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村小剧场,发挥艺术的真作用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澄
栏目:两会专访
作者:本报记者 范雪娇  来源:中国艺术报

  “除了一部分近年来新建的乡村小剧场功能较为配套之外,大部分乡村小剧场存在设备陈旧、活动力差、疏于管理、配套不全等问题,部分还存在安全隐患。一部分小剧场灯光、音响条件不够,不能满足正常演出需求;一部分小剧场被搞成‘多功能活动室’‘一站式服务厅’,演出功能基本丧失;一部分设施设备都具备演出条件,但配套、维护人员缺乏,经常是‘关门大吉’。这些都影响了小剧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澄带来关于“培育乡村小剧场,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的建议。

  分类提质,让小剧场发挥真作用

  通过多年调研分析,陈澄发现,相对于大剧院而言,小剧场规模小、投入小、运营灵活,较适合成本小、中低票价的“轻量级”小型演出,是一种将艺术和惠民连在一起的平台载体。乡村小剧场兼具了惠民演出、信息传播、文化交流、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多重功能,其生活功能尤为重要,不可忽略。

  关于乡村小剧场的价值意义,陈澄认为,其一,乡村小剧场是乡村文艺人才培养的舞台。而小剧场、小创作、小投资、小演出则可以给予扎根于乡村文艺的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更多的实践机会。一些暂时还没能登上大舞台的、乡村文艺骨干创作的小品、折子戏、曲艺、说唱、舞台剧等,都可通过“轻量级”演出来验证效果和修正,提升艺术能力。其二,乡村小剧场是满足群众文化艺术需求的主阵地。新时代下,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乡村,留守在乡村的大多数是中老年群体,这部分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相对被动,缺乏主动通过各种媒体手段欣赏文化艺术的动能和习惯。当小剧场应运而生后,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其三,乡村小剧场是促进乡村文明建设的堡垒。小剧场是多功能的,既可以开展惠民性质的演出,也可以是商业性质的演出,同时还具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功能。通过引进一批优秀文艺精品,同时发动乡村文艺骨干,自编自演反映政策宣传、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建美丽乡村的乡土气息浓郁的文艺作品,牢牢占领乡村宣传思想主阵地,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陈澄建议,各县(市、区)、乡镇要把小剧场建设纳入到民生实事工程,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新建一批较高标准的、座位达300人至500人的小剧场,舞台的高度、宽度、深度能满足剧目演出的正常需求,能兼顾承担优秀剧目的惠民演出;对于现有的不太符合演出要求的小剧场或文化大院进行改建、扩建,令舞台、灯光、音响等基础设施都能达到一定标准;由当地专业院团或文化馆,组织对小剧场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舞美、灯光、音响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小剧场整体素质;以市场化结合公益化的双重方式良性运转。在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注入,鼓励优秀经济人才以回馈家乡的方式关注乡村公益事业;小剧场还可以承接各院团的剧目交流演出、成本较低的民间团体演出和其他商业演出,这样可以有效培育广大观众购票看演出的消费习惯,对未来的艺术产业化良性可持续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把握机遇,不断增强传统戏曲吸引力

  今年是陈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第5年。采访中,回顾5年来履职尽责的感受时,陈澄说:“今年我仍然是带着非常期盼的心情来参会。一方面,我们要全面回顾5年来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要聚焦“十四五”发展规划。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一定会将平时调研、实践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意见,系统性地带到会上与大家交流。此外,作为戏曲工作者,在过去的5年中,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既要做好防疫工作,也要做好文艺创作并拓展思路,做好如线上线下相融合等方面的工作。”

  回顾过去一年的文艺实践,陈澄颇有感触:“作为淮剧有着丰富演出和创作经验的中生代演员,一定要与时俱进,充分了解观众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进而推动我们去排演什么。比如,曾荣获“文华大奖”的淮剧《小镇》常演常新至今演出两百多场,《小镇》姊妹篇《小城》在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后,在越来越多省份的演出中不断修改完善。此外,我们紧紧抓住‘进校园’的契机,通过‘名作名家进校园’‘传统精品折子戏进校园’等激发青年学子们对淮剧的浓厚兴趣并促使他们了解和喜欢上淮剧。近几年我也尝试在抖音平台、江苏盐城的中华淮剧APP,通过拍短视频、演唱名段、介绍淮剧知识等形式,在网络云端传播淮剧艺术,增加了淮剧受众流量。”

  陈澄介绍:“在戏曲与互联网融合方面,前不久我参与B站网络游戏《原神》中《神女劈观》淮剧方言版二度创作的演绎视频拍摄。唱段上传到B站后,两天浏览量就超过了50万,到目前,浏览量已经超过了240万。网络引发的热议也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弹幕遮脸’。参与《神女劈观》二度创作的,还有粤剧、京剧、越剧、评剧、黄梅戏、昆曲、秦腔、扬剧等领域的艺术家们。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了戏曲艺术并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戏曲。比如,许多年轻人就是因为对‘原神’这次的翻唱,开始追看我的演出和戏曲普及推广的小视频,并通过留言等方式进行互动,形成良性互动。”这些年轻人还给予陈澄时下年轻人流行的称谓——“美丽的小姐姐”“女神”等。年前,陈澄和京剧、越剧两位名家同时接到B站邀请进行了“原神Up主和‘国家队’老师的梦幻联动”的直播,当晚陈澄直播间人气峰值超过了14万。许多人从B站上开始喜爱、关注淮剧,这些90后、00后的年轻观众在网上查看到虎年春节大年初十陈澄主演《祥林嫂》一剧的信息,纷纷购票从各地赶到现场观看演出。这些年来,陈澄一面抓淮剧传承,一面抓传播。就传播而言,她认为,不光要有老戏迷、中生代戏迷,更需要年轻戏迷,要通过美好的事物给年轻人美好的第一感受,同时在创作上不放松,不断增强对他们的吸引力。陈澄说:“如何将当代人的审美和期盼很好地有机结合到传统艺术中去,是一个很深的课题,我将不懈努力,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