
作者:本报记者 张璐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钢琴作品民族化创编人才培养”扎实推进——

积极培养民族钢琴创编复合型人才

  “《观灯》这个钢琴改编曲使用了安徽黄梅小戏《夫妻观灯》中的音调,我在改编钢琴小曲时刻意加入了一些二度音程,用来模仿锣鼓过门的声音效果……”“它是不是很自然,要从调式和声整个的连续性来考虑……”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钢琴作品民族化创编人才培养”阶段写作汇报日前在京举行,汇报当天,入选该项目的李一、谢文婷、魏珊、徐亮、杜永祥、俞卫娜、王迎新、安妮、闫晋等20多位学员分别在汇报中作介绍,卞祖善、鲍慧荞、杨青、张朝、龚晓婷等专家则对学员们创编的作品分别给予点评。

  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实施推进的该项目旨在培养民族化钢琴作品创编人才,聚集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高校和艺术团体中的专业师资,组成了强大的教学阵容,为高质量完成培养计划提供了有力保障。项目总策划、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蒋瑛介绍,项目共招收了具有较高音乐创作素养和弹奏能力的学员25名,分3个阶段推进实施培养计划,其中1月至6月为前期筹备, 7月至9月集中授课学习,完成“钢琴作品民族化创编人才培养”专题教学和创编与弹奏实践指导等课程,并计划于今年10月至12月通过音乐会汇报演出的形式,展示人才培养的教学成果。项目成果将有效填补高等音乐教育院校中忽视钢琴弹奏与创编相结合的双料人才培养的欠缺,为社会培养一批民族钢琴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复合型人才,积极促进民族钢琴创编群体的成长。

  在著名指挥家、理论家卞祖善看来,“钢琴作品民族化创编人才培养”项目最重要的就是民族化。“钢琴作品民族化创编,人才培养太重要了,我们要有中国的钢琴民族学派,作品是第一位的,没有作品,没有创作,就谈不上演奏和教学,也谈不上理论研究”。中央民族大学作曲系教授、作曲家张朝认为,民族音乐素养的熏陶和培养,要注重民族语汇与西方技术的平衡,这是中国钢琴学派要建立、同时被世界所广泛接受的一个核心要素。首都师范大学作曲系教授杨青同时提醒学员们,不要被民族化的概念所约束,民族精神就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要在走好自己的路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