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好的角度和最扎实的生活功底讲述主旋律
作者:本报记者 吴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坊间对话”第二期聚焦当下国产影视作品艺术质量的提升

用最好的角度和最扎实的生活功底讲述主旋律

  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文艺评论系列学术对谈活动“坊间对话”第二期10月14日在京举办。活动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赵卫防,著名编剧、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余飞为对谈嘉宾,《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北京市文联2021年签约评论家高小立担任对谈学术主持人,以“历史与时代的艺术再现——谈当下国产影视作品的艺术质量的提升”为主题进行深入交流。

  近来,电影《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领跑国庆档电影市场,而《觉醒年代》《山海情》等主旋律电视剧也受到青年观众的追捧,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赵卫防认为,影视作品要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必须与观众产生一种情感连接,达到“共情”,“电影《长津湖》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把家国情怀融入到个体情怀中,与观众产生了共情;电视剧《山海情》是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用小人物表现大时代,和观众达成一种情感的共建”。余飞认为,实现“共情”需要能力。当越来越多的影视人员投入到主旋律创作,用最好的角度和最扎实的生活功底来讲述主旋律作品时,就涌现出了《长津湖》《建国大业》《巡回检察组》《跨过鸭绿江》等质量上乘的影视作品。高小立表示,“共情”是影视作品创作的一个突出特色,创作要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在塑造人物上下足工夫。

  活动中,对话嘉宾深入探讨了剧本的叙事逻辑问题。赵卫防表示,戏剧性叙事是中国叙事的传统,在注重影像的视觉冲击力之外,更要对传统戏剧化叙事进行回归和超越。余飞认为,编剧需要技巧,甚至有公式规律可以套用。技巧适用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等各个环节,用好技巧是创作的基础。高小立认为,戏剧性叙事是剧本文学性的一个方面。当下的影视剧本创作还需在人物精神世界书写,人物塑造的合理性、逻辑性上进行加强。

  近年来,国产影视剧作品无论在思想性、艺术性还是拍摄技巧上越来越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对此,赵卫防认为,当下电影创作出现了一大批新主流大片,新主流电影是主旋律电影的升级,主要具备用主流价值观进行多元化诠释、创作类型较为多样且丰富、制作上善于运用新科技手段塑造美学特征等三个特点。新主流电影对于当下整个国产电影生态来说,是一种美学提升,是我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一个重要方向。余飞认为,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影视行业受到了一些冲击,发生了很多变化,诸如网络平台的介入,从制作团队、制作模式到宣发形式都与传统模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另外献礼类型的优秀影视作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正是这些新的变化,带来了创作上优秀传统的回归。

  对于未来影视作品的发展走向,赵卫防表示,要遵循新主流大片为主、各个类型影片同步发展的路径,结构合理的同时凸显新主流大片排头兵的作用。高小立认为,近两年影视剧质量的整体提升有目共睹。无论是历史叙事还是当下叙事,都在创新叙事上有所作为。但仍可从剧本质量和艺术呈现上做进一步创新和提升。

  “坊间对话”是由北京市文联创办的文艺评论系列活动。活动以文艺评论家、文艺创作者对谈、现场观众提问交流的形式,对当下优秀文艺作品、重点文艺现象和重要文艺思潮,进行深入、专业地解读,推动文艺评论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升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活动涉及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由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北京市文联其他12家文艺家协会共同举办。下一步,“坊间对话”将邀请戏剧、文学、舞蹈等艺术门类的资深专家对社会大众感兴趣的热点文艺主题进行对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