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打破基层文艺评论困境
栏目:钟鼓楼
作者:马忠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近日,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求,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基层文艺评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由于较为基层的文艺环境、条件和特点,基层文艺评论如何贯彻落实好相关精神,又有较为具体的课题需要研究。

  何为基层文艺评论?从现行文艺体制而言,我们可以把市、县一级“地方”文艺评论称之为“基层”文艺评论。按说基层文艺评论工作者生于斯长于斯,最贴近实际、最贴近生活、最贴近人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缘优势。但以笔者对基层文艺评论现状的观察和了解,情况并非如此,基层文艺评论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不重视、底子薄、缺人才和水平低。虽然各地相继成立了文艺评论家协会,但不少协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基本“躺平”了,一年到头,也不见有什么动静。这些现象无疑制约了基层文艺评论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立足基层去激活基层,倡导形成有基层特色的文艺评论,就尤为重要。

  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基层,文艺评论是群众文化的孵化器,对于提升基层文艺创作质量和欣赏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基层文艺评论工作,光依靠评论工作者自身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组织上的领导和扶持,为开展文艺批评创造良好的条件。《意见》回答了新时代文艺评论是什么、为了谁、怎么做等问题,为文艺评论工作者提振了精气神,为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由是,文艺界及相关各方应更新观念,重视文艺评论的价值。基层文艺领导机构应加强组织协调,健全文艺评论队伍,提高文艺评论水平,务使基层文艺评论工作与基层文艺创作有效对接,尽到其分内之责。

  首先要密切关注文艺创作。文艺评论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隔靴搔痒,要有针对性和力量。好的文艺评论必定是围绕作品本身展开的,那些脱离了具体文本的评论苍白而乏力。只有坚持以作品为中心,做到尊重作品和遵从评论者内心对作品的感受,才有可能真正发挥文艺评论的功能。因此,文艺评论工作者既要密切关注现实,又要特别关注文艺创作中的新人新作。

  其次要加强横向、纵向交流互鉴。文艺评论不单是文学评论,还包括艺术评论。但当下的文艺评论,特别是基层,多以文学评论为主。戏剧、影视、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的评论相对薄弱。这既与写作难度有关,也是重视程度不够所致。基层文艺评论家协会要着重解决文艺创作“有实践、缺理论,有技术、缺理论”的问题,这就要求评论工作者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加强与各文艺家协会、各级文艺评论家协会之间的交流、沟通、互动。

  再次要借助高等院校的理论资源。高等院校人才多、学术氛围浓,具有理论研究与传播得天独厚的优势。文艺评论家协会要主动跟当地的高等院校对接,将更多的专家学者吸收进来。通过学院派的影响和带动,不断提升当地文艺评论的整体水平,让文艺评论的声音更加响亮。

  总而言之,坚持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大政方针里,文艺评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健全文艺评论工作体制机制,在面向基层、服务大众上积极探索,推动基层文艺评论向纵深发展,助力基层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