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文艺评论要研究西部美学精神
——2021西部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马李文博 实习生 解英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西部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类型多样。西部文艺评论要研究西部美学精神,要把西部美学精神作为中华美学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内容。”10月26日,在由四川省文联主办,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西部文艺评论工作座谈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向与会专家学者倡议,提出了构建“西部美学精神”的畅想,并得到一致赞同。

  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的这次会议,是四川省文联为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中国西部省区文艺评论工作而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专题工作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讨论《指导意见》,交流落实《指导意见》的具体规划与举措,广泛团结和引领西部省区文艺评论工作者,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凸显文艺评论的中国特色西部风格,探索西部十二省区文艺评论工作联合协作机制作出积极努力。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李明泉,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艾莲,以及四川师范大学校领导、西部十二省区文艺评论家协会有关方面负责人等与会研讨。

  在全球没有一个地方像中国的西部,有那么多的自然环境、那么多的少数民族。重庆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段运冬认为,“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我觉得需要我们西部的文艺创作和文学评论去发掘、去整理。”作为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明泉认为西部美学精神可以总结为神秘的地理文化韵味、飘逸的文艺想象才情、超拔的人文精神情怀、内敛的叙述表达张力、敦厚的真善仁义风范等方面,凝练西部美学精神,既可以擦亮名片,促进认同,还将反过来指导文学艺术的创作。

  文艺评论对文化发展肩负着重要使命。文艺评论家要认识西部文化、文艺资源的优势和共同之处。在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看来,中国西部是我国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现代革命文化等主要文化资源的富集区。西部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西部文艺千差万别、姿态各异,但又有着共同的属性,基于这些共同的属性和特质,充分发掘西部文艺批评的学术与话语资源,展开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地缘文化批评、基于民族学、人类学的历史文化批评,基于符号学、语言学的母语批评以及基于生命哲学的美学批评是十分必要的。

  在西部文艺评论队伍中,50后、60后、70后的文艺评论家在全国是有声音的,但80后、90后、00后的声音却还不够强,壮大西部文艺评论,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共筑西部文艺评论队伍,让年轻一代文艺评论家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骞认为,“西部是美丽的、神秘的、丰富的、神奇的。作为西部文艺评论工作者,我们首先要立足西部,把西部的评论工作搞扎实。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交流、加强传播,让西部文艺评论辐射全国。”

  “西部具有相同的文艺范围和特征,大家可以围绕一个题目共同来研究,把它搞透搞深,丰富文艺成果。在阵地共享方面,要建立一种交流机制和平台,我们可以轮流组织会议,就某一类重大文艺作品开展研讨、交流,组织相关稿件,推动跨界交流。”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詹斌表示认同李明泉提出的西部美学精神的特质,并进一步提出应该从坚持概念共享、目标共享、内容共享、阵地共享、人才共享、资源共享六个方面来加强西部文艺评论机制建设和在文艺评论领域开展西部协作。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为西部文艺评论工作发展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大家一致决议通过《文艺评论工作西部协作办法》,推举李明泉为西部文艺评论协作工作总召集人;推举李震为西部文艺评论协会首届轮值主席;确定首届中国文艺评论西部论坛于明年在西安举办。

  最后,李明泉在总结中,提出应该从两方面去着手工作,一是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关注文联作协的研究室、高校、科研院所、军队和新闻媒体中的文艺评论人才发现和培养;二是西部文艺评论要研究一些重大的深远的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问题。可以每年研究一个主题,聚焦一个问题。在他看来,虽然文艺评论是一个辛苦的事业,也是一个很费神的工作,但是“文艺评论工作是一种思想的探险,一种灵魂的攀登”。他激励西部文艺评论工作者,从事文艺评论工作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要有批评自信,要有行业和职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