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传统民间工艺,要坚持‘用’字当先”
作者:本报记者 邓立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传承好传统民间工艺,要坚持‘用’字当先”

——专访中国民协副主席、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吴元新

  走进位于江苏启东的吴元新蓝印花布艺术馆,参观者会进入一片蓝白色的“海洋” ——印染着不同纹样、不同形制的蓝印花布展品呈现在眼前,精致的蓝色衣服、纹样独特的包袱布、蓝布红边的圆枕、宽大的蓝白被面……一件件蓝印花布制品,件件诉说着蓝印花布的历史:早在宋朝时,蓝印花布就在江南地界流传开来,其技艺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如今,这些曾遍及人们日常生活、后来渐渐走向没落的蓝印花布制品,以及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又重新走入了启东市民的生活。近日,吴元新蓝印花布艺术馆(又名启东市蓝印花布艺术馆)在启东开馆,展厅内,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吴元新所捐赠的300余件蓝印花布藏品展现在市民面前。

  用300余件藏品感谢家乡留给自己的“蓝白记忆”

  “这300余件藏品大都是我从启东本地收集到的蓝印花布精品。”吴元新介绍,为了给启东老乡呈现更有展陈意义的蓝印花布制品,他从之前收集的五万余件蓝印花布中反复斟酌挑选,最后选出了那些既具有代表性,又有着启东本地印染特点的制品捐赠出来,“这其中包括了包袱布、帐檐、被面、小车被等,都是过去启东人们爱用且会用的物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很多启东人都知道,他们有一个被叫做“蓝痴”的老乡——吴元新。生长在启东的吴元新将蓝印花布视作生命,4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着蓝印花布的收藏、抢救、研究、制作和创新工作,使这项古老的技艺得以为更多人所知。而在他的鼓励下,他的女儿、女婿都在从事蓝印花布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就连上小学二年级的外孙女也成了“小蓝痴”,经常跟同学们一起在吴元新的蓝印花布博物馆体验制作技艺。

  传承传统民间工艺,收集和整理是基础。从16岁开始,吴元新就走上了收集蓝印花布的道路,先是跟着师傅在南通乡下及江苏其他地方收集纹样和成品,然后只身走出江苏,到上海、浙江、山东、山西、湖南、湖北等地寻访收集,为了蓝印花布,吴元新的双脚踏遍了全国各地。如今,他已经收集了五万余件蓝印花布制品。

  将自己精心收集来的藏品捐给启东,是吴元新“报答”家乡的一种方式。“我是土生土长的启东人,我的童年就是在家人们的纺织声中度过的,祖母纺纱,母亲织布,父亲染布,全家老小穿的衣服、用的被面都是自己动手染制,我打小就喜欢蓝印花布。”吴元新介绍,16岁时,他去了启东印染厂做学徒。“刻版、制靛、印染……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都是在那个时候习得的。”在吴元新看来,他的“底子”就在启东,“蓝印花布造就了我儿时美好的蓝白回忆,而启东就是我蓝印花布记忆开始的地方”。

  “让每一位来参观的旅客都能做一回‘染布匠’”

  在吴元新蓝印花布艺术馆开馆时,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学者冯骥才发来贺信。贺信中写道:“吴元新是蓝印花布这项国家级非遗杰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小双手总是沾着靛蓝的汁液,心中浸在祖祖辈辈对蓝印花布的挚爱中。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面对着蓝印花布濒危将亡的境况,他心急如焚,一边艰难地恢复起传统的家庭式的染坊,建立起历史上第一座蓝印花布博物馆和收藏馆;一边到各大学演讲授课,宣讲中华民族这一不能忘却的传统的印染技艺。同时,他还把一个又一个蓝印花布展搬到欧亚各国,使世界领略到中国这种由来久远的独有的民间风采。进而,他改进传统技艺、创新纹样图案,致力为蓝印花布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开拓道路,使之重现魅力,焕发生机。在社会转型期间,他能站在时代的高度上,认识到蓝印花布——这样一种代代相传的应用性的生活文化所拥有的宝贵的遗产价值,并率先进行抢救、保护、整理、传承与弘扬,十分可贵。”

  吴元新对蓝印花布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不止于蓝印花布的收集。一方面,他将收集到的蓝印花布制品进行整理和研究——由吴元新担任执行总主编的《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正在紧锣密鼓的编纂过程中;另一方面,吴元新和他的家人也常年泡在染坊之中,将自己设计的蓝印花布纹样印染出来,制成精致的蓝印花布工艺品。这样全面的传承工作,也让他对蓝印花布技艺在当下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很早之前,我开办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 2006年时,博物馆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在启东开设新的艺术馆?我觉得这是一种对蓝印花布技艺进行宣传的新尝试——在这个艺术馆中,我们用更现代的展陈技术来呈现蓝印花布文化。”除此之外,吴元新还准备建设一所更大的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这个基地内将设有完整的蓝印花布制作流程体验场所,能够让前来参观的人们体验到蓝印花布从蓝草原料到布匹‘成型’的全过程——收割蓝草制靛、花版刻制、刮浆印染、晾晒收获,让每一位来参观的旅客都能做一回‘染布匠’,充分领略传统工艺的魅力。”

  让人们亲自动手,参与体验,是吴元新一直以来的愿望:“要传承好传统民间工艺,就要坚持‘用’字当先,活态传承,让民间工艺走进人们的现代生活,不断融入新的技艺和理念。”吴元新说,今年61岁的自己,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