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艺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邱运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按照2021年中国文联定点帮扶工作的总体设想和目标任务,结合武都区民间艺术资源和发展现状,由中国民协、甘肃省民协、武都区委区政府共同组织,在武都区开展了民艺资源普查,对武都区所有民艺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选拔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宣传。本次武都区民艺精品展集中展出了武都民间艺人精心创作的民艺作品五大类十种,包括紫泥文创产品、布艺贴画、雕刻、剪纸、高山戏等,共800余件。这些民间艺术作品以朴素的形式表现了武都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很多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境界,更多的作品以特殊的材料和独特的手段,展示武都人民对过往历史文化的珍爱,对艺术、对美好生活的理解。方寸之间,令人联想起武都人民和全国人民千百年来共同经历的日新月异的生活变迁,品味到武都人民与整个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趣味和文明成就,激发起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令人感慨万千、不胜振奋!

  本次展览既是一次民艺普查的成果展示,也是一次交流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民间艺术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力图精准有效地推动武都区文艺事业、文化产业和乡村振兴迈向新的台阶。

  通过此次普查调研,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民间文艺来自生活,是人民的创造。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激发发展活力,推进民间文艺的创新发展。我们要植根民间文艺的发展规律,根据国家“十四五”时期有关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结合经济、文化、社会、立法、教育、“三农”等现实问题,切实加强民间文艺基础研究,制定保护与传承措施,从丰富中华传统民艺存量、续存民艺母本、保持民艺多样性的意义上,进一步服务完善民间文艺的保护与创新体系构架,促进传统民艺的活化与发展。对于发展基础较好、具有较好的传承与生产基础并有望拓宽发展空间的民间文艺样态,要服务促进“创新链”建设,包括加强民间文学的内容产业转化与传播,加快民间工艺的定制化、品质化的创新传承进程等。特别是积极推动偏远山区、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等生产资源的供给侧增量,提高传统工艺产品及服务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满足大众消费需求,推动消费成为生产力;发挥中国民协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密切关注传统工艺产品及服务,引导传统工艺产品在研创、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系统化发展,增强传统工艺相关产业延展性,增大收益空间,推动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实施“中国民间文艺志愿者”计划,充实民间文艺志愿者队伍,发挥“抢救保护、学术研究、教育传习、生态修复和创新发展”五位一体的建设性作用,进一步在保护与发展、传承与教育、文化产品共享和建立创意产品传播渠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民协将在中国文联党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的要求,承担起与武都区结对帮扶工作,进一步发掘当地民间文艺资源,宣传推广民间文艺产品,使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多人关注武都文艺文化事业发展新成就,关心武都民间文艺新进展,关爱武都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双创新成果,和武都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创造武都美好未来!

(邱运华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