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章竞文存》:
研究人民文艺典型风貌的“富矿”
作者:本报记者 邓立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漳河水,九十九道湾,层层树,重重山,层层绿树重重雾,重重高山云断路。清晨天,云霞红红艳,艳艳红天掉在河里面,漳水染成桃花片,唱一道小曲过漳河沿。”很多现当代文学研究者都对阮章竞1950年发表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印象深刻。然而,在当下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对诗人本人的了解、研究却并不深入。

  阮章竞于1936年参加革命,曾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作协主席、北京民协主席等职,创作了《赤叶河》《漳河水》《圈套》《金色的海螺》等作品。

  日前,阮章竞作品集《阮章竞文存》(7种10册,600万字)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在《文存》出版之际,4月21日下午,北京市文联联合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举办了《阮章竞文存》出版座谈会。

  “《阮章竞文存》不仅是一种纪念,也是非常宝贵、丰富的研究资料,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位重要的作家。正是在阮老的创作和他一生的道路中,我们能够深刻地理解那一代作家在投身革命后所走过的艰辛道路,更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在思想和艺术上所做出的卓有成效的探索。”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对《阮章竞文存》的出版赞誉有加,他认为,阮章竞是一个没有被充分认识、研究的作家,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读大学的时候,北大教授现代文学史所用的教材还是由唐弢、严家炎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其中对革命根据地、解放区文艺的介绍和讲解还比较详细,关于阮章竞的生平和代表作品《漳河水》的介绍差不多有五页之多。但随着文学研究立场的转变,这一部分的介绍越来越少。今天通用的教材之中,对《漳河水》的介绍只保留了三分之一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程凯表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涌现的一些小戏、秧歌剧、快板、故事、小唱本等,包括由专业文艺工作者辅导产生的群众业余创作,是当时文艺创作的主流。”程凯认为,阮章竞的很多作品特别能体现人民文艺的“典型风貌”,对于这类创作的阅读和理解,要还原当初革命实践的整体过程和存在样态,不能单单将其作为作品文本来把握。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姜涛也提到了当下文学研究的一些问题、《阮章竞文存》的出版对改进文学史研究的意义。“如果只是笼统地结合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材料来解读当时的文艺创作,或是用一些时新的理论来‘撬开’这些文本,都不能帮助我们进入到那段历史之中。”姜涛表示,从这方面来讲,《阮章竞文存》是一个“富矿”,他的文学作品、回忆录、日记、笔记和会议纪要都特别重要,值得深入阅读和分析,并以此来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材料。

  姜涛认为,阮章竞的主张必然有其所处时代的合理性。“如果我们的文学研究站在一个‘后来’的立场上,只看到土改过程中的暴力问题和与之相关的讨论,看似是客观、公正的,但这样‘非历史’的研究也是有隔膜的,会变得浮泛、平庸。”“阅读《文存》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我会继续读下去。”姜涛说。

  阮章竞的女儿阮援朝全程参与了《阮章竞文存》的整理、出版工作。她表示,对自己来说,整理、出版《文存》不仅源自亲情,也是希望它的出版能为推动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